那水......
多谢大家的跟帖。
从水库扯起,居然还扯到了上厕所的问题,我的这些朋友们真是太能扯哒,现在总算又扯回来哒。
水库是大是小,各人的感觉自然不同。而山区中的水库跟湖区的也是有所区别的,一般都会较窄较深。而如同我在文中介绍的那样,这座土坝的特点就是窄,这与水库的选址有关,窄,坝的土方工程就较小,工期就会短不少,否则一个冬天还不晓得会完工不。从坝内看,水面离坝顶不远,但站在坝顶向外看,我觉得坝还是较高的,只是力气有限,就没有下去拍哒。今天听三哥讲,当年搞过施工员的知青也不在少数,他们应该知道工程具体的数字,只是几十年哒,不知还记得不。要不二回天气凉快点再克,跑得下头克再拍两张?
看到这座水库,对于曾在这里流过血汗的人,其感受更会不同。能为各位尽一点心,是我的初衷,想必真正关心这里的各位朋友不会觉得失望!
啊,彭老师的图文令我看了好几遍.彭老师真辛苦了!
我看了念想女士的文章,对"古坡水库"又似乎熟悉:那不是曾经流过血汗,挥洒青春的地方么?但又似乎佰生:文中提到的人居然沒一点印象,和我的印象截然又不同!县局技术干部不是老蒙么?指挥部有老龙(支书),老张(公社技术员、龙峰大隊的.)老史(地灵水库的电工,管发电)…….还有太多的知青(只知外号或小名为多)就沒提及呢?苏C就在工程上当过木匠师傅啊!先后指挥部搞伙食事务的应是龙峰大隊的林和张(或章),可他们都是男知青啊.一头雾水,沉思良久…….是幻觉?是……?事隔久远,尤是时间不能定位…….
彭老师的这组图片终于使我从模糊中解脱了出来:它就是"水塔坳水库"!它应还有二十多公里的渠道、二座圬工砌石(块石)栱渡槽(四十几米和一百几十米各一座.)一座土抬渠…….等回忆起一一简约叙说.
谢谢彭老师!
(附:把原来"甘棠坳水庫",今更改为"水塔坳水庫".因为那时指挥部正式刻章子时用的是"它".)
“二十多公里的渠道、二座圬工砌石(块石)栱渡槽(四十几米和一百几十米各一座.)一座土抬渠…….等回忆起一一简约叙说.”
回五兄,你讲的这个好象是地灵水库,古坡水库那里出来好象没有水渠,当然也可能我没有看到。不知在我一路走进克拍的照片中能指出来不?我在其他未发表的照片中再找下看看。地灵水库的大坝在塘头大队附近,从甘棠坳出来到溪口的路上,向左边可以看到。
我进冲时拍的那个架空的渡槽,以及在乐群公路帖子中拍的那座石坝,就都是地灵水库的配套设施,在建古坡水库之前就有哒。
现在进冲也不一定要走路,我那天坐在开月的诊所里,他也帮我等哒一下车(载人的手扶拖拉机),因时间较紧,我还要进乐群冲里拍公路,一时冒等到所以就走路算哒,若有车,就是准备坐车进克再走出来的。后来我走到水库时车子才追上来。当然古坡冲里的公路还是土路,坐在手扶拖拉机箱子里那又会七上八哈的
……我想,当年参加修建古坡水库的知青除念想女士外应不在少数,想必大家都会想知道一些如今水库的情况,因此,这次靖县之行中,到古坡水库去打一转,是一件必须要办的事。
在甘棠坳吃了中饭后,一人便经过鲍家走向大姚,走近古坡冲口时,一眼就看到熟悉的渡槽…….
回彭老师:这个地灵水库的配套输水渡槽建造时间早于"知青下放".记得当地上一辈的人讲那上面沉重的"U"形渡槽是在地面先预制好(不是预应力的),用先祖们留下的"扒杆"土施工法(当时没吊装设备、连吊箶芦也没有.),吊上去的.真了不起!(还据说当时缺钢筋,用"竹筋"替代了一部份…….真不简单!)注意看渡槽的左边出口处:那露出黄土的边坎下就是"水塔坳水庫"的主渠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