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原生态所言极是,我是有福之人,单位上出名。笔架山人判断得极对,我们那位买菜已有20几年的历史,积累了丰富的实践经验:什么部位的肉好啦,么子鱼好恰些啦,尽量买“时令菜”啦,冬瓜不象南瓜,千万不能要“带蒂把的那截”啦。。。。。。无数的类子,我都听懂哒点嘎子,大多数搞坨不清。
张晓村稍有偏差,一般情况下他并不还价,因为他已经晓得时下的价,不象我,有时嫌贵,他说:“现在是咯扎价。”尤其担几种小菜,量又不是很多的农人,他根本不还价:“这些人莫造孽,搞几个钱不容易呢!”有一次,一位干精刮瘦,黑区抹达的小老头卖辣椒。H选了一袋,老头一秤:“两斤半。”算钱时少算了两元。H帮他重算,这下他清楚了,感谢地说:“你拉嘎真好啊,别个就冒得咯样好啦!”后来,我听别的老师讲起,问我是不是H,我说有这么回事。以后好几次买他的菜,他最后还要给加一点。这使我深有体会:你对别人好,自然别人对你好。
我有时戏言:你咯么清白,我绝不能再能干,要不然会一天到晚吵架不赢。相信沙局与他有一比:哈是“恰,喝,玩,乐——恰是第一!”
<--EndFrag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