犟牛兄精彩的描述让从未到过此处的樵夫竟也如身临其境一般为之惊叹不已呢。难为兄对湘西铁路建设岁月记忆犹新,性情中人也!
我应算是靖县知青中受益枝柳铁路线最多的人。我在靖县工作,紧挨枝柳铁路而居整整20年,上街要穿过它,散步常走它,钻挡道的火车厢底部无以记数,老W上下班骑着单车总经过它,女儿上学要常搬单车横过铁路,还有娘俩抬煤气罐过铁路......回长沙去怀化,年年都要乘这条线上的火车无数次,对枝柳铁路也早存有了一份特殊的感情。乘这线上的火车去广西柳州也蛮方便,因此去柳州玩过好多回。还有,宿舍里的一老太横过铁路,被当场压死,断脚摆在了铁轨中,还有好多次听到车祸后的凄厉哭声,为此常担心女儿过铁路的安全。就因为住处距火车站近,乘车从来不从容,好多次都是匆匆忙忙踏上火车,火车即开动。
20多年里,见证了县城西街至火车站段铁路沿线的变化,真是翻天覆地换新颜!
离开靖县又好些年了,再难听到那熟悉的火车鸣叫,但那横贯靖县县城南北的枝柳铁路已深深刻在了我的记忆中。
"双曲栱桥"在那个年代技术上我国还是比较成熟的.但这座桥(从图像上)看来有些"先进"的技术当时没有采用:
(1)不等跨(由于受基岩、地形等的制约,工程上也常采用不等跨的方案.犟牛先生讲了).但是主栱旁的小栱应加大矢弦比(弦:园弧栱脚的联线;矢:园栱最上点与弦的距离.).从而使栱脚与主栱的栱脚在同一水平高程上.最大限度的减少主墩纵方向上的弯矩而出現的拉应力(砌石体最怕的就是拉应力).
(2)栱圈沒有采用"变截面".即栱脚受力大,截面也就大;栱顶受力相应小点,也就小点.
(3)河中的石墩出河床的部份横截面应做成近似"流线形",减少河水的侧向冲击荷载.主栱圈轨迹可为"倒悬链线"等.当然还有几点地方,相片看不淸楚.
但是:
(1)那时沒有(pc)计算机,连计算器都没有.计算与制图全靠手工(算盘、十位数学用表、绘图仪、大三角板、丁字尺等),工作量特别大.【每个上面的部件先根椐任务要求(荷载)、可用材料等拟定方案,从上往下计算.记得主栱圈要至少计算五个载面:根据规范要求每个载面处不应出現拉应力或剪力,或应在许可值的范围内.荷载包括纵、横和动、静荷载,地震影响也考虑了,只是根据建筑物的重要等级取不同的值.桥墩包括抗沉陷、抗滑动、抗倾复等计算.采用的为"试算法".只要一处不苻合要求就重拟方案重新计算、直到各处都苻合为止.还要设计图、施工图、竣工验收图…….】.
(2)那时缺乏施工器械,缺乏钢材(螺纹钢、厚钢板、工字钢、槽钢…….).生活物资匮乏.
(3)那时几乎没有假期,一天也不止劳动八小时.加班是常事.
(4)还有那把社会科学的东西胡乱引入到自然科学领域的理念、方式所形成的"压力"、"危害"的严重干扰.
建设者们要克服很多困难,需要勇气、毅力、不畏艰难的牺牲精神.
它不是最先进的;但是是非常成功的(因地制宜,混合结构应是列入教科书的重要原因.).好好的使它长远留存吧!
它给人们以思考与启迪;给不思考的人们也留下一道美丽的风景线.如发展需要,在它附近适宜位置再造一座现代化的桥樑.
当年我在“芙蓉镇”附近当知青。罗依溪大桥建成时,方圆数百里的乡亲们奔走相告,成群结队的去看大桥。起初我们认为,走几十里甚至上百里去看一座桥,有这个必要吗?!后来才明白。大山里的人有的连汽车都没看见过,那么大的一条河上居然建了一座桥,对山里人来说,实在是不可思议!!!再加上当时的农村,精神和物质生活都十二分的贫乏,去“看看罗依溪大桥”就几乎成了乡亲们的“节日活动”了。
再后来,我们也“有幸”加入了这个“看桥”的队伍。半夜就起床了,和队上的其他年轻人一行十多人,步行了三十多里路来到王村——芙蓉镇。天刚刚亮,我们坐上了去罗依溪的早班船。河上的雾气还没散尽,朝阳斜照在河岸的山头上,晨风轻拂着我们的脸庞......我们谈笑风生,陶醉在青山绿水中,虽然肚子饿得咕咕叫,身上的衣服已经湿过好几回了。终于看到罗依溪大桥了! !他是那样的朴实、伟岸和险峻!!!当年的我们不懂桥梁知识,也不知道那么多的有关数据,只凭直观印象就明白在酉水河上建这么个大桥是多么的艰难啊!!!!!!
真羡慕犟牛:有机会参与罗依溪大桥的建设!!!有机会和建设罗依溪大桥的无名英雄们一起工作!!!有机会亲自见证罗依溪大桥的落成!!!
也谢谢犟牛:你的文章让我更详细的了解了罗依溪大桥,还让我把藏在心里30多年的话讲了出来。
离开湘西后,几次路过罗依溪大桥,我都怀着一种说不清,道不明的心情请司机停下车来,让我再看看,让我留个影。......
晓风林韵朋友估计是下放在高坪、西米、松柏场一带的知青,那些地方我都曾经用脚步经过。我和秋山红叶都是下在麻岔的。欢迎你来到乐园,谢谢你的跟帖,我与你对远去的青春岁月有相同的回忆和感想。
看得出来,靖甘棠五朋友是桥梁建筑设计的行家里手。那时候确实是靠土法上马的,没有机械设备,缺少钢材,更没有计算机设计。最宽一跨116米,桥肋分成三段预制,每段40多米,在山区河谷,那么大的预制场地都是很难找的,然后用土设备起吊拼装,先固定两端再吊装中间一段。河上高高架起的彩虹是那样的壮观,不要说当地农民,就是我们也是第一次见到。
罗依溪大桥有几点没法与湘江一桥比:湘江一桥矮、桥墩多、等跨,最重要的是只允许通行客车和小汽车,而罗依溪桥高、桥墩少、不等跨,什么车都走,最可怕的是超重货车。湘江一桥有警察值守,罗依溪桥无专人管理,就是安排几个人管,也管不下地,恐怕不要两天就被打跑了。所以能够坚持到今天实在是个奇迹。
又:从靖甘棠五贴的东屯渡桥的照片看,应该是在河上扎架子再砌拱圈,这种方法在水流湍急又无法改道的酉水河上行不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