往事悠悠(六)
……之 阿莲说事
人之相识,贵在相知;人之相知,贵在知心。……孟子
在《往事悠悠(五)》中有这样的描述:珊珊和利民一行驱车来到当年工作过的地方,晚上居住在同事阿莲家中。夜晚在三楼的凉台上,大伙儿围坐在一起,一边喝茶,一边聊天。互相介绍这二十多年来,各自的家庭、儿女、工作情况;讲诉生活、工作中的喜怒哀乐。
阿莲向大伙儿叙述了这样一件事儿。
阿莲是公社中学老师,是学校党支部书记。
大概在1993年吧,阿莲有个十分钟爱的学生叫小M,几年来,每天翻山越岭二十多里路来学校读书,风雨无阻。勤学好问,刻苦学习,成绩极为优秀。高中毕业后,考起了省内一所名牌医学院。
当接到大学录取通知书时,悲喜交加。喜的是祖宗几代人,终于考出一个大学生;悲的是大学五年的高额学费,对于一贫如洗的家庭来说,简直是个无法触摸的天文数字。
小M手握大学录取书,在阿莲老师的面前,流下了伤心的泪水。要改变世代种田的命运,改变贫穷的现状,去大学读书,对于小M来说是唯一的出路。
为了不让这个优秀的学生失去高校深造的机会。阿莲决心为学生把握机会,争取出路。
阿莲把小M如何克服困难,热爱学习,成绩优秀,考起大学却因无钱交学费等事写成文字报告,送往县教育局、民事局。争取组织上的帮助和援助。
值得庆幸的是,就在阿莲为投递求助报告来到县城的时候,《中国青年报社》记者,也来到县城对某件事儿进行调查。
阿莲得知这个消息后,在朋友的帮助下,找到了这位记者,并详细地描述了小M的情况。记者为阿莲老师关爱学生的精神所感动,为小M的命运所惋惜。于是,就在《中国青年报》头版刊登了这条消息报道,并寻找有能力资助的好心人。
这篇报道在《中国青年报》刊登出来后,引起了很大的反响,阿莲接到全国各地很多人的咨询来信。
其中,有一位江苏丹阳的个体老板,他说愿意资助小M五年大学的所有费用……在经过严格的考证和办理了相关手续后,丹阳老板果真履行自己的承诺,每月按时寄钱过来。五年来,从来不曾间断过。
在这五年期间,还有许多好心人,陆续寄来金额不等的资助费……
五年时间很快过去了。小M在丹阳老板等众多叔叔阿姨的资助下,顺利完成了大学学业,成绩优秀。毕业后,分配到了省内一城市的一个大型医院工作,终于实现了命运转换的愿望。
虽然,小M毕业很久了,也从没来看望、感激过“恩人”阿莲老师。但,阿莲还是为小M的成功感到欣慰时。
一天,阿莲收到了丹阳老板的来信。他在信中说:
能资助小M完成学业,为祖国培养了一名优秀的医生,他感到欣慰。但是,他也同样感到心寒。
阿莲拿出丹东老板的来信,给珊珊他们看:
原来,在小M大学毕业前夕,丹阳老板邮寄完最后一笔资助费后,再也没有收到小M的只言片语了。他不放心,连续写了好几封信给小M ,询问钱是否收到,关心毕业分配的去向。可是信因“查无此人”后全部被退了回去。
丹阳老板觉得很纳闷。正好有个机会到长沙出差,就抽空绕道到了小M的家乡一趟。
他按照地址找到公社,再向旁人打听小M的家。村民并不知道来者是谁,毫无芥蒂地七嘴八舌地说开了:
“小M家发财了,他老爹每天坐在村口边守候邮递员”;
“信用社里他家的存款最多呢”……
最后,村民指着路边那栋高房子说:你看,这就是他家用捐款盖起的楼房。
丹阳老板顺着村民的指示方向看去,在不远的村口耸立着一栋四层楼房,是那么的醒目。
丹阳老板在信中说:当看到这个情况时,我的心都凉了,还想有一种被欺骗的感觉……
阿莲说:他从不来看望我,也就算了。可是他怎么能这样对待资助他的好心人呢,虽然,丹东老板在信中的语言没有丝毫责备阿莲的意思,但是阿莲却觉得无地自容,不好意思回信了……
……
说来也巧,小M工作的医院正好就在珊珊所在城市。阿莲请珊珊帮忙做两件事儿:一件去找小M,问问这是为什么;另外一件是,给丹东老板写封信,表示歉意。
珊珊回去后,立马就找到小M的医院,见到了这个令人“可怜”的人。
开始,珊珊借用了“县城教育局随访”的名义,很婉转地询问了这件事儿,想不到小M却说:丹东老板只是在大学一年级的时候支助过他两次……小M果真颠倒黑白,忘恩负义,珊珊才道出了真相,小M的脸上马上红一块白一块的尴尬极了,并且推说要上班了,也就不辞而别。什么也没有问到,珊珊也只好悻悻而归。
为了完成阿莲的委托,珊珊提笔给丹东老板写信。可是写什么呢?珊珊颇费脑筋,不能把小M的话传达给他,更不能和他一起议论小M发牢骚。
最后,珊珊只能说一些赞美、感激丹东老板的话……
丹东老板还真不错,很快给姗姗回了信,他说:当初既然有心资助一个贫困学生 ,也就从来没有想过有什么回报的。之所以写信给阿莲,也是一时想不通。他还为给阿莲带来难堪,表示了歉意……
后来,丹东老板与阿莲、珊珊都成为了好朋友,一直保持了通信联系很久、很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