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存折我的卡
小时候家境贫寒,靠母亲一个人的工资养活一家人,常常要为我们每学期9元的学费和每月9元的寄宿伙食费犯愁,恨不得每一分钱掰开来用,哪里还有余钱剩米,也就没有进出过银行的大门。上山下乡后,每年年终能分到二三十元钱,多半是张欠条,要待队上有钱时,三块五块的兑现,也完全没有储蓄的必要。直到招工到单位领工资以后,才有了自己的第一本存折。
上世纪80年代开始,渐渐流行起银行卡来,出于各种各样的原因和需要,陆陆续续办了许多存折和银行卡,到在职的鼎盛时期,几乎是在各个知名的银行甚至信用社都办了存折或银行卡。现代人谁的名下没有几张卡的怕是不多了。
使用银行卡真是方便,存款取款、汇款转账、购物消费、网上支付甚至一些服务缴费、理财项目都可以刷卡,这是前人不能想象的,最大的优点是外出时不需要携带大量的现金,一卡在手,走遍天下。记得有一次,我与同事一起从广州坐火车押解几十万现金回长沙,那时候还没有发行百元大钞,足足装了两个大编织袋,一路上提心吊胆,通宵没有合眼。出差、旅游带点旅差费也总是犯愁,带少了怕不够,带多了,口袋里、提包里鼓鼓囊囊,惹人注意,极不安全。自从有了银行卡,只须带少量零花钱,轻轻松松出门,哪怕是出国,有张银联卡就够了,还少了买卖外汇的麻烦。不过我没有办过那种可以透支的信用卡,恪守着“量入为出”、“宽板窄用”的古训,所以既没有不论多少、挥手买单的潇洒,也就没有过被人逼债、沦为“卡奴”的窘迫。
使用银行卡也有烦恼,最烦恼的是记密码。起初,办卡的时候留置了不同的密码,当时认为是很容易记忆的,但到实际使用时却多次想不起来。有时候把自己能够设想到的数字组合都试尽了,营业员还是摇头不已,只好再到银行申请办理更换密码的手续。其次,卡上还有多少钱看不出来,偶然也遭遇过入不敷出被拒绝的尴尬。
人到花甲,办理退休,最明显的特征是人清闲了,电话数量急剧下降,存折和银行卡也陆续退休了。近来无事,打开抽屉清理旧物,发现多年来积存的各种存折和银行卡,有的是卡折配套,有的卡是卡、折是折,两不相干,林林总总、五光十色还有十多种,但已大多成了废物。在职时的工资卡只留下个念想,住房公积金卡在办理退休支取手续以后也成了空卡,在原住处附近银行开的存折和卡早已成了空头账户,真正有价值的只有养老金存折和医保卡,再保留一张便于外出使用的银联卡,其他的都已经完成历史使命、可以退出历史舞台了。
心想趁着头脑还没有完全糊涂,该由自己把这些失去使用价值的老存折和银行卡的“后事”料理清楚,忙乎了两三天,才知道这里面真还有些该注意的事宜。第一,这些放在抽屉里睡大觉的存折和银行卡还有点“剩余价值”,多多少少还有些余额,办理销户几天下来,积少成多,这些散碎银子实实在在装进了口袋,派上了用场。第二,存折和银行卡如果长期不用,银行会转为“休眠状态”,一旦想要重新使用,必须先到开户行办理“激活”手续。第三,老存折和银行卡虽然不再使用,但只要没有注销,银行便一直按一定的标准对每本存折和银行卡计算和收取费用。扣完折(卡)上余额以后,会在以你的名字开户的其他账户上扣除。如果没有可扣除的账户与余额,银行会将你列入“信用污点”的黑名单。我在某银行的存折上还有900元的余额,但几年没有动过了,这次去登存折查看,发现这钱已经被休眠冻结,而且银行一直还在计算“账户管理费”,所以不但没有余钱剩米,反而是欠了银行的钱。看来打算不再使用的存折和银行卡还是及时注销为好。
“删繁就简三秋树”,今后就管好自己的一本存折两张卡,过好自己的晚年吧,借此也给兄弟姐妹们提个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