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们一行人于七月十日乘航班在12:05分启航,经过了70分钟的飞行,顺利到达了贵阳。一出机舱一股清风扑面而来,顿感凉爽,一句“真爽”脱口而出,这里的气温对我们旅游的人来说真是爽透了。
贵阳是一个以汉族为主的多民族聚居城市,少数民族共有37个,其中又以苗族、布依族的人口为多。
贵阳是省会城市,是全省政治、经济和文化的中心。也是个避暑之都,它热天不热,冷天不冷,冬无严寒,夏无酷暑,全年平均气温是15.3度。
贵阳市地处山地与丘陵之间,是个“森林之城”,和“山城”, 森林覆盖率为41.12%,为贵阳市提供了绿色生态屏障。也许是山丘和山地比其它城市多,所以森林覆盖面就多。兰花是它的市花,樟树为市树。
晚上与几个同事上街,看到杨梅很便宜,只要四元一斤,于是买了四斤,有个同事把杨梅拿在手上,掂了掂总觉得没有四斤,他拿到别处一称,少了九两,我觉得这里杨梅这么便宜,买了这么多的杨梅也只有长沙一斤的价钱也值,在长沙要十五元一斤,我觉得还赚了,他们做生意也不容易,短斤少两是全国的通病,想杜绝也难。回酒店后就洗之、吃之、大家一起全部报销之。
走在贵阳的马路上,感觉就像走在长沙浏城桥的那条马路。马路不宽敞,没有鳞次栉比的高楼,标志性的建筑不多,是一座旧城正在翻新整容。像饱经风霜的老者,满脸的沧桑,又如正待深闺的姑娘,这坐城市蕴藏着很大的潜力和机遇准备随时应对着挑战。街头常看见着少数民族服装的人们,有的还背着背篓,城市人的脚步也比较从容。人们说话的声音也低沉,脸上显得很淡定,一副很满足的神情。城市显得很拥挤,寸土寸用,连家家的阳台也种植了不少的植物,一个阳台就是一种风景,各有特色。贵阳的立交桥不多,不像长沙的立交桥很多且纵横交错,贵阳的天桥多于立交桥,加上道路不宽,所以城市不显得大气。
总之,贵阳给我的印象是,有着古朴浓郁的民族风情,虽然朴实无华,但潜力无限,与现代大都市相比还有很大距离,与国际接轨还需努力再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