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南国风雨路
——逃缅国民党残军纪实
江程浩
第十章
外交战争,缅甸初尝胜果
残军再次打败缅军,使在台湾曼谷两地飞来飞去的李弥十分高兴,觉得现在的自己又有了当年被任命为国军第十三兵团司令官时的愉悦心情,好象比那时的感觉还要好一些。因为现在他不用上前线了,只要呆在曼谷的豪华宾馆里,端着热茶,看着报纸就可以轻而易举地采收胜利果实。而且台湾和美国政府的钱还会源源不断地流进他的口袋里。
再次胜利使李弥对缅北的局势更加有把握。
萨尔温江大战结束后不久的泰国曼谷。李弥在这个城市最豪华的“曼谷大酒店”里召开了一个记者招待会,来宾中几乎包括了全世界各主要媒体驻曼谷的记者,有些甚至是专程从世界各地赶来参加的。
风风火火打了三年的韩战已经快要结束,据说谈判接近达成协议,这些象绿头苍蝇一样盯着世界上最有味的事件跑来跑去的记者当然不会错过曼谷大酒店里这场精彩的记者招待会。
李弥身着崭新的台湾新式将军服,手里拿着一只漂亮的烟斗坐在会议室的主宾席上。李弥有个特点,不论是在战场上还是在家里,他那特有的向后去的头发总是梳得油光铮亮,今天更是不能例外。不过今天李弥的头发比当年在大陆时还是稍稍有了一些变化,就是其中添了不少的白发,必竟是五十多岁的人了,而且这些年来他也没少操心。残军作战的事他倒是管得不多,但台湾的蒋介石和美国政府对残军那么多的物资和资金支持都要由他李弥来操持,这项工作的吸引力太大了,出不得半点差错的,他在这件事上确实花了不少的心血。
再就是他的妻子和这么多亲戚在泰国置下的巨额财产也得由他来调配;还有儿女们的教育问题。不过总的来说,这几年心情还是不错的。
李弥胸有成竹地端坐在主宾台上,看着台下数百名记者,从容应对着台下各种款式的相机向他投射过来的闪光,表情十分自信。
一位美国记者首先提问。
“请问李将军,贵军再次打败缅甸政府军,您能谈谈经过吗?”
李弥避开主题:“我反共救国军乃国军精锐,以反攻大陆为宗旨,不以缅甸政府为敌手。我军官兵均有丰富作战经验,他们日夜操练军事技术,枕戈待旦,随时准备服从命令,光复我中华神州。”
法国记者紧追不舍:“贵军已经两次在缅甸境内与政府军作战,您能说不以缅甸政府为敌手吗?”
李弥正色道:“我堂堂中华国军,初到那儿只是暂时过路,借土养命。如果缅甸政府欺人太甚,我军奉行的原则是:‘人不犯我,和平共处;人若犯我,我必痛击’。”
英国记者:“请问李将军,您所说‘暂时过路’,大约需要多少时间?”
李弥回答:“这个嘛,我可以告诉你们一点历史知识,萨尔温江以东,腊戌以北的广大地区,历史上一直属中国所有,清朝末年云南省的永昌府和腾冲府还派有中国官员对那个地方实行管辖。我反共救国军想在那里住多久就住多久,这不过是继续行使我国曾经中断的领土权利。”
记者们飞快记了一阵。又有德国记者提问:“请问,贵军现在实际控制区有多大面积?”
李弥:“即我刚才指出的上述地区。”
“这个地区究竟有多大呢?”
记者紧盯不放,想得出一个确实的数据,或者李弥能给出一个稍稍精确一点的坐标范围也好。
“德国人就是这样死板,什么事都想搞得一清二楚,这可能吗?”
李弥不有些不耐烦。但良好的心情还是让他接受了这个德国记者的提问:
“可以给你打一个比较形象的比喻:它的面积为台湾面积的两倍以上。我想这应该可以让你满意了吧?”
“谢谢李将军的坦率。”
一位缅甸记者提问:“我是缅甸国家通讯社的记者,请问李将军,据说贵军总参议丁作韶先生曾经向将军提议,要在我国掸邦境内建立民国政府,有这样的事吗?”
“我没有听到过他的建议,但你所说的掸邦那块地方确实有部分区域曾经是我国的属地,这一点是确信无疑的。”
“那是否可以理解为贵军现在已经收复了失地?”
“可以这样理解,但某些技术性工作还有待时日。”
香港记者:“贵军有多少部队?计划发展多少兵力?”
李弥:“对不起,那是军事秘密,无可奉告。”
泰国记者问:“外面有消息说,某个西方大国在秘密地援助贵军,李将军能予以证实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