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烟 民 轶 事(2)
乐 乎
我的烟民生涯中,最幸福、最让人恋恋不舍的是不用掏腰包而抽好烟的日子。那年,我被公社临时抽调去为下放的城镇居民办理回城手续,这些下放居民个个如惊弓之鸟,生怕政策有变,恨不得一天之内就办好所有手续,拿到城市户口,踏上回城之路。
我是知青,而且我们全家多半成员也下放在农村,完全理解他们的迫切心情。然而,下放居民并不放心,好象如今住院动手术,不给医师送个红包,心里就不踏实一样。他们也给我送礼,这个礼就是香烟,多半是送两包(好事成双之意),也有送一条的,那就比较隆重了,让我内心很不安。送礼的香烟都比较高档,至少是“飞马”、“白沙”、“黄金叶”、“大前门”,最高档的就是“中华”、“芙蓉”、“牡丹”,但不多。
那几个月,我天天抽好烟,神气得很,烟瘾又上了一个档次,抽不完,怕发霉,还接济其他知青,让他们羡慕不已。后来回到生产队,又抽回劣质烟,苦不堪言,万分留恋那短暂的抽好烟不花钱的美好时光。由此可见,过惯了好日子再回过头来过苦日子,难熬啊!
招工进厂后,除了15元伙食费外,最大宗的开销就是香烟了。虽然带过滤嘴的高档烟较少光顾,但两毛钱一包的“沅水”烟,两毛八一包的“常德”烟还是抽得起的,偶尔还可以奢侈一下,买几包精装烟在工友面前风光一番。
烟瘾也随着经济状况好转而与日俱进。在乡下,每天一包烟就可以对付过去,进厂后不行了,每天至少一包半到两包才够抽,而且感觉还得节省着抽。原先早上是很少抽烟的,口中苦涩,现在起床前要连抽两支烟才有精神下床;“饭后一支烟,快活似神仙”更是挂在嘴巴上的口头禅,自以为得意,到处宣扬;平时上班,只要能腾出手来,嘴巴总是含着烟的,还时不时仰天喷出一串串淡蓝的烟圈,欣欣然忘乎所以,自以为倜傥潇洒,酷毙了。
然而,凡事有利必有弊,烟抽多了,牙齿和手指焦黄,面容灰黑,老烟鬼形象让人很不爽,对参加社交活动大为不利,影响结交异性朋友,谁愿意与一个形象猥琐的老烟鬼打交道交朋友呀。
为了既能保持吸烟的嗜好又能维护形象的“清新”,我到处寻求“秘方,”结果找到了两种清除烟垢的方法,才基本解决这个问题。此“秘方”无专利权,不保密,现公开发布与众烟友共享:
方法一:在一杯热水中滴几滴氨水,将焦黄的手指浸入水中20分钟,烟垢便可除去;方法二:口含糖水,用硬毛牙刷刷三分钟后,嗽口,再用配制好的盐碱水(清水掺盐和碱各
虽然知道吸烟的坏处多多,诸多疾病都与吸烟有关,但从未想到要戒烟,理由也很充分:毛泽东抽了一辈子的烟,活了83岁,周恩来不抽烟却只活了70多岁,我们身边还有许多例子证明寿命长短,健康状况好坏,与吸烟无必然联系。吸烟可提神醒脑,排忧助兴,使人感觉放松,舒缓压力。困了吸几口烟可使心跳加速,血液循环加快,让人们在工作中精神集中,尤其上晚班,更要抽烟;烟酒不分家,香烟作为社交的润滑剂,可以调节同事之间的关系等等。
戒烟的决定来得好突然,几乎就是一瞬间的事,颇具戏剧性。那天发工资,工友小郭突然心血来潮,要和我打赌戒烟。我问:“赌什么?”郭说:“如果两个月不抽烟,就赌一个月的工资吧。”:“那好,君子一言,驷马难追,莫返悔啦”。说罢,我掏出打火机顺手扔出窗外,把烟灰缸丢到废纸篓里,再把半包香烟揉成一团,对办公室的人宣布,今后我再抽烟,就和这包烟一般下场。众人皆笑,看成一出闹剧,纷纷嚷道,赢的请客!
戒烟不过一周时间,我后悔了,戒烟的后果显露出来,相当严重:牙龈红肿,面颊浮肿如猪八戒,眼睛眯成一条缝;喉咙发炎,痛得如火烧一般,说话嘶哑,夜不能寐;茶饭不香,胃部疼痛不止,大肠蠕动,内脏似有移位之虞;饭后焦燥不安,晕头转向,满屋子乱转,似有某重大事情未完成,若有所失,但一时又想不出,那就是饭后一支烟呀;手指常做夹烟状,嘴巴有规律地吸气呼气,吸烟的习惯性动作仍支配着日常生活,难以自拔……烟民戒烟难,烟鬼戒烟更难,毕其功于一役,戒烟一举成功,难上加难。
最终的结果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