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仅仅是街上及高山寺林荫小道的擦肩而过,仅仅是耳际飘来的一声乡音,我认识他他并不认识我,他来自长沙哪个学校或街道,下到江永哪个公社大队,有何经历,我都不知,笑版主、绿碧岭等友想了解,除了我这剪报,望有熟悉他的网友能多作些介绍。)
2009年2月10日11时15分,郭明老师一觉睡去再没有醒转过来,就这样悄然离我们而去……
……郭明老师1942年12月出生于长沙,曾毕业于湖南科技学校,一生学习刻苦,尤爱文学,擅长小说创作,无论是上世纪60年代由长沙下放到江永当插队知青‘还是70年代招工进厂当工人,一直都未放松过钟爱的文学事业……
……高山寺17号文化大院……常常可见一位独自信步的瘦个子。由于他是外地人,又有些近视,讲的是一口地道的长沙话,且声音较小,听他讲话,常常只见他嘴巴蠕动,虽然语速缓慢,却难以把握他所说的全部内容,久而久之,院内人与人相见,只点一点头……,所能见到的而是他的背影。
或许,郭明老师的话语都是通过他的作品中的人物形象来表达的。譬如,他发表在《人民文学》1984年3月号的短篇小说《月照九竹村》……,发表在《火花》1986年6月号上的头条《瑶台》……
郭明老师小说写得好,为人也好。他为人谦和,宽以待人,或许是本性使然,或许是生活有些压抑,郭明老师走起路来,总是既谨慎又小心,用零陵话来讲,生怕踩死蚂蚁子,许多文学青年尤其是小说作者都得到过他无私的帮助。他一般都很少去品评别人,记得有一次在文联办公室……(对一位有抄袭行为的农村业余作者,大家都很气愤)有人问郭老师对此事的看法,只见他丢下一句:“惟愿这位作者既能吸取教训,又能吸取营养”。留给我们的是他轻轻踱出办公室门口时的背影。
……郭明老师给业余作者讲课,总是提前到课堂,端端正正地坐在讲台前,虽然有点不拘言笑,却令业余作者感到很实在。大家一起讨论创作题材时,他从不居高临下,颐指气使,摆作家和编辑的架子,而耐心地听别人诉说,然后不慌不忙地谈出自己的看法。
……本来,郭明老师终于有时间静下心来思考问题了,终于可以将自己深思熟虑的长篇巨制付诸于笔端了,无奈又深染沉疴,要与病魔进行顽强的斗争。
郭明老师走了,但他为人为文的精神永在,……永远是我们文艺界人士学习的榜样。未尽的事业我们会继续。
作者:吕定禄 《永州日报》2009.7.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