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论坛首页联系我们论坛帮助
>>  
搜一搜更多此类问题 
湖南知青各地知青茶陵知青 → [原创]那年我才十六岁…一、难忘的动员会二、来到八东山 三、接触生活 四、学干农活 五、村里的“牛鬼蛇神” 六、探路 七、扶犁掌耙 八、我们养的猪和鸡 九、烧石灰 十、招工 十一、后记


您是本帖的第 2335 个阅读者
树形 打印
标题:
[原创]那年我才十六岁…一、难忘的动员会二、来到八东山 三、接触生活 四、学干农活 五、村里的“牛鬼蛇神” 六、探路 七、扶犁掌耙 八、我们养的猪和鸡 九、烧石灰 十、招工 十一、后记
吴大哥
帅哥哟,离线,有人找我吗?
等级:知青(VIP)
文章:413
积分:3712
注册:2009年1月7日
楼主
 点击这里发送电子邮件给吴大哥

发贴心情
[原创]那年我才十六岁…一、难忘的动员会二、来到八东山 三、接触生活 四、学干农活 五、村里的“牛鬼蛇神” 六、探路 七、扶犁掌耙 八、我们养的猪和鸡 九、烧石灰 十、招工 十一、后记

                那年我才十六岁

       人一生之中难以忘怀的,要么是幸福和欢乐,要么是痛苦和悲伤。而我们那时的那段知青经历之所以难忘,是因为它给了我太多的辛劳,太多的磨难,太多的苦涩。历经长期阴雨中趴涉才会倍感太阳的温暖,受过磨砺的痛苦才品味得出幸福的甘甜。我的知青经历在我刚懂事之时就让我领略了人情的冷暖,世态的炎凉、社会的沧桑。让我在思想上,身体上,意志上得到前所未有的锻炼,从而在后来的工作中无比受益。那逝去的岁月,随着我们年龄的增大,这些烙印不但没有淡去,反倒在脑海里的刻痕越来越清晰……。现在的年轻人可能对我们那年代的生活会感到质疑,感到困惑,感到荒诞。可是我想说:那年我才满十六岁,刚刚成人。在现在的家长眼中还是小孩子,却胸怀着大有作为的抱负,充满了对未来的憧憬,响应老人家的号召,奔赴广阔天地……。

            一、难忘的动员会

      设法将各个行动要点塑造成令人信服的愿景,并召开特殊的会议来推销新愿景。这是西方领导学里对动员会的解释。我们共产党人叫做思想政治工作:在工作开展之前宣传群众、教育群众,鼓动群众。当然这是我现在的感悟。那年我经历的两次动员会之所以永志不忘,有可能是当时我们年纪还小记忆深刻,也有可能是我们人生的转折。

      第一次是在1968年的11月。那是一个下着雨的日子。学校通知我们到工人文化宫前坪,参加全市的上山下乡动员大会。参加会议的同学们很多,大概全市各中学的都到了,因为这次动员会主要是66、67届的上山下乡动员,与我们68届关系不是很大,所以我们去晚了点,加上下雨大家又打着伞,文化宫前坪的会场已经挤得水泄不通,我们只好站在文化宫侧大桥的引桥上听广播。从会场里大家情绪激昂的呼口号声中,才知道这会议是“批判走资派破坏毛主席上山下乡运动的大会”。原来,当时我市主要领导的女儿是我们学校初三的学生,当时全市中学生由四个面向成为了“听毛主席的话,走与工农相结合的道路,到农村去,到最艰苦的地方去,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去。”的一个呼声。初二三的同学都面临着上山下乡。其女儿回去跟妈妈商量,妈妈舍不得女儿走。据说妈妈不给女儿被子,藏起了女儿的衣物。女儿将此事报告学校。学校和市里马上召开全市的批斗会,批斗“走资派”两口子“破坏”毛主席革命路线的上山下乡运动。广播里其女儿在大会发言,“控诉”母亲阻止其上山下乡,破坏毛主席上山下乡运动的罪行。据说还在会上打了妈妈一个耳光!当然,随后就是市和学校全力支持她上山下乡,粉碎“走资派”破坏上山下乡阴谋,为这位女学生提供上山下乡的被子蚊帐等物品等等。后来这位同学和班里的同学一起下到了酃县,即现在的炎陵县。这些在小说里才能见到的情节,活生生的再现到我们的年代。该同学就像《青春之歌》里的林道静,冲破家庭和社会的封锁参加革命。书写了背叛家庭,反对父母,走自己悲壮人生之路的“青春之歌”。在那种历史背景条件下,这样的悲剧发生得可能太多太多。我不知道上面在这里面做了哪些工作,不知道该同学与家庭的矛盾是怎样升华到路线斗争的,也不知道该同学为什么竟有这么大的力量撕破与父母的亲情与家庭决裂而上山下乡,更不知道不久的后来这位作为市里头号“走资派”的领导平反昭雪升任省长之后,我们的这位同学、学校和市里怎样来面对自己的父母和父母官。

     第二次动员会大概是第一次会议后不到一个月。学校里因为高年级的都已先后离校上山下乡。校园一下子就清静起来。我们68届的初中生,按时间说也应该毕业了。但由于文化大革命,大家几乎只读了一年初中,文化水平仅高于小学。这时刚复课闹革命不久,我们的学习热情相当高涨,学校为我们开设了物理、化学课,原来的俄语也改成了英语,上课的纪律明显好多了。但前面几个年级的上山下乡给我们的学习泼了一瓢冷水,大家明显地感到了学习危机,学习的时间不多了!然而, 12月22日,发表了毛主席的最新指示:知识青年到农村去,接受贫下中农的再教育,很有必要。要说服城里干部和其他人,把自己初中、高中、大学毕业的子女,送到乡下去,来一个动员。各地农村的同志应当欢迎他们去”。形势豁然明朗,学校就在北舍一栋的大会议室召开了在校全体同学的动员会。动员会是由刚刚送完同学上山下乡到酃县的教导主任主讲。张主任用他那生动的语言描绘了酃县山区农村的美好景象和热情好客的贫下中农。那里是木板铺路,竹筒装水,苍松翠柏,四季花香的魅力山村,早去的同学们已经在那里安家落户,过起了田园般的山村生活。印象最深刻的是张主任最后两句深情的叙说,“人说桂林山水甲天下,我说酃县山水甲桂林”,把我们的激情推到了最高峰。同学们兴奋,激昂,大有“国家者我们的国家,社会者我们的社会,我们不说谁说,我们不干谁干”的慷慨情绪。有人还针对我们即将奔赴的茶陵,加上了“茶陵山水甲酃县”的无比憧憬。校园里此时也贴满了上山下乡的标语口号和已经下乡的同学们写给同学亲友的信件。当然都是充满豪情的祝福和对农村美好的描绘。连教我们体育的老师也提出和同学们一起奔赴农村。不需要再多的动员,这些足以使我们的心潮澎湃,血液沸腾,足以让我们这些青年立下豪言壮语,告别父母,奔向未来!

上山下乡前在学校门前的留影

(待续)













ip地址已设置保密
2009/7/15 0:09:37

如果您不会发贴或者不会发图片,请参看《入门帮助》,里面有详尽提示。

吉辰
帅哥哟,离线,有人找我吗?
等级:版主
文章:618
积分:3563
注册:2008年7月2日
2
 点击这里发送电子邮件给吉辰

发贴心情
先睹为快

走自己的路,管他说什么!
ip地址已设置保密
2009/7/15 7:41:36

如果您不会发贴或者不会发图片,请参看《入门帮助》,里面有详尽提示。

吴大哥
帅哥哟,离线,有人找我吗?
等级:知青(VIP)
文章:413
积分:3712
注册:2009年1月7日
3
 点击这里发送电子邮件给吴大哥

发贴心情
[原创]那年我才十六岁...二、来到八东山

           二、来到八东山

           1969年元月5日,是我们终身难忘的日子。早晨六点多钟,同学们在母校操场集合上车。我们68届初中和高中十个班,每班一台公交汽车装人,一台解放大卡车装行李,共二十台车组成的浩浩荡荡车队。我们初135班挤上一台仅二十几座的公交车,告别父母亲友,充满激情地往大有作为的地方!我是由妈妈送我上的车,因为全市公共汽车被征用,昨晚我们住在靠近一中的外婆家。妈妈一晚都没有睡着,她至今都不愿意经过市一中大门口,她说每次经过这里就有一种揪心的痛苦。我理解妈妈,理解一位三十八岁的妇女,只身送走自己的儿子的心情。由此我也理解了那位领导干部女儿的妈妈,为什么会不舍得并阻绕女儿下乡。

         车启动了,女同学都情不自禁的哭了起来,我看到,车下送行的母亲们都在擦眼泪。校园里高音喇叭的语录歌声,车上车下告别的哭泣声,欢送我们的锣鼓声,鞭炮声响成一片。我没有挤到座位,只能站在汽车的过道上。从湘潭到茶陵有五六百里路,那时路不好,过了株洲就全部是石子路,颠簸得很多同学都晕车。车到醴陵,准备过轮渡时,我们下车,我哇地吐得昏天黑地。连坐的地方都没有,后面的路怎么走啊?在徬彷之中,有同学用一根扁担架在两椅子之间,让我坐下。坐扁担虽然不如椅子,但毕竟有了座,我翻腾的胃才得以平静。我是坐在扁担上到达茶陵。我真要感谢我的那同学。

         我们在攸县吃中饭后。 车开了一个半小时到茶陵县城。等了近一小时没动静。后听老师说,我们原来准备去的目的地茶陵尧水公社,因为接收知青人满了,要改到八团公社。八团公社是山区,邻近江西,离县城有九十多里。当车终于开动时,我们欢呼起来。幼稚的我们只想山越大越好!树林越多越好!离酃县越近越好!当车刚走上进八团的山坡,离公社还有十几里时,车出故障了!司机告诉我们,车修不好,要步行!我们羡慕地看着班里聂同学坐上他父亲单位送行李的卡车走了。此时天已见黑,于是大家赶紧带着行李,男同学帮着女同学,沿着公路前进!大山里黑得快,一下子就看不清路了。我们赶紧拿出凭光荣证买来的电筒,一个牵着一个,向公社爬涉。头顶着点点星光,伴着山谷里溪水哗哗的响声,延绵的电筒光,沿山路婉转流动。----向前方啊向前方,前方就是大有作为的地方!当我们班到达公社时,前面的同学已经吃过晚饭,我们狼吞虎咽地用完饭后,三五个人一堆地围坐在木炭火旁等待天明。

        我们是名副其实的上山下乡插队落户。全班除几名自己组合到大垅和东黄大队外,有28个人分配到八团公社东冲大队。我们与其他班的同学分手随接我们的贫下中农向东冲进发。走了五里多路,到了小龙生产队,十名同学留在小龙,我们18人分到山上的山佳冲生产队。沿着之字形的山路一直往上,大约又走了七八里的石阶路,终于爬到了山佳冲,山佳冲是由坐落在山冲坳里的三个小村庄组成的生产队,为了避免与文化大革命初期被批判的“三家村”区别,才取名山佳冲。乡亲们从来没有见过这么多城里人来这里,大家热情的燃放起编炮,把我们迎进村里原来大跃进时建造的生产队食堂。这里已经摆开了四桌,饭菜业已上桌,大家这才知道已过了中午时光,走了这么些路,是饿了。我们很规矩地坐下,文明的吃起来。这里的菜虽然不丰富,但却体现着贫下中农们的热情。荤菜不多,好几个菜上面飘着肉丝。冬笋还是城里珍贵的菜肴。我们谦让着才吃了一碗饭,不知谁发现还有许多乡亲们都在用希奇的眼光看着我们吃,就吆呵了一声,“我们让贫下中农同志们先吃!”大家“哗”地一声站起来,让看热闹的老乡们入席。老乡们好象早就等待这句话了,毫不讲客气地坐下吃起来。不到十分钟,桌子上的饭菜一扫而空。这时我才知道,我们上山下乡来到了一个贫困的山村。

         因为这里是八团公社东冲大队山佳冲生产队,我们就把这个地处罗霄山脉的山村命名为八东山。刚开始的生活是我们没有经历过的,女同学还有个床,我们十几个男同学全部是睡在食堂的地板上垫点稻草铺上草席大地铺。山佳冲的十八名同学不到几天就走了两位。一位是女生陈同学,第一天来到队上后,可能因为走了一天山路,关节炎发作,关节炎的庝痛加上离开家的不适应让她哭了一晚,要求回家,送我们的班主任只好第二天将她又带回湘潭。另一位聂同学的父亲从车队司机处知道我们下乡在这样一个穷山恶水的地方以后,特意赶来将儿子转回了自己的家乡。我们留下的十六位同学,也许是抱定扎根农村闹革命的决心,也许是因家里没有什么门路而听天由命,也许是天真幼稚什么都不懂,也许怀着童话般的憧憬开始了自己的新农民生活。



这是我的同学留下的专用乘车证。借用点缀一下。(待续)


ip地址已设置保密
2009/7/15 9:58:39

一帖最多只能发二个栏目,请勿一帖多发!

青年农民
帅哥哟,离线,有人找我吗?
等级:知青(VIP)
文章:90
积分:1087
注册:2008年7月28日
4
 点击这里发送电子邮件给青年农民

发贴心情
帮顶。
ip地址已设置保密
2009/7/15 18:20:24

如果您不会发贴或者不会发图片,请参看《入门帮助》,里面有详尽提示。

格之明
帅哥哟,离线,有人找我吗?
头衔:版主
等级:版主
文章:621
积分:5319
注册:2008年5月29日
5
 点击这里发送电子邮件给格之明

发贴心情

这是我的同学留下的专用乘车证。借用点缀一下。

哟,这可是知青文物呀!

ip地址已设置保密
2009/7/15 20:12:03

如果您不会发贴或者不会发图片,请参看《入门帮助》,里面有详尽提示。

灵灵仙子
美女呀,离线,留言给我吧!
等级:版主
文章:5431
积分:34584
注册:2007年4月14日
6
 点击这里发送电子邮件给灵灵仙子

发贴心情

  那年我才满十六岁,刚刚成人。

  不,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法律规定这是未成年人,应该受到保护的,应该有受教育的权利。

  幼稚的我们只想山越大越好!树林越多越好!

  现在的人同样认为这样的地方风景秀美好玩,殊不知那些离娘的孩子在这异地穷山,条件极其艰苦的环境中这样生存?在交通极其不便的情况下怎样用智慧和超体能极限来达到回家的目的。

  我们留下的十六位同学,也许是抱定扎根农村闹革命的决心……

  这十六位同学的命运从此就连在一起了——患难与共。这里确是最需要人的地方,也是最艰苦的地方,可那未成年人孱弱的身心能承受得了吗?

ip地址已设置保密
2009/7/15 22:53:57
p align="center">请关注《公告活动通知》栏目,里面有新的内容
格之明
帅哥哟,离线,有人找我吗?
头衔:版主
等级:版主
文章:621
积分:5319
注册:2008年5月29日
7
 点击这里发送电子邮件给格之明

发贴心情

那段知青经历之所以难忘,是因为它给了我太多的辛劳,太多的磨难,太多的苦涩。

磨难苦涩伴知青,磋砣岁月亦为珍!

ip地址已设置保密
2009/7/16 11:01:30

一帖最多只能发二个栏目,请勿一帖多发!

吴大哥
帅哥哟,离线,有人找我吗?
等级:知青(VIP)
文章:413
积分:3712
注册:2009年1月7日
8
 点击这里发送电子邮件给吴大哥

发贴心情
[原创]那年我才十六岁...(三)接触生活

                                三、接触生活

      下乡才几天,就饱尝了生活的甜酸苦辣。一切都要靠自己,一切都要自己动手。除了第一餐饭是老乡们做的,后面都得要自力更生。生活首先就要吃饭,吃饭就要烧柴,柴在哪?在山上。来到山佳冲的第二天早上队长就安排我们上山打柴。派了能干的岩生和年幼的黑乃(乃就是小孩,意思是长得较黑的小孩)教我们。每人借了一把柴刀。打柴要砍那些已经干枯的树或树丫。冬天的杂树大多是光光的,而我们以为是死树,结果一刀砍下去,还是生树,既不能烧,又太重。岩生们笑我们这些城里人“只砍生树,不会砍柴”。好不容易找到干柴,又不会捆柴。只见岩生随手砍下两根枝条,打个活套,把柴火锁住,随手扭打几下,一把又墩实又便于背扛的柴火就完成了。我们不会捆,好在大家都从湘潭带来了打背包的绳索,用麻绳捆柴,方便多了。实际一操作,才觉得我们的幼稚,岩生们的伟大。因为绳子是软的,好不容易捆在一起的柴火,三颠两抖就松了。又要停下来重捆。几个小时下来,我们背回的是各式各样的柴捆。有的用扁担挑两小捆;有的用绳做个抓手,象提包形式的提回一捆柴;有的打个背带,象背书包一样背回一捆柴。到底人多好办事,虽然每人只打回几十斤柴,但堆在一起也好大一堆,够几天烧了。真是体现了人多力量大。

    要吃饭,还得要有米下锅。好在生产队早已做好了准备,去年知道要来知青,就少交了公粮,把我们上半年的口粮留在队里的仓库里。但这些口粮还是谷,谷不能直接吃,就要我们自己去碾成米。碾米要到山腰的大队部的碾米厂。那天我们男同学每人一担谷(当然没有装满),挑往山腰的大队部。碾米厂实际就是在小溪上堵了一条小水坝,修了一条引水渠,利用水的落差带动水轮机,水轮机再带动碾米机。碾米厂边上是大队小学,整个小学只有两名民办教师,二十几个学生,还分为五个年级。是当地回乡青年。几个年级的学生全挤在一个教室里上课。老师是当地回乡青年,讲二年级课时其他年级的就做作业。老师除了上所有的科目外,还要管学生的饭菜。看到我们知识青年,老师们很热情。负责的老师教我们碾米:怎样开关水闸,怎样安装皮带,怎样下谷,怎样调节碾米机。由于是冬季,水溪的水流量小,一坝水只能碾几十斤谷,还经常因为水流小带不动水轮机而导致卡机。一卡机就导致皮带脱落。重新装皮带又要清空碾米机内的谷糠。就这样,我们就按照等水,开闸,启动水轮机,碾米,水变小,碾米机卡机,皮带脱落,清理碾米机,装皮带,再等水这么个程序来回折腾了七八次。到下午才把米碾完。好不容易把这几担米挑回家,用风车一车,才发现米里面还有10%以上的谷混杂在里面。这样的米肯定不能吃, 一粒粒拣,不知要拣到那年那月。好在热情能干的保管员的婆娘,金生的婆娘等几位妇女帮我们用竹扁筛筛出了米中的谷。使我们真正体会到“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    

      吃菜更是大问题。我们下乡的地方是高寒山区,小菜本来就长得慢,虽然前期生产队帮我们种了点菜,但还都是菜苗,我们这个十几口人的大家庭嘴巴接起来怕也有米把长,每天的吃菜是老大难。我们把碾米剩下的糠与村民们换了点菜和鸡蛋。米糠与青菜的兑换率是一比一,一斤米糠换一斤青菜,鸡蛋是一斤糠换一个蛋,也算是一比一。又派人到有三十几里地远的火田洲陂镇赶场,买回来一些干腌菜,海带。好在我们同学中有几位烹调高手,将腌菜汤,海带汤和鸡蛋汤轮换着做,特别是鸡蛋汤,一个鸡蛋可以打出一脸盆蛋汤而每勺汤里绝对可以看到有蛋花丝。这就是知青生活经常吃盐菜汤的现实。还有国家的安家费,安家费是210元。除了建房费、农具费,还有半年的伙食补贴,第一个月20元,以后每月递减3元,上半年还能买点海带盐菜,到七月就完全要自给自足了。

       下乡初期我们吃饭也是很有意思的,这里不得不提。我们大家都处于发育期,加上山区的水带碱性,每位同学都非常能吃。按定量,每餐不能超过半斤米。下乡初期我们是吃大锅饭,即按照每人半斤定量下米煮一锅饭。开始吃饭时大家还比较文质彬彬,一人一碗的盛饭吃。实际上,大家却暗暗地较着劲抓紧吃,记得当时有同学说,我吃饭根本就没有经过牙齿的嚼咀直接下到了胃里。吃到后面,吃饭慢的同学到后面就没有饭了。每天要出工,连自己的定量都没有吃回来是划不来的,也是不能坚持的。慢慢的吃饭慢的同学也学聪明了,第一碗饭少盛点,第二碗就压紧多盛点,有的甚至在上面再压一块锅巴,弄得吃得快的人到后来也没饭了。这样的大锅饭看来也吃不成了。只能请队里打制了一个蒸笼,大家把自己带来的饭盆子拿出来,按照定量蒸盆子饭吃。才初步解决了吃饭的公平问题。从学校走到一起的我们,刚一接触生活就感到存在不少问题,我们感到不光吃饭不能吃大锅饭。做饭,挑水,种菜,打柴这些日常事务,也决不能搞“大锅饭”,要进行“包产到户”式的家庭管理----“承包到人”。经大家讨论,以后做饭由每人一天轮值,一个月每人最多轮做两次饭;做饭的负责挑水,但不负责洗澡水;菜土进行承包,哪几个人负责一块菜土,利用业余时间进行管理,要保证两个月内出菜;打柴每人每月两捆,每捆柴要能烧一天。当然这种管理是有点儿绝对平均主义。男女一样,没有照顾到女同学,劳动力强弱一样,很难照顾弱劳力。我们知青的家庭管理含有朴素的“三自一包”内容!但随着后来生活的进展,很多规定都显得不适应了,需要“深化改革”,那是后话。但毕竟我们自己在料理生活,化解矛盾,逐步地适应这里的生活。是啊,生活就像一口锅,柴米油盐酱醋茶,哪样不从锅里边走过;生活就像一条河,砍柴碾米煮饭种菜,件件事犹如不倦的波浪,蕴藏着辛劳的漩涡;生活就像一首歌,它是由我们自己填词谱曲,自呤自唱才会迎来欢乐!

当年我们就在这里生活,每一张还是稚嫩的脸上充满对未来的笑容。


后一张是27年后,也是在这间房前,您看得出吗?还有三人没来。



(待续)



ip地址已设置保密
2009/7/16 12:20:58

如果您不会发贴或者不会发图片,请参看《入门帮助》,里面有详尽提示。

灵灵仙子
美女呀,离线,留言给我吧!
等级:版主
文章:5431
积分:34584
注册:2007年4月14日
9
 点击这里发送电子邮件给灵灵仙子

发贴心情

派了能干的岩生和年幼的黑乃(乃就是小孩,意思是长得较黑的小孩)教我们。

我们第一次砍柴没有任何人帮我们。我们跟着几个12、3岁左右的孩子上山了,到山上后就撒在了树林里,谁也看不见。我们只好在路边砍了一些生柴,又不知道缚柴,只好硬拖强拽,使出浑身解数,好不容易才弄回家。

“只砍生树,不会砍柴”。

我们第一次砍柴也遭到这样的讥讽。

碾米要到山腰的大队部的碾米厂。

你们太幸福了!我们大队根本就没有碾米厂,要到别的大队去碾米,有时只好用磊子自己推米,推出的米是糙米,难以吞咽。

吃菜更是大问题。我们下乡的地方是高寒山区,小菜本来就长得慢,虽然前期生产队帮我们种了点菜……

你们的社员真好!我们到那儿后还没有土地,到春上播种时才分到一点。

每天要出工,连自己的定量都没有吃回来是划不来的,也是不能坚持的。慢慢的吃饭慢的同学也学聪明了,第一碗饭少盛点,第二碗就压紧多盛点,有的甚至在上面再压一块锅巴,弄得吃得快的人到后来也没饭了

  我在知青组里就没有吃饱过饭,常常晚上饿得睡不着。

ip地址已设置保密
2009/7/16 14:20:26
灵灵仙子
美女呀,离线,留言给我吧!
等级:版主
文章:5431
积分:34584
注册:2007年4月14日
10
 点击这里发送电子邮件给灵灵仙子

发贴心情

后一张是27年后,也是在这间房前,您看得出吗?还有两人没来。

好像是三人?

ip地址已设置保密
2009/7/16 14:22:13

 57   10   1/6页      1   2   3   4   5   6   尾页 
湘ICP备05003987号

湖南知青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