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天路之旅散记(5)
乐 乎
人们都这么说,没有去过布达拉宫就等于没去过西藏。
布达拉宫是拉萨的标志,它的主要部分的建造和对原有建筑群的整修都是在五世达赖时期完成的。当年的老百姓在数十年的时间里象奴隶一样建造这座宫殿,布达拉宫尚未完工之时,死亡突然降临到五世达赖的头上。为了让藏民在失去自己最有影响力的精神领袖之后,仍然不间断地营建布达拉宫,摄政王秘不发丧,隐瞒五世达赖死讯达十六年之久。
宫殿依山势而建,在火一般的太阳下,布达拉宫闪动着耀眼的色彩,红褐色和白色的墙体显示着佛的神圣与永恒,几十里以外就可以看见它那金碧辉煌的身影。从布达拉宫脚下举头仰望,殿宇巍峨,金顶入云,大有“天上宫阙,琼楼玉宇”的感觉。各地的朝圣者经过千辛万苦的磕长头,远远眺望它那熠熠闪耀的金顶时,都会情不自禁地流下热泪,匍匐虔诚膜拜。
历代达赖的灵塔殿和各类佛殿位于宫殿的中部,那儿被涂成红褐色,俗称“红宫”,这里存放着八座用纯金包裹的达赖喇嘛的灵塔,所以有人说红宫是西藏最大最豪华的坟场,我看岂止西藏,全中国也没有这么豪华的坟场。布达拉宫的其他建筑叫“白宫”,白宫是达赖办公和起居的地方,以及伺从人员的住房、接待室和储藏室等。
若干世纪以来,布达拉宫神秘的殿堂不知演出过多少浪漫或罪恶的故事:中世纪的野蛮,残酷的权力争夺,宗教的虔诚和世俗的爱情,智者的宁静思索,经书的智慧,流淌着酥油和鲜血的过道,金银珠宝和少女头颅,情人的发丝……
布达拉宫既是历代达赖喇嘛的王宫又是他们的坟墓,人间地狱融为一体。在政治斗争的旋涡里,布达拉宫上演了一幕幕悲剧,史书记载了那一段段沉重的历史:六世达赖喇嘛24岁被黜,死于青海湖畔;九世达赖喇嘛只活了11岁;十世达赖活到22岁,十一世达赖活到18岁,十二世达赖活到20岁。这些人间活佛还没有来得及亲政,就一个个暴死在这座古老而阴森的宫殿里。这座古老的宫殿本身又是一部充满神话的历史,一个巨大的象征和永恒的传说,它永远以它那坚不可摧的神圣外表慑服着世人的灵魂。
参观布达拉宫,要顺着石台阶拾级而上,虽然不陡却很长。由于缺氧,走上十几步就气喘吁吁,心脏狂跳,嘴唇发紫小腿发软,只好停下来休息,过一会再继续向上走。好不容易来到半山腰的广场上,历代达赖喇嘛看戏和娱乐的场所。广场西边的城堡叫德阳厦宫。进入德阳厦宫要爬一道非常陡直的木扶梯,木梯共三架,中间那一架木梯是达赖喇嘛的专梯,其他人不得上下,其他两架木梯是左上右下,一点也不能马虎或通融,规矩就是这样,就象进入寺庙参观,一定得顺时钟走一样。
游人有的在广场上拍照,有的在欣赏城堡式建筑,忽然一阵悠扬的歌声从屋顶上飘来,一群藏族妇女在上面边干活边唱歌。那歌的曲调是我从未听到过的,质朴婉转,纯粹而初始,这是来自生命本体的音频,是从藏胞心田流淌出来的、有某种神示意味的歌吟,是一种源于雪山、草地,江河的天籁之音。这歌声让我深深着迷,侧耳倾听,久久不愿离去,以至脱离了旅行团的大队伍也不知晓。
穿过德阳厦宫就进入了布达拉宫内的最大宫殿——措木欽殿。宫殿采光不好,灯光暗淡,眼前闪动的惟有佛像前酥油灯摇曳的火光,鼻孔里充溢的不是高原纯净的空气,而是浓烈的酥油气息。在这座历史迷宫里,阴间阳间似乎融合在一起,唯一与现实相关的是电线。但电给人们带来方便的同时也隐藏着危险,1984年,六世达赖喇嘛的经堂就是因电线老化引发火灾而被焚毁,现在的佛像及殿堂都是后来重新装修的。
红宫的八座灵塔是最吸引游人眼球的地方,其中以五世和十三世达赖喇嘛的灵塔规模最大,最为富丽堂皇。五世达赖喇嘛的灵塔高
而十三世达赖喇嘛的灵塔更是穷奢极欲,与五世达赖的灵塔相比,有过之而无不及。数百公斤黄金包裹自不待说,塔上各种图案是用10多万颗钻石、珍珠、玛瑙、绿松石、珊瑚镶嵌而成,格外耀眼夺目。灵塔纯粹是金银珠宝的堆积,财产的炫耀,算不上什么艺术品,每座灵塔不知搜刮了多少民脂民膏,不知浸透了多少藏胞的血汗。
实际上布达拉宫已经没有多少喇嘛了,许多都是工作人员,而且英文颇好,在做着导游性质的工作。如果你要拍照或录像,那些工作人员可能也不会阻拦,甚至会积极配合你的拍摄,只是拍完后,他会让你看一看墙上的拍摄价格,你就知道艺术的昂贵价值了。那可不是几十几百钞票可以摆得平的,没有几千上万休想搞掂,所以在拍摄之前最好权衡一下艺术和荷包的得失。
市场经济无孔不入,市场经济幌子下的利益驱动更是理直气壮,让人无话可说,就连神圣的布达拉宫也不能免俗,何况其他世俗的景点乎。 (待续)
高原缺氧,作秀舞两下也不容易
只怕再冒得机会来此地了
出气不赢,脸色难看
德 阳 厦 宫
拉萨火车站
布达拉宫上远眺拉萨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