靖县往事小记之七十七——松子树脚
我们附中高65班一起下到靖县铺口的有七人,除张胖子一人去了木山,其余六人的都下在同乐大队,又以去松子树脚队的人为最多,有大个、颜氏、大魏、羊毛四人,我和大胡是下在舒家。当时的松子树脚知青组有八人,除他们四人外,还有晚归、和尚、张老板和小梁。晚归是我邻居;和尚是我初中的同班同学;张老板(女)是我同一届隔壁班(高64班)与和尚是同班的,在他们那个组里,不是同学就是熟人,所以我常到他们那里去玩。
松子树脚队所在位置不错,在县城至新厂公路12公里牌处,距铺口只四里路。进村的路上有棵高大的古松柏树,所以这里就叫松子树脚。村里房屋错落,星罗棋布,炊烟袅袅,鸡鸣狗吠。南邻刘家、杨家生产队,北面不远是江湾生产队;西边是张家岩,过张家岩就是集中大队了。
周围队上都有知青,又全是附中的,所以,常有知青来松子树脚串门,他们组上异常的热闹。还有个原因,在松子树脚的知青中,一位曾当任过附中革委会副主任的,她是作为学生代表被三结合到校革委的,但随着她的带头下放靖县,她的革委会副主任头衔也随之消亡了,松子树脚知青组的人气旺也与是她分不开的。
过完春节后,大魏的妹妹小魏也追随哥哥来到松子树脚,这样组上有了九人,下放当年的四月,因大队要平衡各队的知青人数,将大个、颜氏等四人被分到湾地生产队去了,松子树脚只留下了大魏、和尚、羊毛、晚归和小魏五人。
和尚是我初中的同班同学,他人缘好,为人善良,走到哪里都逗人喜欢。他很幸运,下放九个月就被招到湖机去了,和尚走后,组上只剩下了四人,两男两女。不久,从长沙下放来的一对干部也安排在松子树脚,他们是楚人的父母,因此,楚人在寒暑假时也关顾这里。
这班知青下到队上后,就让队上刮目相看。事情是这样的,队上在团子后面分了块菜地给知青种,但这块菜地是敞开的,四周无篱笆,猪牛鸡鸭都来关顾。织篱笆需要大量的柴火棍子,他们没有,去山上砍也太远了。于是,他们用筑道土墙起来代替篱笆。筑土墙在长沙周边乡里是常见的,但在靖县却实属罕见。因工程较大,刘家队的知青也过来帮忙了,土墙筑好后,都说长沙知青有办法。
我常去他们那里还有一个原因,他们的饭菜好吃。颜氏、晚归、张老板和大魏他们在家里都学过做菜的,所以,都会做两手才菜,比我们组上强。他们作古正经的还带着菜谱下来,照菜谱做菜。有次队上分了点鲫鱼,他们想做出可口的鱼来,就按照菜谱上红烧鲫鱼的做法,由和尚捧着菜谱站在灶边念,鱼身抹盐,两则上花刀,干椒大蒜切丝,中火,油烧八分热下鱼,待两面焦黄时放酱油等。大魏按照指令操刀掌勺,社员看新奇,围着灶台站了一圈。看到他们烧出的鱼色鲜味美时,纷纷发出惊叹:娘诶,到底是从大地方来的人,做菜还有书对的,真个了不得。
松子树脚知青组在我们大队13个知青组中算是不错的,下放一年后,我们大队只有两三个组的知青没分伙,他们是其中一个。并且,他们组的生活在我们大队知青中算是较富裕的,他们与刘家知青组合资,买来照相机,单车,收音机等,带头奔小康。自从解放军驻扎到他们松子树脚后,他们收工后还有兰球打,还可与解放军赛兰球。每月部队能放上两三场电影,也就在他们的门口放,看电影方便,铺口其他组上的知青羡慕。
在他们组上,无论是年龄上和学历上,晚归都是大姐,按靖县的叫法,他们都称呼她为大大。晚归是附中67届高中生,在学校里就有才女之称,文章功底好,她有两篇作文曾被收集到湖南省中学生作文范文典中,该书发行后她收到很多各地中学生读者的来信,纷纷向她请教作文的写法,她还是附中校广播站的编辑。在松子树脚,她持家有方,小组的生活给安排的井井有条,从没出现过断粮少菜的困境。1971年下半年,因她扎实的高中基础被公社看中,请去铺口中学代课,年底招工回到长沙。
羊毛叫杨建国,也是喊顺口了,真名倒没人叫了,还连累了他的两个弟弟,分别给安上了狗毛、猪毛的绰号。狗毛也下在铺口,在相邻的光明大队,离松子树脚不远,是常来客。他们兄弟俩都幽默风趣,为人诚恳,他们走到哪里都会带来一片笑声,很受知青们的欢迎。羊毛是队上的主劳力,因表现好,得到队上的信任,当上了保管员,一大串钥匙挂在身上叮叮当当的。1972年底,我和他一道被招到广铁三大队,就在太阳坪打隧道,车子先来接我再去接他的,我和招工的来到他队上时,他还在与生产队办交接,看到我们到来,赶紧把字一签,章一盖,卷起被子就走人了。多年后,我们几个知青扯起靖县那些事儿时,他深有感叹的说,那时我们就住在仓库里,仓库的钥匙也就在我手里,仓库里有谷子有油的,我们组上的日子也遇到过困难的时候,都没动过打仓库里的主意。要挑担谷子下来的还不容易,晚上去挑,神不知鬼不觉,挑完后再把灰一盖就不现形了,当时组上没人提起这事,我也从没想过,真太呆痴哒。
羊毛走后,松子树脚知青组就只剩下大魏小魏两兄妹了。1973年夏秋,大个和颜氏双双读大学去了,来铺口的七个同学中只留下大魏一人在铺口了。好在隔壁刘家队还有知青,周围都是解放军,还不至于太寂寞。但大队的知青已走掉一大半,尽管安排了小魏去大队小学当民办教师,但这也不是长久之计,大魏为这事时时焦心。有人介绍他认识了县知青办的人,大魏也想活动活动一下,便准备了两三斤鸡蛋,都是资养的鸡生的蛋,自己舍不得吃,装在书包里,就上县城。因是第一次给人送礼,到了那人家里,大魏心里扑通扑通的只跳,不是个味,送蛋一事总说不出口来,红着脸问候几句后,又提着蛋返回了松子树脚,一来一去五十里,白跑了一趟。1974年夏秋,大魏终于读上了大学,同年年底,小魏也因顶父亲的职回城了,松子树脚的长沙知青才这才走空了,听说后来又来了知青,是靖县城关镇的本地知青,好像难忘月也下过这里的。
今年6月,松子树脚的六位合影,从左至右是楚人、晚归、小魏、羊毛、和尚、大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