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论坛首页联系我们论坛帮助
>> 遥望那烟波浩淼的远方, 连天的芦苇黄了又绿,绿了又黄, 不由得在心底暗自神伤、扼腕慨叹: 芦苇啊!你因循着季节的变迁自生自灭, 难道仅仅满足于领略这千古不变的水消水涨? 难道你忘记了祖先的创造, 在水与火的洗礼中化成滚滚的纸浆! ——落霞孤鹜
搜一搜更多此类问题 
湖南知青个人专栏知青个人专栏落霞孤鹜专栏 → [原创]生命之河•岁月之歌--由《航标兵之歌》想起

湖南知青网历年论坛链接:2006年 2007年 2008年 2009年

您是本帖的第 578 个阅读者
树形 打印
标题:
[原创]生命之河•岁月之歌--由《航标兵之歌》想起
雄鸡报晓
帅哥哟,离线,有人找我吗?
等级:超级版主
文章:307
积分:5802
注册:2007年7月24日
楼主
 点击这里发送电子邮件给雄鸡报晓

发贴心情
[原创]生命之河•岁月之歌--由《航标兵之歌》想起

生命之河·岁月之歌--由《航标兵之歌》想起

    落霞君于2007年11月13日发帖《那雪夜,洪山头码头的歌声》,其中有三个关键词使我心弦颤动:口琴,航标兵之歌,码头。

    口琴结构简单,一个长条型的琴体上设置双层方格窗口,内置簧片,通过口的吹吸鼓动气流振动簧片发声。演奏技巧不复杂,体积小便于携带、价格便宜,是极为大众化的乐器之一。

    我在儿时有口琴,单排十几个方格,那只是一个玩具。但我居然用它吹奏出了儿歌“月亮粑粑”,演奏时只需吹气就成:咪嗖哆哆(月亮粑粑),嗖哆嗖哆哆哆(蔸里坐个爹爹)。哆哆哆哆咪嗖(爹爹出来买菜),嗖哆嗖哆咪嗖(蔸里坐个奶奶)……”。因此赚得了大人们送来的好多赞赏,聪明啦,有天分啦等等。也由此可见口琴发声能与人声微妙的协和。

    我读中学后有了一只正儿八经的“口琴”,印象中是“国光”的,21个音,双排窗口。我用一条缎带的手帕包起来,插在上衣兜里。60年代如我等这样的中学生,吹口琴的如现在玩吉他一样时尚。校园里一道最瞩目的风景线就是在林荫道上,一辆辆单车风驰电掣,车上男生双手撒把,两只手合抱口琴塞进嘴里,就像啃着玉米棒子,恣肆无忌,如“解放南方”、“你含苞欲放的花”等节奏明快的曲子合着青春的律动,风一般掠过那群大惊小怪的女生们。

    口琴这种簧鸣乐器与键盘类和打击类乐器相似,音阶的高低变化不像弦类器乐那般的抑扬圆滑,是一种顿挫跳跃的感觉。如果掌握舌压技术运用嘴型变化后,旋律的节奏感就变得非常明晰。可以把二拍、四拍的进行曲,三拍的圆舞曲等的节拍强弱表现得淋漓尽致;还能奏出三度、五度甚至八度和音等,使得一只口琴能够演绎出几件乐器协奏的效果,表现力越发丰富。

    口琴的缺憾就在于音量太小,传播的听力范围有限,但惟其如此,能带来一种私语性的意境,更具亲和力。在相对悠静、感伤意境里,当听觉澄清的时分,你可感到口琴音色中有一种特殊的颤音,这是来自于内部簧片的振动,如果外加上手掌的开合变化,那就更加的柔美动听,就像贴近身边直触心灵的低语倾诉,由此营造出了一种小资情调的氛围。

   《航标兵之歌》在60年代里流传于我们这一辈的大男孩中,之所以流传,是这首歌的旋律沉稳、徐缓,传递一种深沉、略带感伤和忧郁的情调。我等的中学时代里,满耳充斥的是雄赳赳气昂昂的高音啸叫,心灵缺失静谧的休憩和舒缓的流畅,常常是一顿狂野的青春躁动和宣泄之后,又陷入失落和迷茫。每每的在这个时分,如果有一个男生拿出口琴,吹奏起《航标兵之歌》,马上就会有一群口琴跟进合奏,也会有扮装男中音哽着嗓音唱起的人加入。那时候,我们多么希望自己快快地摆脱稚嫩成熟起来,学会男子汉的深沉和沉稳。学会知识分子独有的惆怅、感伤和忧郁。

    我之喜爱《航标兵之歌》,还因为它酷似苏联歌曲,俄罗斯民歌音域宽广低沉,苍凉, 厚重。人生之苦,莫过于苦难。面对苦难越发坚韧,受到伤害越发坚强,还有在残酷下悲悯受难等等,可用音乐来表现抒发的好像还只有俄罗斯这个民族。不是自我贬低,中国的音乐里就缺乏这种元素,因为中国的音乐没有低音声部,所以常有的是撕心裂肺的哀号,肝肠寸断的悲怨,既缺乏力度又缺乏厚度。特别令人别扭的是:在戏剧里,那小生的唱法竟是娘娘腔,汉族民歌里的男声几乎都作女声发音生,给人竟是一种被骟过了的感觉。

    知青凡是有湖区下放经历的,其记忆里不能删去如“码头”如“侯船”等这样的场景。落霞告诉我,当她和姐姐第一步踏在洪山头码头时,第一个心理感受就是准确无误的判断---从现在开始不知何时终了,我不再是一个城市人,不再是一个学生,而是当地的一个农民了。这种心理境遇我感同身受,那是一种锐割尖刺的感觉,竟管伤口现已愈合,但是还有触痛。

    落霞君也喜爱《航标兵之歌》,和我一样。只是“横看成岭侧成峰”,各有不同的角度。我是感受一种深沉和沉稳,而落霞则在心目中勾画出了一种飒爽英姿的形象。落霞为此写下了“第二故乡华容行随感录 随感之五:记忆中的航标灯”。

    落霞在文中写道:在等候县里来车的那一小段时间里,我和姐姐来到长江边流连,看见凛冽溯风中一叶小舟在奋力靠岸,黑暗里只见有人从船上下来,顺着跳板走过来我们才看清楚他的面容——个子不高,黑红方脸膛,黑色的棉袄拦腰系着根麻绳,虽衣裳褴褛但人颇显出几分精气神,看样子他约有二十来岁。他瞥了我们一眼后旋即流露出惊讶的神色,然后就在我们旁边站住了。一番攀谈后我们才知道,他竟是一名航标员!”这里的描述极为细致,反衬出落霞巨大的心理落差:“我曾经不无羡慕地从这首喜爱的歌曲中勾画过‘航标兵’的飒爽英姿,可从不曾体会过‘我们在海上架桥铺路’承受的种种艰辛,也更不会把‘航标兵’与眼前这衣衫褴褛的模样联想在一起。”这种心理落差给了落霞一种前所未有的“顿悟”,落霞写道:“在这之前就在踏上洪山头的第一块台阶前,我是以一种学生特有的浪漫情怀来审视和迎接即将到来的一切”。那么在这以后呢,落霞君没有直面回答,她在文中的最后写道:“望望江面上一闪一烁的航标灯,我还想起了我们的生命航线,我们心中的航标灯……”。读到这里,我的心变得十分的柔软和脆弱起来,脑海里荡起《航标兵之歌》那种感伤和忧郁的旋律。当然,希望并没有泯灭,正如歌中所唱:“年轻的航标兵用生命的火花,点燃了永不熄灭的灯光”。

   《那雪夜,洪山头码头的歌声》一文给我的感动,不完全是落霞君缱词的贴切隽永,述事的清晰分明,还有思绪的广袤绵远等,更关键的是我有这样的亲身经历,对于下放湖区的知青来说,不论回家或者回乡,码头侯船来来往往,荷载了多少悲凉凄楚,更堪那春节、雪夜、思家等等因素的添加。落霞君告诉我,那年的雪夜乡官不准知青春节回家,派出劳力到码头来拦截劝阻。落霞君在文中又写道,那年的雪夜洪山头码头又发生了“暂停航班”的消息,我知道那年月常变航班又不通告的事情经常发生,归途中遭遇变故是个什么感觉,是一种绝望又不甘心,执拗的苦等出于无奈。这些记忆现在拣拾起来还感酸楚。

   冷如冰窖的侯船室,严严紧闭的售票窗,一张忽开忽合的门,一群被遗忘的人们,焦虑的目光,漫天雪卷,白茫茫的江面;昏灯冷照之下,疲惫不堪的少男少女……,这是极具视觉性的描述,仿佛是在用镜头摇拍;大场景下也有特写,那是困乏至极倒头躺在冰凉的地上鼾睡的知青男生,落霞君再利用视觉语言描述场景,同时又没有忘记一切有声的元素,例如呜呜呜的风声,焦急的询问声、叹息声、责怨声,再加上一些感受性的描述等等,把读者置身于亲历体验当中。我在读的时候,就有“浑身上下滚过一阵寒噤”的感觉。

    我与落霞君的结识还只有几个月的时间,接触也不多,但是我心中的一个判断就是:落霞君自尊自信而且坚强,这个判断在落霞君的文中找到了确信。落霞君说得没错,当年我们“这些刚离校门的知青们都还有着浓厚的学生气质,有一点热度就能发光,有一星火花就能燎原”。问题是在那年的雪夜,在那个叫做洪山头的码头上,在那群情绪极度低落的人群中,那般饥寒困顿得时分,谁来发出第一分热能,点燃第一点火花呢?是落霞君,她用一只上海牌重音口琴“搅动了一江寒冰,催发出春声如潮的澎湃和灿烂。”

    我知道,重音口琴不是一般水平的人能够吹奏的,但是这种口琴独具管风琴的浑厚,那就好像西伯利亚隆冬的木屋内,那壁炉里烤热的暖风,温情款款地弥漫在空气里,唤起苏醒。于是我们在落霞君的文章里看到了,那群落难的知青们“惺忪的睡眼睁开了,脸上的阴霾也一扫而光,”越来越多的人,熟识的或不熟识的都加入了唱和,“整个候船室响起了此起彼伏的歌声”更有兴致的是“一位个头高挑的男知青纵身而起,在狭窄的通道上边唱边跳,跳起了骠悍劲健的蒙古舞,很多男女知青也站起来围拥着他击节鼓掌……”。读到这里,我竟有了和落霞君一样的惊叹:“没想到琴声和歌声竟然有如此神奇的作用,犹如巧施魔法”。

    落霞君在文中最后呼唤:“当年互不相识的知青朋友们,你还记得那个风雪之夜吗?”对于我,肯定不是当年那时和落霞君一同的亲历者,但我敢不揣冒昧地予以回答:我记得。因为我们共同趟过那条生命之河,我们共同唱过那只岁月之歌。

    上面这篇作文,我已经往落霞的个人专栏里跟过帖,现作修改后再行发帖,是对一片好文章的不忍释手,也是想把一份心得与人分享。

雄鸡报晓

ip地址已设置保密
2009/6/29 15:27:06
白云悠悠
美女呀,离线,留言给我吧!
等级:版主
文章:1457
积分:33140
注册:2005年11月18日
2
 点击这里发送电子邮件给白云悠悠

发贴心情

还记得《航标兵之歌》的歌词吗?

我只记得第一段

歌声迎来了金色的太阳,双桨划破了千层波浪,我们在海上架桥铺路,让航行的战友们一路顺畅。

年轻的航标兵用生命的火花,点燃了永不熄灭的灯光。



我的QQ邮箱:76234570@qq.com
我的网易邮箱:lxhpqj@163.com
ip地址已设置保密
2009/6/29 20:15:56

一帖最多只能发二个栏目,请勿一帖多发!

落霞孤鹜
美女呀,离线,留言给我吧!
等级:版主
文章:2869
积分:19644
注册:2005年9月10日
3
 点击这里发送电子邮件给落霞孤鹜

发贴心情

  刚刚才发现报晓和悠悠一前一后莅临了我这个静悄悄的菜园子,且在这里默默为落霞义务植树种果,而我这几天因有家事仅只昨天很晚才到了茶座,却过自家柴门而未入,对两位朋友的到来落霞有失迎迓,真是罪过哦……

  看来悠悠和报晓君一样,也熟悉和喜欢这首航标兵之歌,我就索性就将歌词和这首歌贴在这里,与你们分享,也作为对二位知音的报答好吗?





悠悠你还记得我俩的这张合影吗?


按此在新窗口浏览图片

ip地址已设置保密
2009/6/30 23:36:08

一帖最多只能发二个栏目,请勿一帖多发!

落霞孤鹜
美女呀,离线,留言给我吧!
等级:版主
文章:2869
积分:19644
注册:2005年9月10日
4
 点击这里发送电子邮件给落霞孤鹜

发贴心情

   报晓兄谢谢你再次将你为落霞拙文写下的长篇评述发在我这作物稀疏的园地,让这里顿时柴门生辉啊!我喜欢读报晓君思想深邃逻辑缜密且具独特语言风格魅力的文字,尤其是你为落霞专题撰文,且将它发在我这菜园子,让落霞获得了这镇园之宝哦!今晚我已拜读数遍,感慨尤多,报晓兄的心意落霞心知了。

   报晓兄几时把你的口琴找出来,我们来吹合奏曲好吗?金色池塘也有朋友相约带上口琴练一个合奏曲,你愿意参加吗?

ip地址已设置保密
2009/7/1 0:08:53

一帖最多只能发二个栏目,请勿一帖多发!

落霞孤鹜
美女呀,离线,留言给我吧!
等级:版主
文章:2869
积分:19644
注册:2005年9月10日
5
 点击这里发送电子邮件给落霞孤鹜

发贴心情

   重读报晓君这篇《生命之河·岁月之歌》让落霞又有一番新的感悟。

   报晓君从另一个侧面对“口琴,航标兵之歌,码头”这三个不同物事作为共同的情感载体,叙说了不同风格的青春故事,理出了一条更加清晰的情感脉络,让三者之间的结合点得以更为巧妙的延伸……一支小小口琴,让生命热情在张扬中释放,让艺术精神在激扬中飞旋;航标兵之歌,歌唱在纯真年华的那盏航标灯,启明了理想主义和英雄主义的星辉;码头,走入底层社会后青春大写意、命运大纪实的生命航道人生驿站——三者之间延伸出的必然关联,也许就是我们共同心路历程中的共振和投契吧……

   “因为我们共同趟过的那条生命之河,我们共同唱过那只岁月之歌。” 报晓兄,谢谢你对落霞述说这段故事的情感共鸣和回应!报晓兄,读你的文字是一种享受,你的文字能精准地传达任何你想表述的要旨或是细节,直抵读者的心灵,落霞深表敬佩!
ip地址已设置保密
2009/7/1 0:34:31

一帖最多只能发二个栏目,请勿一帖多发!


 5   5   1/1页      1    
湘ICP备05003987号

湖南知青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