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论坛首页联系我们论坛帮助
>> 在湖南安乡,在那一望无际的洞庭湖堤垸内,曾下放成千湖南师大附中等长沙中学的知识青年,三十多年过去了,这些青年忘不了这片土地,更忘不了这土地上的父老乡亲.经常三五成群回访安乡,凭着记忆中点点碎片去寻找心底渴望的情感源头。
搜一搜相关精彩主题 
湖南知青各地知青安乡知青 → [原创]安乡插队杂忆(10)——煤油灯


您是本帖的第 250 个阅读者
树形 打印
标题:
[原创]安乡插队杂忆(10)——煤油灯
乐乎
帅哥哟,离线,有人找我吗?
等级:知青(VIP)
文章:498
积分:8310
注册:2008年1月12日
楼主
 点击这里发送电子邮件给乐乎

发贴心情
[原创]安乡插队杂忆(10)——煤油灯

                                         安乡插队杂忆(10)

                                                   煤 油 灯

                                                                                     乐 乎

  天黑了,我在茅屋里点燃一盏煤油灯,漆黑一团的屋子顿时光亮起来。煤油灯的火苗是那么微弱,风从门窗的缝隙里钻进来,火苗被吹得左右摇晃,黑烟升腾缭绕,但足以看清牛粪泥巴糊的芦苇把子墙壁了。小心翼翼地用手掌围住火苗,将煤油灯放到堂屋里的灶上,点燃柴草,开始“烹饪”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的“晚间大餐”……

  下放江永时,母亲给我买了一个手电筒,还配了几节电池,说山区没电,还有野兽毒蛇猛犬,晚上外出带着,以防意外。母亲的关怀温暖着少年的心,夜晚走路、上厕所都带着手电筒,好象母亲就在身边,它仿佛就是我的保镖,使我心安且无所畏惧。然而母亲考虑不周的是,带去的电池用完了,哪里还有钱购买新电池,手电筒没了电池,就犹如枪支没有子弹,成了聋子的耳朵——摆设。

  还是煤油灯好,实用而且费用低,在乡下,昏暗的煤油灯伴随我度过了艰难日子,她那那微弱、幽暗、颤动的光芒,在心中留下了不灭的印象,以至我在办公室和家里书房还刻意摆放着几盏简陋的煤油灯,每当抬头看见它们时,便回忆起上山下乡的蹉跎岁月,煤油灯成了激励我努力奋斗,改变命运的指路明灯。

  最简单最原始的灯只需一只瓷盘,浅浅地盛上一层菜油,加上灯芯草或棉纱线,点燃就成了一盏灯。人们为了省油,平时只点一根灯芯,火苗似黄豆大小,照亮身前身后的一小块地方,若来了客或有什么不得已的事,才会同时点几根灯芯。

  刚下农村时还见过这种瓷盘灯,但不久就销声匿迹了,人们普遍用上了煤油灯。煤油灯的制作工艺简单:先在小玻璃瓶(多半是墨水瓶或药瓶)的盖子上钻一个小洞,插入一根薄铁皮或铝皮卷成的细管,管内穿一条棉纱线作为灯芯,瓶内灌上煤油,一盏煤油灯就大功告成了。这种自制的煤油灯没有灯罩,燃起来屋里便充盈着煤油味,一颗黄豆大的火苗东倒西歪,要是有人走动,人影便会晃动起来,活象皮影戏中手舞足蹈的妖怪。

  再后来,供销社有带灯罩的煤油灯买了,这种煤油灯上了一个档次,由玻璃灯座和玻璃灯罩两部分组成。灯座灌油,盖子连着灯头,灯头上有一根带齿轮的横轴,可调节灯芯,灯罩插在灯头上,靠突出来的几片小铁皮夹住。灯罩上口小下口大,中间成弧形。这种灯的设计比较先进,点燃后明亮又不冒烟,没通电的地方至今仍在用。

  但煤油灯罩的内壁很容易熏黑,必须经常擦拭,否则会影响亮度。先向灯罩内“哈”几口气,让灯罩沾上雾气,然后用一块旧布伸进去轻轻地擦,用力过大,玻璃会破裂,我就擦破过几只灯罩。另外,每隔几天就要调节一下灯芯,将枯焦的一截剪去,美其名曰“剪灯花”,以保持煤油灯的亮度。

  煤油是凭票供应的,数量不多,却很少人说煤油不够用。为节省煤油,人们要等到天几乎完全黑下来才点灯,而且早早就上床睡觉了,在黑暗里,许多超生的小孩就是这样一个接着一个地生了出来,这也难怪,农民在漆黑的夜里能干什么呢。

  很少听农民说煤油不够用,但火柴不够用的抱怨却经常听到。火柴也是凭票供应的,如果家里有人抽烟的话,那火柴的确会发生危机,“借火”、“借光”的事是经常发生的。后来引进了打火机,大受乡亲欢迎,打火石也是凭票供应的“控购物品”,非常紧俏,知青回城探亲总要想方设法带些回来送人,便于携带而且极受老乡欢迎,很长一段时间,打火石成为仅次于长统套鞋的馈赠礼品(主要用来“拉拢贿赂”手握知青命运大权的干部)。

  几年过去了,生产队只剩下我一个知青,夜幕降临时,我常常对着火苗摇曳的煤油灯发呆,被彷徨失落的灰暗情绪笼罩着,觉得前途渺茫,农村生活可以磨练我的筋骨,强壮我的四肢,却无法驱散我的颓废、迷惘和孤独。独自面对那盏煤油灯时,眼前浮现的画面伤感而暗淡,凝视着煤油灯飘忽的火苗,联想自己的处境,虽不甘命运的摆布却又无可奈何,不知人生归宿在何方……

  “点灯不用油,耕田不用牛”,曾是农民兄弟几代人的追求,这一追求现已基本实现,煤油灯早已被淘汰,吊灯、壁灯、台灯、射灯各式灯具都进入了乡间农舍,照亮了农民兄弟的居室,也照亮了人们的心灵。

  但我永远也忘不了那盏陪伴我度过许多雨雾弥漫夜晚的煤油灯……



ip地址已设置保密
2009/7/27 7:59:48
p align="center">请关注《公告活动通知》栏目,里面有新的内容
沙阳
帅哥哟,离线,有人找我吗?
等级:版主
文章:1913
积分:37872
注册:2006年10月8日
2
 点击这里发送电子邮件给沙阳

发贴心情
  最能勾起人们对于过去岁月的回忆的莫过于一盏煤油灯,煤油灯伴我度过了人生最黄金的季节!在煤油灯下,我看过的和写过的要比电灯底下要多得多,总梦想着再回到煤油灯的日子里去,去找回逝去的青春年华。
ip地址已设置保密
2009/7/27 20:16:51
笔架山人
帅哥哟,离线,有人找我吗?
等级:版主
文章:1800
积分:34634
注册:2007年2月7日
3
 点击这里发送电子邮件给笔架山人

发贴心情

那种最简单的煤油灯,一个墨水瓶,用铁皮做个小盖,上钻一个小孔,将棉纱做的灯芯穿过去,灌上煤油,就成了,陪伴我们不知度过了多少个夜晚。在灯下看书,连鼻孔里都熏满了煤烟。

记得在灯下读过一本郭沫若的书,是历史剧,里边有句话,至今还记得清清楚楚,“听啊,听啊,那钟声在响,那潮水在涨……”,那本书既无封面又无封底,所以,虽然后来又看了不少郭氏的历史剧,但一直没找到此话的出处。

ip地址已设置保密
2009/7/31 10:13:03
原生态
美女呀,离线,留言给我吧!
等级:知青元老
文章:2263
积分:15152
注册:2007年2月16日
4
 点击这里发送电子邮件给原生态

发贴心情
但我永远也忘不了那盏陪伴我度过许多雨雾弥漫夜晚的煤油灯……



真是忘不了那盏煤油灯!谢谢乐乎!
ip地址已设置保密
2009/8/2 11:18:46
p align="center">请关注《公告活动通知》栏目,里面有新的内容
隐士安
帅哥哟,离线,有人找我吗?
等级:版主
文章:3992
积分:22860
注册:2008年11月7日
5
 点击这里发送电子邮件给隐士安

发贴心情
乐乎[原创]“煤油灯”很有味。“煤油灯”不但陪伴我们走过哒知青年代,孩提时也陪伴我们度过过一段时光……。谢谢乐乎把“煤油灯”的演变过程写得如此入骨!
ip地址已设置保密
2009/8/2 17:20:47

一帖最多只能发二个栏目,请勿一帖多发!

小草
美女呀,离线,留言给我吧!
等级:知青元老
文章:1717
积分:11036
注册:2007年3月25日
6
 点击这里发送电子邮件给小草

发贴心情

  但我永远也忘不了那盏陪伴我度过许多雨雾弥漫夜晚的煤油灯……

   煤油灯不光陪伴我们看书度过难熬的夜晚,还常是我们夜晚用来在蚊帐里烧蚊子的好工具。直到现在,我家还有一盏煤油灯,遇到停电我喜欢用它照明,可惜灯罩打破了再也难配上了。

ip地址已设置保密
2009/8/2 21:20:16

一帖最多只能发二个栏目,请勿一帖多发!


 6   6   1/1页      1    
湘ICP备05003987号

湖南知青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