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国风雨路
——逃缅国民党残国纪实
江程浩
第六章
九十三师,泰、缅、老紧箍咒
“九十三师”这个番号在滇缅边境十分有名,从抗战时期开始直到现在,九十三师都是滇缅边境民众对所有驻扎在那里的国民党军队和后来逃到缅甸的国民党残军的统称。其实1950年3月由李国辉和谭忠二人带领的这支由大陆逃到缅甸的部队中,国民党第九十三师的人只是少数,但数十年来,为什么九十三师在滇缅边境如此有名呢?这还要从九十三师的历史说起。
九十三师最早的起源是中原大战后组编的驻贵州国民党军政部直属第十五旅。下辖第一、第二两个团。旅长陈金成。第一团团长刘观龙、第二团团长李毓蕃。
(陈金诚:安徽人,黄埔一期毕业,两个团长都是广西人。其中刘观龙:广西贵县人,黄埔军校第二期工兵科毕业, 1940年2月毕业于陆军大学将官班乙级第一期。李毓蕃:广西岑溪人。黄埔军校第四期步科毕业。)
1934年该旅扩编为第九十三师,师长甘丽初,下辖三个团。二七七团团长李友尚。广东罗定人,黄埔四期毕业;二七八团团长彭佐熙,广东罗定人,黄埔二期毕业;二七九团团长雷攻,湖南人,黄埔四期毕业。
(甘丽初(1901-1950):字日如,广西容县人,黄埔第一期毕业。1935年于陆军大学第十期毕业后升任第九十三师师长。1938年3月,升任第六军军长。辖第九十三师、四十九师、暂五十五师。1942年3月,甘丽初率第六军、与第五军、第六十六军编为中国远征军,自滇西开入缅甸对日军作战。1949年8月任广西军政督导团团长、“反共救国军”第十军军长,后在广西等地指挥作战。广西解放后,甘丽初率残部继续抵抗。1950年冬,在与人民解放军的战斗中在大瑶山阵亡。)
九十三师自1934年编成开始就是国民党军劲旅之一,中层以上军官是清一色的黄埔弟子。抗战之初,九十三师在山东作战,战绩优良,但损失很大,奉命去湖南衡阳整补,1938年国民党军令部以九十三师为基础扩编为第六军,甘丽初升任第六军军长。辖第九十三师、师长吕国铨 1903年出生,广西容县人,黄埔军校第二期毕业。第四十九师,师长彭壁生。1907年出生,湖南蓝山县人,黄埔军校第七期毕业;暂编第五十五师师长陈勉吾,广东丰顺人,黄埔军校第二期毕业 。
此时九十三师辖两个团,二七七团,团长吕维英;广西陆川人。黄埔第七期毕业。二七八团团长梁天荣,广东罗定人,国民党中央军官政治研究班毕业。
一九三九年九十三师在第六军序列内参加桂南会战,在南宁驼南阻击日军进攻,九十三师作战英勇,奋勇杀敌,战斗相当激烈。因伤亡过重,战后调贵州贞丰整补。一年后作为国军精锐奉命移至云南省罗平待命,准备参加远征军入缅对日作战。
1941年中国远征军组成,第九十三师在第六军序列内,以加强团五千余人由二七七团团长吕维英率领提前进入云南车里(今景洪市)地区。1941年12月11日,第6军全体入缅作战,93师从佛海(今孟海县),49师从畹町同时向缅甸推进。到42年2月24日,日军已经由缅南大举入侵,仰光已危在旦夕之际,为了让第6军掩护远征军其他两个军顺利进入缅甸,军事委员会发布命令,将第6军沿着缅泰边境的走势,从西南到东北斜斜地摆了个一字长蛇阵,其中战斗力最弱的暂55师处在最南方的郎科,49师在中间的孟畔,而战斗力最强的93师则驻防景栋,三个师相互之间各距离160公里以上,全军防守的地段长达500余公里。自1942年4月以后,第6军不断向东北败退,而日军则向东猛追。
到1942年中旬,中国远征军全面溃败,至6月3日,第六军各部队交替掩护,成功返回国境。此次出国作战,第6军损失巨大。93师约损失4000人,伤亡近半;49师剩4600人,暂55师经过收容之后,仅剩2300人。全军出征时30000余人,幸存12400人,损失达17600人之多。
鉴于部队损失巨大,经军令部指示,第6军将全部兵力补充进93师,直属军令部指挥。暂55师番号撤消,把49师的番号调归第5军在昆明重新招募新兵进行整补,第六军改辖其他部队。此时的九十三师师长仍然是吕国铨,下辖二七七、二七八、二七九三个团。
三个团在国内的驻防情况是:二七七团驻打洛;二七八团驻车里(景洪);二七九团驻孟养。师部驻佛海(今孟海县)。
日本投降以后,九十三师奉命前往老挝接受日本投降,并帮助老挝王国建立政府。1946年5月,国民党军进行大整编,九十三师改编为整编第九十三旅,辖二七七、二七八两个团。由原副师长彭佐熙任旅长,参谋长叶植南任副旅长。师长吕国铨奉调进入南京军官训练班,等于是作为编余军官闲起来了。
(彭佐熙(1900-1986):广东罗定人。黄埔军校第二期毕业。历任军职。抗战时期,任团长、旅长、第九十师副师长及师长。抗战胜利后,任第九十三师师长、第二十六军副军长、第二十六军军长兼第八兵团副司令官。1950年在云南蒙自兵败率二十六军残部5000余部退往越南,任留越国军管训总处副司令官兼第三管训处处长。1953年去台湾,1986年1月在台北病逝。)
1946年7月,整编第九十三旅从老挝回国,具体布置是:二七七团驻(团长吕维英)驻文山;二七八团(团长罗伯刚)驻建水。整个滇南地区的边防仍然由整编第九十三旅负责。1946年全国内战爆发,中原战场急需主力参战,国民党在云南的嫡系主力基本调往中原内战战场,在云南的嫡系部队只留下这个九十三旅。
1947年,军令部以驻云南的整编第九十三旅和整编第一九三旅合编为整编第二十六师。第一任师长为刘劲松。在一年之内整编第二十六师数易师长。由刘劲松换为钟彬,又换成余程万。这个钟彬就是在1944年云南滇西反击战松山战役中的第一任指挥官第71军军长钟彬。由于作战不力,其第71军军长一职由副军长陈明仁接任。
(余程万(1902~1955),广东台山人,黄埔第一期毕业。曾经是国民党五大主力之首的嫡系主力第74军第57师师长,抗日战争期间,余程万随74军参加无数恶战,尤其是1943年末的常德保卫战,余程万将军率57师万余人抵抗日军近十万人的猛攻,坚守常德城半月之久,被国人赞誉为“虎贲”将军。国民党中央指派这样一位抗战名将指挥整编第二十六师,说明这支部队在国民党中央心目中的地位之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