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论坛首页联系我们论坛帮助
>> 长沙有个南门口,一讲大家都清楚......
搜一搜相关精彩主题 
湖南知青天地之间湖湘軼事 → [史海钩沉]以他的资历,本该是开国大将甚至元帅?


您是本帖的第 393 个阅读者
树形 打印
标题:
[史海钩沉]以他的资历,本该是开国大将甚至元帅?
老灯火
帅哥哟,离线,有人找我吗?
头衔:土胡子
等级:版主
文章:2101
积分:36215
注册:2006年8月19日
楼主
 点击这里发送电子邮件给老灯火

发贴心情
[史海钩沉]以他的资历,本该是开国大将甚至元帅?

       以他的资历,本该是开国大将甚至元帅/后湖一哥   文

  


按此在新窗口浏览图片

       周昆,国民革命军第18集团军(八路军)115师参谋长。
  周昆,1902年出生于湖南平江。1927年参加了湘赣边界秋收起义,不久加入中国共产党。是参加秋收起义后首批上井冈山的老官员,曾任红四军第三十一团连长、第二纵队第五支队副支队长、支队长。参加了井冈山和赣南、闽西的游击战争。1930年后任红十二军第一纵队纵队长、第三十四师师长,红四军第十一师师长、军长,红一军团第十师、第三师师长,闽赣军区第二十一师师长,红军大学代理校长,红八军团军团长兼第二十一师师长,第二十三师师长,红一方面军参谋长。并参加了长征。到达陕北后,任红军学校校长,红军大学校务部部长,中央教导师(庆阳步兵学校)师长,抗大第二分校教育长。1937年参加过秋收起义的部分官员在延安与毛泽东合影,其中有赖传珠、张宗逊、孙开楚、赖毅、谭冠三、杨立三、陈伯钧、龙开富、周昆、谭希林、罗荣桓、谭政、刘型、杨梅生、胡友才等人。照片上毛泽东题字为:“一九二七年秋收暴动成立工农革命军第一军第一师,至今尚存之人约数十人,此为一部分。”红军改编八路军时,他被任命为第115师参谋长。并且是中央军委23个委员之一。
  在115师初过黄河的几仗中,周昆也是战功卓著。太原沦陷后,115师奉中央的命令开赴吕梁山建立晋西根据地。可就在这时,谁知这位师参谋长周昆竟然会携款而逃! 当时师司令部工作人员把此消息报告师长林彪,本来就沉默寡言的林师长,更是面无表情,一言不发。他虽未象徐海东听说张绍东出逃而为之吐血,但这件事对他来说毕竟是个很大的打击,他常常一个人独自去散步,思考这个周昆为什么会出逃呢?直到半个月后被阎锡山手下一个名叫王潞生的哨兵,看到身穿日军大衣(平型关战斗缴获的战利品)骑高头大马的将军,以为是日本鬼子,便举枪射击,这家伙的枪法还真准,枪声一响,林师长应声落马,从此,这位著名的战将,只好离开前线去苏联治病。
  周昆携3万元钱潜逃了,这样高级别的官员离队,在中共和八路军中,尚属首次。
  对于周昆出走,目前有三种说法。
  其一,1938年2月间,115师周昆参谋长到八路军总部去开会,领取了6万元军费,这是国民党政府发给115师的最后(最后二字不妥,国民党政府拨给八路军的军费应该领至1940年底)一笔经费六万元。会后,周昆携3万元钱潜逃回了湖南老家平江,此后再未离开过。建国后,组织上对他做过调查,结果证实他没有参加过任何反革命组织,也没有任何其它反革命行为。从这一点出发判断,他当年潜逃的动机是非政治性的。(王秉璋的回忆录)
  其二,此说传来比较简单,周昆在参加国民政府在武汉召开的参谋长联席会议时,孔祥熙开给他一张3万元支票,他是带着这3万元支票跑掉的。
  其三,115师周昆参谋长到八路军总部去开会,领取了10万元军费,周昆自己取了3万元,将剩余的7万元让警卫员带回师部,这一说与上基本相同,只是数字的差异。
  这3种说法究竟那一种更合理呢?应该是其一。理由是,第一,国民党给八路军的军费是每月50万元,这是周恩来与顾祝同在西安谈判时定的,但由于延安的中央机关与陕甘宁边区政府都不在此列,八路军总部要将这50万元军费,分一部分来供养延安,所以115师不可能分的太多,因为115师出师的人数最多,而且是作战的主力,但此时新设立了晋察冀军区,且344旅此时与129师在一起,由八路军总部直接指挥。一个月给115师6万元的军费应该是合理的。第二,当时师部没有参谋处长,王秉璋任师作战科长,周昆让警卫员将此款转给王也是合理的。第三,为何否定孔祥熙给的支票一说?此前周确定在武汉参加过全国参谋长联席会议,但孔祥熙不可能给他3万元的支票,因为中央即使额外奖赏给115师3万元(假设),也会通过八路军总部转达,而肯定不会直接给了115师的,这是一个制度。
  那么周昆离开部队到哪里去了?亦有四种说法。
  其一,周昆携3万元钱潜逃回了湖南老家平江,找了一个村子住下来做买卖,此后再未离开过。建国后组织上对他进行过调查,结果证实他没有参加过任何反革命组织,也没有任何其它反革命行为。
  其二,传说周昆离开八路军之后去了瑞士,并成为杰出的慈善家。中国改革开放后,大慈善家周昆将军出于对国家的忠诚,曾经化名回到大陆,当时他已经是70多岁的老人。没人认得他,他也不认得别人。周昆又积极的为人民做出了贡献。
  其三,周和一个资本家小姐携款逃到了境外,结果在花光了公款后,被小姐抛弃,后回国,被人打死。
  其四,文革中他曾受罪,被红卫兵天天揪斗,死在红卫兵的手里了。



日月出矣,灯火不熄,不亦劳乎?
ip地址已设置保密
2009/7/23 16:51:29
老灯火
帅哥哟,离线,有人找我吗?
头衔:土胡子
等级:版主
文章:2101
积分:36215
注册:2006年8月19日
2
 点击这里发送电子邮件给老灯火

发贴心情
续转

     其实这四种说法都是没有任何依据的。
  第一,他如果回到平江老家,象他这样有名望的人,当地不会没有人认识他,那么国民党的中统、军统也会找到他,并利用此大肆宣传,再说他能活到建国后,土改、肃反、三反五反、反右、四清、文革……许多的政治运动,一定会被当地人挖出来批斗的,不会成为一个谜。
  第二,作为一个军人,拿了军饷去做慈善家,也不很合理,再说如果有人知道他在中国改革开放后,曾经化名回到大陆,积极为人民做贡献,难道件事还能隐瞒了记者吗?
  第三,说他带资本家小姐携款逃到境外,花光公款后被小姐抛弃,后回国被人打死。这也会被曝光,一定不会没有任何痕迹留给媒体。
  其四之说就理会荒谬了。
  那么他究竟去了那里?真的无人知晓了。是什么原因使他选择人生路上这一步错棋呢?第一种是见财起意;这种情况应该是不可能的,如果是见财起意,6万元钱都在他的手上,他完全可以全部带走,没有必要让警卫员送回去一半,自己只拐一半,有人说取3万留3万是保全自己的生命。1个师1个月的军费全部没有了的话,八路军能不四处追杀吗?所以留3万是保全之策,这是周的聪明之处。但凡要携款逃之,定是要冒风险的,他不会确信留下那3万元,八路军就不去查找他的下落。第二种是贪生怕死;周昆在红军时期作战非常勇敢,特别是在强渡湘江中其21师遭受了极大的损失,他都挺过来了。抗日战争时期的条件要比红军时期好的多,何况此时官至八路军的师参谋长,一般情况是不上最前线的,战死的可能已经很小了。他怎么会有贪生怕死的念头?
  第三种是对革命失去信心;但仔细分析,也有许多疑点,因为他既没有投靠了国民党部队,又没有投靠日本方面。以往一些人多是去别的队伍,是寻找靠山,而他却没有。
  所以,周昆出走的原因应该是这样的。就在出事前不久,周昆曾到武汉参加全国参谋长联席会议,在会议的间隙,他看到国民党友军的参谋长们饮酒作乐,嫖妓宿娼,挥金如土,生活极其糜烂。当时,周昆的心里并不是也想去追求那种生活,他曾经为了革命出生入死,一心想为共产主义的思想而奋斗,可在这样明显的对比下,他感到心理上极不平衡。
  散会后,他返回山西的抗日根据地,去洪洞县马牧村八路军总部汇报会议情况。在总部他直言不讳地把自己的想法提了出来。当时,朱、彭、左等首长,立即指出他这种想法很危险。可是,周昆认为那些话并不能改变他的观点,他感到前途渺茫了。
  于是,他便在半路上,将刚刚领到的军费,取出3万元包好并写了几句话,交给警卫员,让他尽快交回师部,而自称自己还有事,等办完就会归队,就这样他带着3万元现钞,永远地离开了八路军。
  那么离开队伍之后,他究竟去了那里?史书已经无有任何记载。分析认为:移民异地,隐姓埋名,忧郁而终。这就是他日后再无任何消息的原因所在。
  周昆潜逃后,第115师参谋长一职长期空缺。1938年3月8日,八路军总部任命王秉璋为参谋处长,司令部的工作由王秉璋负责,行使参谋长的权责。以周昆的资历和能力,他不当逃兵的话,肯定是开国将帅里的大将。

        (转自红网历史沙龙)


日月出矣,灯火不熄,不亦劳乎?
ip地址已设置保密
2009/7/23 16:58:45
老灯火
帅哥哟,离线,有人找我吗?
头衔:土胡子
等级:版主
文章:2101
积分:36215
注册:2006年8月19日
3
 点击这里发送电子邮件给老灯火

发贴心情

       关于上帖所引张绍东一案补充(转自百度)

       张绍东,陕西人(一说为湖北红安人),1907年生。1930年参加红军,1934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曾任红二十五军连长、营长,第75师第224、第223团团长,参加了鄂豫皖、鄂豫陕苏区的反“围剿”斗争和红二十五军长征。到达陕北后,任红十五军团第75、第73师师长,参加了劳山、直罗镇、东征、西征战役。抗日战争开始后,任八路军第115师第344旅第687团团长。1938年投敌叛变。结局不详。

  344旅二打平型关后在晋东北连打九仗,后来在河北平山休整。 团参谋长兰国清是一个吃喝嫖赌五毒俱全的家伙,红7军出身,曾任红3军团11团参谋长。张绍东虽然过去不懂,但很快被兰国清拉下水,两人经常在一起发牢骚。而张绍东擅自违背中央有关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政策,在部队驻地搞起了“打土豪”!而且从中渔利,进而嫖娼,与一个地主有大女儿勾搭成奸。纸里包不住火,旅部知道这个情况后,决定整顿队伍。这时,344旅奉命进入晋东南配合129师抗击敌9路围攻。徐海东和黄克诚率一梯队688、689团进入昔阳附近地区,二梯队687团驻皋落镇西的东治头。25日晚,团长张绍东伙同参谋长兰国清以看地形的名义,带着1、3营部分营连长和部分团机关人员携械走出军营,在半路上,张绍东和盘托出自己的打算,胁迫他们一起叛逃。其中有些人说还是返回部队吧,这样走了不好,可张、兰对他们进行威胁,最后还是大部分人返回来了,只有张绍东、兰国清(当时可能写作蓝国卿)等少数人走了。徐海东得知曾任25军223团长的爱将张绍东叛逃,顿时呕血。3月中旬344旅到达武乡县大有镇后,立即对该团进行整顿。朱德亲临会议,主持检讨教训、肃清影响,并命副团长田守尧接任团长。


日月出矣,灯火不熄,不亦劳乎?
ip地址已设置保密
2009/7/23 17:03:14
晴天蓝蓝
美女呀,离线,留言给我吧!
等级:版主
文章:1112
积分:13859
注册:2007年5月1日
4
 点击这里发送电子邮件给晴天蓝蓝

发贴心情

  大将也好,元帅也罢都会逃不掉悲惨的命运。也许是下一个彭德怀,抑或是下一个刘少奇。他当时逃了,有点先知先觉。

ip地址已设置保密
2009/7/23 19:50:52

 4   4   1/1页      1    
湘ICP备05003987号

湖南知青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