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 藏 琐 记(1)
乐 乎
收藏是一种高尚有益而又充满浪漫气息的生活方式,它博大精深又扑朔迷离,蕴涵着不尽的知识和无穷的乐趣。古往今来,它曾使无数文人骚客沉醉痴迷,同时也造就和磨练出一批人品高贵、学识渊博的学者和专家。
收藏不但拓展和延伸了人们的生活空间,而且提高了人们的审美水凖,收藏甚至还可以净化心灵和弥补心理缺陷,稀释和排解人生的种种苦恼与孤独,让人们在紧张的工作之余,不用看任何人的脸色,也不用听大小老板的使唤,自创出一个完全由自己操控的新世界,并在这个世界里体验人生领悟人生,求得自我价值的完美体现。
早在上世纪八十年代初期,我就对收藏产生了浓厚兴趣,因经济条件限制,古玩字画、珠宝翠钻、瓷器青铜器、印章古籍之类自然不敢问津,我的收藏品都是一些大路货——邮票、古钱和门票之类。直到今天,我的收藏活动还只是处于初级阶段,藏品不够丰富,品位档次也不高,自称为“小收藏”,但仍兴趣盎然,乐此不疲。大有大的潇洒,小有小的乐趣,对我而言,收藏实在是一种愉悦的生活方式,是一种其他方式无法替代的精神享受。
集 邮
我自幼就喜欢集邮,念小学时,看到信封上有好看的邮票就剪下来,夹在书本里,保存起来,好象宝贝一样,上课也经常拿出来欣赏片刻,有时还在同学面前炫耀一番。这种从信封上剪下洗得的邮票叫信销票,正统的集邮观念认为,收集信销票才是真正的集邮,因为它有实际使用的销记,从而保留了邮政史料。可惜我那时既无邮识又不知道什么叫集邮,好几百张信销票后来不知去向,若保留至今,那可是“价值连城”啊!有集邮老行尊称,如果有谁能拿出一部新中国信销票大全参加邮展,一定给他发个大金奖。
说我的信销票价值连城当然是玩笑话,但信销票的收集确实困难很大,最能体现集邮的难度和乐趣。成套的新邮票能够在市场上买到,倘若你肯出个好价钱,有些珍贵的新票也能买到,但成套的信销票尤其是品相好的信销票却难见芳踪,所以有些早期信销票的价格甚至比同期的新票还高。
集邮集了二十多年,虽然因经济条件和时间所限,没有集到什么珍邮和罕票,但敝帚自珍,还是有几桩得意的集邮“投资”,至今仍回味无穷。
1980年发行了十二生肖首套《庚午年· 猴》邮票,此票印数为500万枚。由于当时集邮者不多,相应收存量小,而且《猴》票多数在邮局窗口售出,在寄信时被消耗掉了,国内实际存留量据估为200万枚,真正在集邮爱好者手中的不足20万枚,而全国集邮爱好者已逾2000万,可见其珍稀程度。
1986年以后,《猴》票的价格如脱缰野马,扶摇直上,一直是国内邮票价格升降的晴雨表。目前《猴》票至少1800元一枚,有时甚至高攀到2000多元一枚,是它最初价格的2万倍以上。值得幸运的是,我在1984年就忍痛买了两枚,当时是70元一枚,140元正好是我4个月工资的总和,为此还被老婆狠狠责骂了几天,弄得我灰溜溜的,觉得自己真是个大傻瓜,140元可以买辆凤凰牌自行车,却只换来两张八分钱的邮票!
文革对中国人民来说是一场灾难,在人类历史上也是极为罕见的现象,它不是战争,却比战争更具破坏力,它发生在现代文明社会,却比封建时期更愚昧,它号称革命,实则倒退。然而,文革邮票却十分走俏,倍受欢迎,价格猛涨,藏家纷纷囤积居奇,国外集邮家也高价求售。究其原因,一是文革邮票深深地打下了历史的烙印,人们可以通过它了解文革;二是在文革中,集邮被认为是资产阶级生活方式而遭到禁止,集邮活动几乎中止。“文”字邮票一上市就作为普通邮票用于寄信,大量在使用中损毁,故存世不多。存之愈少,价格愈高,求之愈多,价钱愈好,物以稀为贵而成为抢手货。
“文”字邮票价格昂贵而且存量小,要收齐“文”字邮票,对一般集邮爱好者来说是可望而不可即的,就是老一辈的集邮家也未必能集齐“文”字邮票。但文革后期(1970年8月—1973年10月)的编号邮票,价格相对较平民化,一般人都可以接受。这套编号邮票的下边印有志号和发行年份,发行21套,共95枚,其设计风格比“文”字邮票略有变化,选题也较为多样化,通过这小小的方寸尺幅,人们可以领略到当时的特殊氛围,了解文革的历史真相。
我的邮册上就有一套文革编号票,是一张张、一套套地收集来的。每到周末,我都要去邮市转一转,好象哪天不去看一看,就会有珍邮失之交臂似的,心中不踏实。
编号票中有套“纪念巴黎公社一百周年”的邮票,面值0.22分,印数仅为200万枚,极为紧缺,不好配,颇费周折,跑了大半年才以40元的价格购得。集了好几年,费了九牛二虎之力,终于在1991年集齐编号票,大概共花去500元,不过现在价格翻了好几倍,还未必都是真品。
有一些印数少的T字头小型张也一直是我关注的重点,如1978年的“奔马”小型张,1979年的“云南山茶花”小型张,1980年“齐白石作品选”和“荷花”小型张,印数都是25万枚,相对2000万的集邮大军来说,25万的发行量可说是一个稀少的数字了,当然价格不菲。在这几件心仪已久的小型张面前,我徘徊良久,内心进行着剧烈的思想斗争,买还是放弃,举棋不定,最后都是狠心咬牙买下。现在看来当时的决策是英明的,因为现在价格涨了好多倍,有的还有市无价,另外赝品也防不胜防,一般人很难识别真假。
现在我大大小小的邮册有几十本,还有好几种专题邮集。除了邮票以外,邮资明信片、邮资信封、实寄封、首日封等邮品也是收集的对象。在我的这些收藏邮品中,有好几个“第一”的记录蛮有意思,值得一提:我国第一组普通邮资明信片(天安门邮资图,共3枚)、第一组纪念邮资明信片(中国在第23届奥运会金质奖章纪念,共16枚)、第一组贺年邮资明信片(狗型灯笼和天鹅,共2枚)、第一组风光邮资明信片(桂林山水,共10枚)、第一组纪念邮资信封(纳米比亚日)等。
邮票为我所珍爱,是因为我有过由它传递悲欢离合的经历,它曾给我带来希望或失望,带来欢乐或悲伤,而情随事迁,待昔日的回忆淡化之后,邮票依然焕发着不朽光彩。大而言之,邮票是国家的名片,民族的倩影,世界知识的百科全书;小而言之,不同的邮票,在我的感情世界里贮存着不同的色彩,它使我想起初恋的情书、成功的欢乐、失败的痛苦以及人世的沧桑。
(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