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原载《枝柳岁月》一书
一曲“修路炼人”的壮歌
——枝柳铁路建设长沙分指概述
张学军
34年前,数千长沙学子怀着一腔热血,来到湘西大山区,投入枝柳铁路建设,用青春和汗水谱写了一曲“修路炼人”的壮歌。往事并不如烟。当年的风风雨雨,留下了永恒的回忆。
一、缘起
按照军事地理设想来区分,我国的沿海为一线,中部为二线,西南、西北地区为三线。1964年夏,在中共中央召开的工作会议期间,毛泽东从存在着新的世界战争的严重性出发,为了防止外敌突然袭击,同时,也为了改善我国工业生产力的不合理布局,提出要搞三线工业基地建设。同年8月,中央书记处召开会议,专题研究三线建设问题。毛泽东对三线建设倾注了极大的热情,他一再强调:“三线建设要抓紧,就是同帝国主义争时间,同修正主义争时间。”“三线建设要抢在战争的前面……即使提前一个小时也是好的。”“没有钱把我的工资拿出。”“机不可失,时不再来。内地建设不好,我一天也睡不好觉。”“现在再不建设三线,就是同大革命时期不下乡一样,是革命不革命的问题。”
根据党中央的部署,国务院各部委和省市闻风而动,从1964年秋季开始,三线地区拉开了大规模的建设序幕。湖南的西部地区是全国规划的三线建设重点地区之一,中共湖南省委决定,除大力支援国家的三线建设以外,也积极建设本省自己的小三线,即地方军工。于是,从1965年起,国务院和湖南省调集大批建设队伍和物资,浩浩荡荡,开进湘西地区,掀起三线建设热潮,相继上马了19个大中型项目。
1969年3月,由于苏联军队入侵我边境地区,制造了严重的流血事件。中苏之间爆发了边境武装冲突事件。出于对战争危险的严重估计,一度因“文化大革命”影响而滞缓的三线建设,作为压倒一切的中心任务,再次掀起了高潮。湖南省除加快在建工程的进度外,又陆续在湘西地区新上马了一大批项目,这其中,就有湘黔铁路和枝柳铁路。为加速这些工程的建设,省革命委员会从军队和地方抽调了大批干部,组成各种工程会战指挥部。同时,还从全省农村动员了近200万农民,采取军事建制的形式,开赴湘西地区,参加各项工程建设。
湘黔铁路,东起湖南株洲,西到贵州贵阳,全长905公里。湘黔铁路1937年12月动工修建,30多年过去,到1970年,还只通车湖南娄底的金竹山。从金竹山到大龙堡,湖南境内还有335.9公里。1970年,成立湘黔枝柳铁路会战湖南指挥部,动员百万民工投入铁路建设。9月,长沙市革命委员会批准成立湘黔枝柳铁路会战长沙市分指挥部,部从长沙县动员了1.5万农民,组成两个团,于10月开赴铁建工地。4个月后,留下5200人,一直奋战到1971到10月,圆满完成正线6.6公里,站线2100米的路基施工任务。1972年10月13日,湘黔铁路建成通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