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记得在小时候,大家都喜欢用笔在自己的手腕上画一个大大的圆圈,这就是表的底盘,标准的九十度夹角支出两个短线则是作为时针分针,有模有样的模仿起大人来,又仔细的翻转手腕连接出笨拙的表链……那时草草勾勒出的是简易的自制手表,却也牢牢印入我记忆深处的不泯的童心。
现在我终于有了一个手表,它的名字叫“上海”,亮晶晶的表壳和玻璃,闪闪发亮的表带,它是我从农村招生出来读书时父亲给我买的,当时价是120元,父亲给我买这块手表的目的是让我正确的知道时间,也隐含的告诉我,我已经成年了,今后应该要为自己的行为负责任了。从此以后,这只手表就陪伴着我,走过学校、走进社会。虽然它是指针的,还要经常上发条,但我还是很喜欢它。我小心翼翼把手表戴在手上时,那种手腕就有点沉甸甸的,并且忽然被束缚上的感觉,让我产生了自己已经是大人的感觉。在回家的路上,我兴奋不已,不一会儿就看看手腕上的手表,感受着路人投来羡慕的目光。父亲嘱咐我:“以后可不要弄丢了。”于是我就很小心谨慎,生怕弄丢了、弄坏了。
它从此慢慢改变了我的生活,早上,我起床后,有它提醒,一骨碌爬了起来,吃完饭后就立刻准备去上课,让我从没有迟到;晚上,它还告诉我要完成一天的作业了,到了一切事情都做完,它又告诉我可以休息了。上床后,它那清脆的“咔嗒咔嗒”声长久的在我耳中回响,很快使我入睡。正是因为有了它,使我的生活变得有条有理。
它陪伴我从学校到工作单位十年有余,这只手表渐渐的不灵了,走走停停,它也该休息了,钟表店的老板建议我换一只新手表。那时一下子没有手表没有时间,打乱了我的生活,我整个人盲目了,经常“几点啦?几点啦?”地问。后来还是准备去买一块手表,当时买表时看着满柜子的新表,要从中挑选一只表,心情是复杂的,意味着原来的手表必须脱下来当纪念品了,而众多的新表却又不知道要挑那一只比较好。当时钟表店里的电子表已有取代传统机械表的趋势,我最后下决心买了块电子手表。在电子表里面装个电池就能不停的走好久,也不要上发条了,停了,换个电池又可再走好久。这个新兄弟刚来时,我一时还有点不习惯呢。看着它时,我就会想起原来那个“老朋友”,我真为它伤心。
这就是我与手表之间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