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岩溪赏鹭(老残油记)
顾名而思义,花岩溪,果然有花,有山,有溪。
花岩溪拥森林3500余公顷,有银杏、红豆杉等珍稀植物计千余种,自然不乏奇花异草。只是花岩溪的花趣,尤在不知名的野花,山间、涧边,几乎步步可见野生兰蕙和无名灌木,花细且密,十分耐看。论山,花岩溪地处雪峰山余脉,平均海拔350米,紫云山、九龙山、栖凤山、虎形山、仙池山、杨公寨诸峰耸翠,晴日叠嶂重峦,阴雨山色迷蒙。高山自有好水。一入景区,公路沿一脉溪水西行,蜿蜒有致。溪水之源,是五溪、龙凤二湖,水域相连计500余公顷。高山平湖,自成一景。
上天不负好花好山水。于是,花岩溪再添奇观:逢公历3月至10月,有群鹭十万聚居。花岩溪最大的看点正在赏鹭。
5月初,与三五好友约往常德花岩溪。自省城驱车直抵景区,在农家客栈用过午餐,稍事安顿,一行人便由五溪渡口登船观湖访鹭。船工告,鹭喜夜迁,且生性谨慎,每年春季自南方回迁时,必遣先头部队一探究竟。于是每到3月中旬,花岩溪人便于深夜张耳静候第一声鹭鸣。花岩溪人不只清楚记得每年的鹭临之日――今年是3月17日,去年则是3月14日――而且解鹭语,能从鹭鸣声辨出首批回归鹭群的规模。若鹭鸣声急,为小群光临,若鸣声高远,则阵营可观。如此这般,次日清晨驾船访鹭,每每应验。初闻鹭鸣之后,飞临花岩溪的鹭群夜夜俱增,不几日便成洋洋大观。鹭群虽栖息的山头每年不一,但总会如期而至,且不离花岩溪范围。
一路看青山绿水,一路听船工说鹭。船行20分钟,却只偶见一二只鹭从头顶掠过,同行中有性急者,已在游船上打起牌来。一手牌局未竟,船头有游客惊喜大叫:“快看,快看,好多鹭!”自左舷望去,遥见深绿丛中,密密布满白点,栖鹭如累累棉桃,竟将枞树林装点成一片棉田。更有鹭群或振翅高飞,或展翅滑行,徘徊于林梢者如飘雪,排阵于蓝天者似归帆。一行人几曾见过如此鹭阵,满船一时只闻惊叹声、欢呼声和“咔咔嚓嚓”的相机快门声。惟船工见多不怪,任一船游客惊喜莫名,只是默默将游船往那一滩鹭林驶去。
船移滩近,眼见满枝栖鹭和满天飞鹭,油然忆起南宋易安居士《如梦令》名句,“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又念及洞庭湖观鸟那种“可远观不可近玩”的讲究,不免有所顾忌。船工却道,花岩溪人爱鹭,人解鹭语,鹭亦通人性,花岩溪的鹭并不避人,客人不妨登陆细赏,只是不要滋扰太过。
泊船处距鹭林不过200米。上得岸来,才知赏鹭一事,远观与近玩大相异趣。远观,蓝天白云下,无数鹭只栖息林间,绕飞林梢,密密麻麻,妙处在场面与气势:近玩,则又多了几分生动气韵与情趣。侧耳细听,鹭鸣声宏若蛙,此起彼伏,一时恍如置身夏夜田畴。定晴细看,花岩溪的鹭,形体、羽色不一。当地人告,花岩溪鹭有四种:黄颈的为黄头鹭,因喜栖于牛背,又名牛背鹭;腹部部分黄褐色的是马甲鹭,以其展翅时腹部羽色如披马甲而得名;头部背部蓝色的为夜鹭;通体纯白的才是白鹭。
边观鹭,边拍照,不知不觉间已入鹭林。头上枞树枝头,不时有鹭起落。用相机镜头拉近,但见黄头鹭由喙至颈均是黄色,阳光照射下,灿若描金。马甲鹭展翅时不难辨识,正所谓"别以为披了件马甲就不知道你是只鸟"。而夜鹭的蓝羽为宝石蓝,眼部巩膜却是血红,如嵌红宝石,于是夜鹭便平添了几分珠光宝气。最具贵族气象的还是白鹭,一身纯白,长足长喙,加上长颈弯出的曲线,极尽优雅之姿。导游介绍,白鹭为彰显其“高人一等”的贵族气质,总是栖息于树枝的最高处,其它鹭种,也不与之相争。看来,人间尊白色,鹭族亦然。
也有些鹭只,头枕部另生出一簇翎毛。一问,是孵卵期的雌鹭。鹭一年产卵二次,每次产卵三五枚。孵卵期雌鹭生出冠翎,雏鹭出则冠翎脱。上苍造物,必有绿由,雌鹭为何只在孵卵期戴冠翎,其中玄机,当地人也说不清楚,姑且存疑。说话间,有人在落叶丛中发现有鹭蛋。原来前段连日风雨,这些鹭蛋便是风雨连同树上的鹭巢掀落下来的。复巢之下纵有完卵,鹭妈妈却是无法再将它们孵出小鹭了。听导游这么一说,便有游客着意在落叶中寻找鹭蛋,带回作为纪念。
船工在岸边催返声急,一行人只好一步三回头地重新上船。开船后,船工才说起,一年之中,花岩溪赏鹭的最佳时期是7月,那时正是新鹭试飞期,新丁入列,鹭阵最具规模。而黄昏时节,夕阳西下,万鹭归林,鹭影满天,枞林中,鹭鸣声、振翅声,鹭声盈耳,那才是一日之中最为壮观的鹭景。听船工这么一说,想想返航时距黄昏不过一二个钟头,不免生出几分遗恨。好在省城距花岩溪不过三小时车程,待7月择双休日再来当不是难事,届时便可将一年之胜和一日之胜的鹭景尽收眼底。
只这么一想,生活便又多出了一份美妙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