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南国风雨路
——逃缅国民党残军纪实
江程浩
第二章
奋起一搏,残军一胜缅军
就在残军为生存得到保证,部队得到扩大而稍感宽慰之时,一个不好的消息传到了残军总部,一个连的缅甸国防军进驻大其力镇。虽说大其力是缅甸北部重镇,但自缅甸独立以来就没有驻过军队,而且这个地方除了残军以外周边根本也没有值得一提的军事力量存在,缅甸政府为什么会突然在这里派驻了军队呢?毫无疑问,目标是冲着残军而来的。李国辉得到这个消息后大吃一惊,马上作了最坏的打算。他急忙命令收拢部队,停止一切外出活动,静观事态发展。
进驻驻大其力的部队是驻景栋的缅甸边防军团部派出的,景栋是缅甸东北部山区最大的城市,也是缅甸东北部的行政中心和军事指挥中心。公路往西可通向缅甸中部中心城市曼德勒;往东可通泰国。残军虽然在小孟棒尽量放低姿态,做得不声不响,但残军抵达后的一举一动都在景栋缅军方指挥人员的密切关注中。
缅甸国土虽广,但人口稀少,只有600来万,经济也不发达,是个十足的亚洲弱国。而且民风纯朴,国民普遍信仰佛教,二战后的1948年才从英国殖民者统治下获得独立。但不管怎样,缅甸政府军也并不是真的要把国家主权当成儿戏。只是因为小孟棒那地方太偏远,而且又是山峦叠嶂,道路崎岖,缅甸国防实力又实在是太不济,就那区区几万缅甸国防军,守几个大城市都还嫌不够。
起初缅甸军方以为残军只是稍作停留就会离开,没想到这些国民党溃兵竟然打算在缅甸国家境内长期驻下来。作为一个主权国家,外国军队不经同意就驻了下来,这不论怎样都是不能容许的,缅甸政府这才急了眼。
不久缅甸边防军的信函送到了残军总部:
“速派代表赴大其力会晤”。
这一夜残军总部灯火通明,所有人都没有入睡。人人都在为残军的将来作着各种考虑。天气也象失去了以往的好心情,狂风夹带着暴雨无情地吹打着残军刚刚建起来的木屋,仿佛在考验残军们的毅志和忍耐力。
清晨,雨停了,红土地上到处都是浅浅的水凹,树上的雨水顺着树叶一滴一滴地往地下淌。不远处的山沟里,怒吼的山洪奔腾咆哮,直冲向下流的山谷里去。小孟棒往大其力的路上,残军总部副参谋长蒙振生和邓克保各骑一匹马,匆匆赶往大其力去与缅军会商。俩人穿着刚刚浆洗过的东拼西凑来的新军装,心事重重地朝前走着。他们都没带枪,也没带卫兵,为的是给缅军一个坦诚、和平、从容的表示。一路上两人话语极少,因为根本就不知道缅甸军方会怎么对待他们。
进入大其力缅甸驻军的大门,桌子后面坐着的是刚刚从景栋赶来不久的缅甸军队少校连长。蒙振生和和邓克保齐刷刷地向这位少校行了一个标准的军礼,并作了自我介绍。少校连眼皮都没抬起来,只是用手轻轻地朝蒙振生和邓克保扬了一下,示意叫他们坐下。然后拿起早就放在桌子上的一张文书,如同法官作最后判决一样义正词严地宣读起来:先是对中国和缅甸双方的友好关系作了简单的回顾,又对残军的处境表示了一点点同情,然后把国家主权庄严、领土神圣这类观点郑重地宣布了,最后表明了缅甸政府最坚决的态度,的意思是让残军迅速离开缅甸国土。这位缅军连长宣读完毕,把这张纸朝放在桌子上朝蒙邓二人面前推了过去。
缅方的指责无可厚非,而且道理也十分充分,蒙振生和邓克保战战兢兢,浑身发抖地听完了判决书。最后少校站起来以不容置疑的语气说:“我代表缅甸政府和缅甸国防军宣布:限你们十天之内撤离缅甸回到你们自己的国土上去。”
“这事哪那么容易呀,我们能撤回去,还到这里来干什么?”蒙振生和邓克保赶忙向少校作解释。
“复兴部队是被解放军赶到这里来的,只想在小孟棒暂时避避风雨,绝对没有骚扰缅甸国家的意思。我们一定会遵守缅甸国家法律,维护当地秩序,与当地人民搞好关系。”
少校根本没有商量的余地,还是那句话:“限十天撤离缅甸国土”。蒙振生和邓克保还在与少校套近乎,想问一下少校的尊姓大名,少校不耐烦地把手一挥:
“这用不着你们关心,我很忙,你们立即回去吧,作好撤离的准备,缅甸军队将在十天后进入小孟棒村。”
谈判以这种毫无商量的状况结束了。在复兴部队总部的天主教堂里,李国辉与谭忠听完了谈判代表的报告,黯然失色,久久无语。他们都意识到,如果去不了台湾,战争就不可避免了。
弓折刀钝,弹尽粮绝,又在国内被解放军打得完全失去了作战的信心。区区数千残军岂敢与一个国家的政府军言战!万般无奈之下,李国辉连夜决定,眷属立即撤往泰国境内的夜柿镇,残军作好上山打游击的准备,实在不行就化整为零撤往泰国。并继续与缅甸军方保持联系,尽量化干戈为玉帛,只要缅军不进攻,任何条件都可以答应。当地一位华侨首领马鼎臣见残军如此境地,雪中送炭般地为残军募捐了一批医药和弹药送到小孟棒。
刚刚进入初夏季节的小孟棒,温热多雨,时而骄阳似火,时而又大雨滂沱,使这批来自中原的残军十分不适应,也更增加了残军内心的烦燥与不安。
十天期限的最后日子是1950年6月1日。这一天竟平静过去了,缅军并没有进攻,而是带来了派人去大其力谈判的口信,并且说一定要李国辉将军本人亲自去。李国辉知道,他本人是绝对不能去的,他请出了当地华侨两位知名人物丁作韶和马鼎臣为代表,前往大其力谈判。丁作韶和马鼎臣一到大其力立刻被逮捕。
消息传来,残军上下无不忧心忡忡。而且坏消息一个接一个的传来:数十辆满载全副武装军队的卡车从景栋驶向大其力;数门火炮从景栋调往大其力;驻景栋的缅军团长已经到达大其力;而且另一个团的兵力正从曼德勒调往大其力途中。后继部队正源源不断地调往大其力,小孟棒上空已经出现缅军的飞机。显而易见,缅甸政府正在策划对残军的全面军事进攻。
复兴部队上上下下心全凉了。又要挨打了!一想到打仗,在国内连战连败的情景再次出现在残军的脑海里。打败仗成了残军头脑中挥之不去的恶梦。可那时不管怎样还是在国内,仗打败了还可以逃,可现在是在人家的国土上,再打了败仗连逃跑的地方都没有了。残军全体上下没有任何应对的办法,只好听天由命吧!和既不能,跑又没地方跑,那只能边打边躲了!
6月16日清晨,一队缅甸军队沿大路直奔小孟棒而来。残军哨兵发现了来袭的缅军,立即鸣枪告警。缅军马上还击,一时间枪声大作,残军全体进入工事坚守。缅军借助田野沟渠向残军猛烈进攻,而且后续部队越来越多,漫山遍野都是缅甸军队。就在此时,刚刚从曼德勒调来的一个英式装备团约两千人已经攻进孟果镇,孟果是残军最后撤往泰国的唯一通道,孟果丢失,残军就没了退路。
小孟棒的残军全线震动,纷纷向附近的山林中逃去。以后的十天来天,残军在山林中被缅军追得东躲西藏,成天吃野菜喝泉水。以前森林是残军的梦魇,在从大陆逃出来的那十二天里,森林不知道夺去了多少没有死在战场上的残军兄弟生命。可现在森林又成了残军的保护神,没有森林的保护,暴露于光天化日之下之下的残军立刻就会被缅军消灭掉。
好在残军现在知道了如何在凶险的热带雨林中应付各种复杂情况,保护好自己。但常此以往也不是个事啊,远在泰国的妻子儿女也不知道怎么样了,他们也会为残军的生命安全担惊受怕。李国辉召集残军几名首领开会讨论今后的出路。
残军在山上已经躲了近十天,李国辉双眼深陷,颧骨高耸,又粗又黑的胡须几乎遮住了整个脸夹。他就随意地坐在一株大树的下面,与众弟兄分析着当前的形势:
“我们已经在丛林中东躲西藏地逃了近十天,如此下去,总有一天会因断粮或者生病而使我们这支队伍陷入崩溃;即使冲过孟果逃到泰国或老挝那也是人家的地方,缅甸不让我们呆,泰国老挝同样也不会接收我们。出路只有一条,那就是奋勇击退缅军,在这个三不管的金三角彻底立足下来。”
李国辉说完想听听大家的意见。可是没有任何一个人表示觉得有把握打败缅甸政府军。在大陆与解放军作战的情景又在残军军官的脑海里一幕幕地出现。死一样的沉默笼罩在这片树林里。
李国辉见大家都不说话,又接着说:“我仔细观察过缅军的战术动作,看出他们与解放军大不一样,缅军进攻虽然凶猛,但士兵的作战队形以及互相之间的照应非常外行,射击时准确性也差,尤其是对杀伤力最大的机枪射手几乎就没有经过正规训练,只知道把子弹打出去。”
李国辉继续说:“最让我不可理解的是,缅军进攻部队中还随带了大量军官家属。一到夜晚,缅军营地里就传出女人的声音。作战部队里有了女人,战斗力是绝对提不高的。仅凭这两条,我就认为战胜缅军还是有一定把握的。”
李国辉的分析确实十分准确,缅甸军队的战斗力实在有限。经李国辉的鼓励,残军开始有了奋起与缅军决死一战的勇气。(接下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