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歌常识问答
1.什么是灵感?
答:灵感是在文艺,科学活动中,由于有关事物的启发而突然产生的富有创造性的思路,是对作品的构思突然颖悟时所显现出的一种思维高度集中,情绪高度兴奋的心理状态。它是一切扎实地深入生活,辛勤地进行创作的人都能获得到的,不是天赐的。
2.诗的灵感有哪几个基本特点?
答:诗的灵感有突发性,强烈性,创造性,抒情性与音乐性五个基本特点;前三个是一切灵感共有的,后两个是诗的灵感所特有的。
3.为什么说,诗是最高的语言艺术?
答:因为诗的语言必须具有音乐美,精炼美,情真美,图画美,形式美和用散文难以翻译出来的情趣韵味,所以说诗是最高的语言艺术。
4.诗的音乐美的构成,主要有哪两个基本要素?
答:诗的音乐美的构成主要有两个基本要素:"节调"《节奏》和"韵"。
5.什么是节奏?
答:广义地说,节奏是一连串的声音,具有高低和时间的间歇。如心跳,脉搏,呼吸等都有节奏,人走路时的两手摆动,两脚交替,也都有节奏。中国古典诗歌中的五言诗有三个节奏,七言诗有四个节奏。新诗的基本节奏单位是"顿",即读者读一行诗时可以略为停顿一下的基本语言单位。
6.押韵起什么作用?
答:押韵的不一定是诗,如《百家姓》,《女儿经》,但中外绝大多数诗人都讲究押韵。中国古典诗词不押韵的极少。《新诗的创作与鉴赏》一书的作者吕进在该书第三章第一节《音乐美》中,对押韵所起的作用作了正确的详细的阐述:"韵,是感情的'心音'。韵,帮助诗把读者带到诗人的感情世界,内心世界去"。"音韵不但让诗发出动听的声响,又是诗的粘合剂"。它将一首诗的诗行粘连成和谐,紧凑,脉络相通的整体,使人易诵易记。正像马雅可夫斯基所说的那样:"没有韵脚,诗就会散架。韵脚使人回到上一行,使人回想起前一行,使叙述同一个思想的所有诗行共同'行动'。"
7.什么是诗的精炼美?
答:诗的精炼美表现在诗的艺术焦点的集中和以一当十,以少总多,含蓄蕴籍的语言上面。它是通过勤奋的巧妙的构思和认真的炼字,炼句,剪裁而形成的,能启发读者丰富想象的美。
8.什么是诗的情真美?
答:诗的情真美,是诗人在诗中集中,强烈地表达出来的对人生的领悟,对祖国的责任感所激发的情愫,能引起读者共鸣之美。诗有情真美,才能感人肺腑,荡人心魄,甚至千年之后,万里之遥。
9.什么是诗的图画美?
答:诗的图画美,是诗人善于取型造象,描写景物,使全诗甚至一句诗,也能在读者脑海中呈现出一幅图景之美(主要体现在山水诗中)。这种图画美,有彩有色,栩栩如生,所谓"诗中有画",就是这个道理。
10.什么是诗的形式美?
答:诗的形式美,指的是诗句的排列,字数的整齐(包括段与段间相当的字的整齐),对仗的工整等所表现出来的赏心悦目的美。例如:词的长短句的形式,新诗的楼梯式,图案体式,半自由体式,格律诗的对称形式等,都各又各的形式美。
11.什么是诗的构思?
答:诗的构思,指的是诗人获得灵感后,充分展开想象,深入进行思考,运用平素的生活积累,经过反复酝酿提炼,对于未来作品的内容和形式的全面设计;是诗人在创作过程中所进行的一系列思维活动的总称。
12.构思的内容主要有哪些?
答:构思的内容主要的有确定主题,选择素材,提炼诗意,选用诗体,考虑采取怎样的布局法,修辞法以及句式选择等。
13.诗歌在艺术构思上的要求是什么?
答:要求精炼,新颖,工巧。所谓"精炼",就是以一当十,有高度的概括力和典型性。所谓新颖,就是不落俗套,能有独特的见解,所谓工巧,就是奇思妙想,意趣横生。这样才能避免构思的混乱,雷同与平衡。
14.什么是意境?
答:"意境"亦称"境界"。诗的本质在于以艺术形象表现思想感情,这就离不开我与物,情与景这一对既相队立而又统一的因素。所谓"意",是诗人的思想感情;所谓"境",是诗人描绘的客观事物。两者相互渗透,构成和谐的统一体(妙合),这才是情景交融,形神兼备的艺术境界。诗歌的意境越是深远,其感染力也就越强。
15.什么是风格?它是怎样形成的?
答:风格是作家,艺术家在作品中所表现出来的艺术特色与个性,是他们的世界观与美学观念在其作品的凝结。
唐司空图在《诗品》一书中,用十二句四言诗的形式,形象地描绘了诗歌二十四种不同的风格:雄浑、冲淡、纤秾,、沈著 、高占、典雅、洗练、劲健、绮丽、自然、含蓄、豪放、精神、缜密、疏野,清奇、委曲、实境、悲慨、形容、超诣、飘逸、旷达、流动。
有的学者简要地把诗歌只分为八种不同的艺术风格:豪放、雄奇、沉郁、直率、婉约、含蓄、清新、风趣。当然还有其他的分类法。古人曾讲过"王维诗的清腴,孟浩然诗的闲远,储光羲诗的朴实,韦应物诗的冲和,柳宗元诗的峻洁"。古人常常用两个或四个字,来说明诗人作品的风格。
风格是怎样形成?作家,艺术家由于生活经历、气质性格、立场观点、思想感情、艺术修养的不同,在处理题材,驾驭体裁,描绘形象,表现手法和运用语言等方面,也就各有特色,这就形成了作品的不同风格。风格是作家、艺术家成熟的重要标志。
不同时代,不同题材,对他们风格的形成,有一定的制约性。如在盛唐之世,增强了诗人的民族自信心与自豪感。李白、岑参、高适、李颀等在其诗篇中,都不同程度地表现了"豪迈奔放"的风格。"安史之乱"后,唐朝由盛转衰,烽火四起,人民挣扎在离乱之中。杜甫等诗人多以忧郁的心情,用诗歌来反映那个悲剧性的时代,所以他诗的风格是"沉郁顿挫"。李商隐处于竞争激烈之秋,经常遭受打击,志不得展。他在诗中不能直接抨击打击他的小人,只好用阴晦的手法,曲折地来表达他心中的郁闷、痛苦,所以他诗的风格是"朦胧哀伤"。可见,作家、艺术家的作品必然是自觉地或不自觉地打上了时代的烙印。一个民族的风俗习惯、文化背景、思想信仰、语音特点等,也会影响作家、艺术家作品的风格的形成。
我们应重视并提倡诗歌艺术风格的多样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