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下乡前奏】
就像我在知青网里的级别一样只是个初下乡,下乡的经历和时间也是比起早来的各位要短,看了各位的文章和人生经历,更是小巫见大巫不敢启齿了,只能算是斗胆在这里发个言吧?
其实,人生有些的经历好像冬眠一样不愿唤醒,像伤疤一样不愿揭开。回味是苦涩的,但真真切切又是我人生走过的一段崎岖小路,现拿出来晒晒,把自己的委屈和不平吐出来,也是对自己人生态度的负责吧?
我是无限风光的搭上了最后一班下乡的列车的。
父母只是个工厂的小工人,没地位,没关系,没本事,有的只是老实和本分。从上学的时起,就怨自己没有出生到苦大仇深的家庭,怨自己落到了一个中农家庭,玄乎差点就是富农地主狗崽子了,本来就够倒霉吧?父亲又还有所谓的历史问题。结果是,小学不是红小兵,中学不是红卫兵。十年寒窗,在学习上是标兵,在劳动上是积极份子——-这还是吃了多少哑巴苦得到的呀。直到高中毕业的时候,才勉强被吸收为共青团员。一次次的希望,一次次的努力,一次次的失望耗尽了我为实现共产主义奋斗终生的激情,以至后来只愿平庸的活着。
十六岁,过早的体验到家庭的困境,向往着早出苦海,成为一名响当当的工人阶级的一员。为此义无反顾的加入到轰轰烈烈上山下乡的火热生活中。
下乡是不得已而为之,私心里只想早下去早招回。可是这个心眼从来就没人敢当面说出来,说出来的都是冠冕堂皇的口号。
那个时候,我被选为我们石鳞厂矿的子弟代表,为配合下乡运动,写了一篇题为《铁心务农干革命》(完整的题名不记得了)的稿子,在广播里天天播,无非是扎根农村一辈子,海枯石烂不变心之类的。因为刚刚从文革走出来,学校学习的也就是口号式的八股文,所以写这之类的稿子是轻车熟路,且在党报纸上也可以谪抄拼凑,反正觉得蛮有力的,还得意洋洋了好久,播送出来就像我们现在跳的舞曲————快四!!
我的知青生活(一)风光下乡第一天
有人说回忆是痛苦的,可是我的知青生涯在我的脑海里就像蜻蜓点水,我努力的想想起些什么,总是断断续续。。。。
我们那批知青是坐在十几张大卡车上,被披红带花、敲锣打鼓的送到知青点上的,盛况堪称空前,引得人们倾巢出动,也叫我们心潮澎湃,斗志昂扬。记得这么风光是第二次了。第一次是在儿童时期,被厂里弄去一群孩子,脸上擦了两块红颜料,坐宣传车上,在街上绕了两圈,心里那个美呀,镜子照了一遍又一遍,红怎么也舍不得擦去。可以说,我长这么大,因为不会吹拉弹唱,还没出过任何风头呢,这坐在车上的我,没有悲伤,只有一种失落和对前途的渺茫。我们厂矿知青那次好像是5个吧?家长连同行李满满一车一同送点上。
我们的点属于公社林场,离公社十来里地,公路边上,住集体宿舍,吃食堂,厂里还专门配有带队的人,姓姚,我们叫姚队长,当地的生产队也专门给我们配有会计,生产队的队长也会经常来指导工作。这里属于下放条件好的地方,连县长的女儿也是随我们一同下到了这里。
没什么风景好欣赏的,就公路边有块菜地,地里面是个堰塘,两栋土砖砌的低矮的平房宿舍分开几十米,中间隔有一猪舍,屋子后面是油茶树,公路对面也是油茶树,并都种有少量的橘子树,山都不高,就矮矮的个坡地,也许是这片山连在了一起而我们就住在这上面的缘故吧?
中午我们在点上吃了一桌10大碗还算风光的饭菜,算是接风,领导也讲了话,介绍了情况,母亲放心走后,我们的知青生活也就正式开始了。
以下是引用美人痣在2009-6-19 11:07:48的发言:http://2009.hnzqw.com/dispbbs.asp?BoardID=5&replyID=38982&id=41964&skin=0
[原创]我的知青生活(十一)评工分
至今快要退休,对于年终评比我还心里发秫。每年的开年,我总是信心百倍的鼓励自己积极工作,努力搞好人际关系,希望能力所能及的做出些成绩。可是在年终总结的时候,成绩好像总是那么平淡,平淡到自己都汗颜,平淡到总是年复一年的重复着先年的总结,心虚的只要求得个“合格”就万事大吉。。。。
下放的第一次年终评比,有两个方面内容,一是劳动态度,这是要进档案的;二是要评工分,这是和每个人的经济挂钩的。我们分劳动小组开会,这是个看不见硝烟的战场。老知青一般是10分,强壮男劳力、包挂我们的女队长(可和男知青媲美)是十二分,下面就是我们新知青了。我和县委书记的女儿X在一个小组,首先是女队长对她进行评价,那些赞美之词到现在还历历在目:什么吃苦耐劳,平易近人、朴素大方,不怕脏和累,年猪养得好等等,接着大家纷纷也用赞赏的口吻进行了表扬,最后大家一致通过她的工分是十分。我心虚的很,因为高考我就请了一个月假,肯定好不到哪里去,从那时起,就种下了厌恶年终评比这档子事。我硬着头皮,脸色僵硬的听大家说了些间接批评的话,无非是劳动要积极点,要合众,要改掉娇气(因为我是用病假条请假复习)等等,最后给我评了个8分。我们的劳动日好像是2毛2,十分一个劳动日,这样算下来,幸亏我一个月没在林场吃饭,扣除我三月的伙食费,年终结算刚刚持平。
年底了,林场也杀了两头年猪,这是个喜气洋洋的日子,大家都很兴奋,因为可以吃到大肉,第二天就可以回家过年了。年猪肉是不分配的,要留作农忙季节再吃,所以我们会餐后,猪肉就会用盐阉上做上腊肉,由专门的知青保管。
这个年我是作为自食其力的劳动者的身份回家的,带给父母兄妹的节日礼物是林场分配的果实:我用劳动的双手养活了自己,并分配了5斤花生须子,摘下花生一大把;6两干箩卜丝丝。
前不 久,我们几位同学集会,我问和我一起下放的石怀同学,他告诉我他下放时候,在林场是专职放牛娃,三头牛——两头黄牛,一头水牛,并兼职保管我们知青点的腊肉,他下放一年半,直到当兵离开林场,最后结算倒欠林场11.8元。
因为刻骨,所以难忘!
[编辑:知青公共频道]
美人痣:我的知青生活(二)辫子的长短与人生的差别 这些天我一直在努力的回想我下乡的第一次劳动是什么?吃、住什么状况?我奇怪对这段人生经历总是这么模糊,好像处以失忆的状态,仅有些失眠了
下来了几天,慢慢知道大多数老知青是厂矿里的子弟,大约有20多位吧?记不太清了,也有几位凭关系落户,比如有老红军的女儿、找关系落户的山东藉回乡知青及其他等。下放最长的也有10几年了,有一家姐弟三个都在林场,青春耗尽了他们闪亮的岁月,也侵蚀了他们的身体,有一位女知青就得过肝炎,在林场已有10年,单独住一屋子,我们有些怕传染,说话都侧着脸。
我被分配和不是厂矿里的子弟L住一房间,漂亮的L有一对齐腰的长辫子,比我的长辫子还要长,走起路来摇曳生姿,下来也有4年,因为漂亮,和一有才华的回乡知青相好,只是碍于怕回城拉开距离,L一直在犹豫。刚好我们下去后不久,这位回乡知青被选拔为吃国家粮的公社干部,从此一路飙升,直至成为县政府主要领导,当然L的境遇也随之改变。唉,都是一个房间住滴,都有一对长长的辫子,就因为短那么一点点,人生的经历也就相差远了。。。。
老红军的女儿下放也有很多年了,她个子高大粗壮,协助一男知青在食堂工作。挑水、种菜、养猪、做饭、记账,总是默默的工作。我们下去一个多月吧?常德阀门厂来点上招工,是点招?我不清楚,我只知道我们全场知青开了个座谈会,会上给予她高度的评价。这个会开后,我就知道了,要想早点走,一得努力劳动,二得搞好关系,三得论资排辈,四得上面有人。想想我的境遇,真有些悲观,天天幻想着快点来人招工,把这些老知青都招走,好快些轮到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