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枝柳知青怀化行——传承之旅(已刊登在长沙晚报)
[size=4][size=6][size=1] 原枝柳铁路会战长沙铁建21连知青刘宪林之女参加09年5月的怀化之行,特撰写此篇漫笔(散文),以纪念该次活动 。现已刊登在长沙晚报2009年7月14日B3版!现将链接发给各位战友,请大家多多指正http://cswb.csonline.com.cn/CSWB/20090714/Cont_1_19_103910.HTM
[center]传 承 之 旅
[/center]
[center]刘 青 一
[/center]
前些日子,我有幸拜读了《枝柳岁月》一书。书中讲述了在上个世纪七十年代初,数千名省城长沙的初高中应届毕业生为响应毛主席“加快三线建设”的号召,离开父母、离开城市,义无反顾的投身于湘黔枝柳铁路建设的事迹。我的父亲是这支队伍中的一员,他和大家一道在僻远的湘西大山深处,在当时落后的装备条件下,完全依靠人拉肩扛,在湘西深涧建桥、高山打隧道,用时三年,硬是在崇山峻岭之中建成了枝柳铁路。后来,我父亲参与了《枝柳岁月》的编写,读书中的字里行间,我能感受到父亲那般执着的念想,每每见他捧起这本书,气定神凝地注视着书的封面,用双手重复摩挲那书脊,父亲是不是在想把那段亦苦亦甜的岁月从文字中提炼出来,回味品咂,还是欲想把他丰如蚕茧的记忆丝般地从脑海中抽取,融合到文字中去。无论如何,是湘西这片神奇的土地见证了他们的成长,也深深烙印了父辈们生命中那段难忘的枝柳岁月。也许我还不能完全读懂这本书,但在心底里对父辈们湘西生活经历早已心驰神往,渐渐地萌生了要去那里走一走、看一看的冲动。
2009年5月22日是一个特别的日子,为了纪念长沙知青修建枝柳铁路投入使用36周年,我与父亲以及当年修建枝柳铁路的叔叔伯伯和阿姨们一行116人组队前往湘西怀化中方,展开了为期三天的重返三线故地、追忆红色青春之旅。
下午两点钟左右,我们到达目的地。在竹站铁路隧道旁,知情修路纪念碑前,我们举行了简短的纪念活动和捐赠仪式,知青代表们和当地领导先后发言。大家动情的回忆了当年三线建设的快乐与艰辛,讲述了三年的磨砺锻炼,让这些“肩不能挑,手不能提”的都市娃儿炼就了一副铁肩膀硬骨头,并在朝夕与共中结下战友情谊,他称那经历是人一身中不可多得的宝贵财富。纪念活动中,知青活动组委会向竹站村捐款10000元,以支援村里的建设;并向竹站村小学的贫困学生捐赠了书包、学习书籍和长沙知青为缅怀那段难忘岁月,于2008年10月由湖南人民出版社出版的图文集《枝柳岁月》一书,知青代表在捐书发言中,勉励孩子们做有理想、爱学习、有责任、勇于负责的人。
纪念活动结束后,我随父亲与刘永红、田颖两位阿姨一同看望了当年的房东潘大爷及家人。望着父辈们略显沧桑但充满孩童般幸福的笑脸和他们略显佝偻却兴奋地穿梭于人群中的背影,那一刻真的感动了我,之前的好奇与陌生随着父辈们感情的释放而释然,原来深刻的记忆不会与岁月一起斑驳,时间的风蚀磨损不了当年的豪气冲天。此时此刻我所能做的不过是静静分享他们每个人脸上洋溢出来的那份简单而真挚的快乐。
从初读《枝柳岁月》到怀化中方镇竹田村一行,留给我深刻印象的是当年父辈们没有今天这样富裕的物质生活,但他们可以洒脱的视那段苦乐交织的日子为人生财富,可以在艰苦生活中体验积极、健康和乐观向上的人生境界,他们的生命因磨炼而美丽。对于在甜水中泡大的我们这一代来说,物质财富远比父辈们的要多得多,但精神财富远比他们贫乏。也许在今后的人生道路中,我更应该学会像父辈们那样用信念提升自己人生价值、让生活中的坎坷磨炼自己,使自己的生命更美丽。
结束了湘西怀化中方一行,5月24日下午,我们搭乘汽车返回长沙,当车缓缓驶离中方镇竹田,望着远处向我们挥手告别的竹站村父老乡亲,我的眼睛不由得有些湿润,也许,此次湘西怀化之行,还将留给我另外的感悟和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