摇落深知宋玉悲
现代人只知有屈原,不知有宋玉;只知屈原沉江的悲愤,不知宋玉遭谗的痛苦。
宋玉是中国第一个悲秋的文人。“悲哉秋之为气也,萧瑟兮草木摇落而变衰!”他的悲秋是发自内心的,在他身后两千多年,无数文人雅士逢秋而悲,多半却是东施效颦,作无病之呻吟。
千年之后,真正理解和同情宋玉的人是杜甫。宋玉生不逢时,屡遭谗贬,虽有绝世文才却无报国之机;杜甫旷代诗圣,年轻时抱负远大,目空无物,一览众山小,立志“致君舜尧上,再使风俗淳”,然同样得不到重视,反而苦历战乱,一生颠沛流离。当他来到宋玉故宅,思想千年之前的绝代才子时,他们心意相通,立刻引为异代知音,于是他挥笔写下“摇落深知宋玉悲,风流儒雅亦吾师”这首千古传诵的诗篇!
楚宫多谗臣。大夫登徒子出于嫉妒,在楚王面前诋毁宋玉好色,想让楚王摒退他。楚王要宋玉给个说法,“有说则止,无说则退”。于是宋玉就说出了一篇两千多年来无出其右最为精彩的辩护词。首先他要证明自己并不好色:“天下之佳人,莫若楚国,楚国之佳人,莫若臣里,臣里之美者,莫若臣东家之子。东家之子增之一分则太长,减之一分则太短,著粉则太白,施朱则太赤,眉如翠羽,肌如白雪,腰如束素,齿如含贝;嫣然一笑,惑阳城,迷下蔡。然此女登墙窥臣三年,至今未许也。”说到这里,宋玉话锋陡转,“登徒子则不然:其妻蓬首挛耳,齞唇厉齿,旁行踽偻,又疥且痔,登徒子悦之,使有五子。王孰察之,谁为好色者矣。”此时秦国的章华大夫在一旁说了一些讽喻的话,“于是楚王称善,宋玉遂不退”。
每次读到这篇辞赋,我都会为宋玉悲哀,为了保住饭碗,在受到小人诬陷的时候,竟不得不依靠巧言辩解,虽然为后人留下了一篇不朽之作,但他当时心里的痛苦又能向谁倾诉?
尤为可恨的是那个为了迎合政治需要,不惜歪曲史实的郭沫若在他的话剧《屈原》中把宋玉描绘成买师求荣的小人,借虚构的婵娟之口痛骂之:“宋玉,你这无行的文人!”可是真正无行的文人却是他自己。两千多年前,宋玉被人泼脏水,两千多年后,宋玉还是被人泼脏水。但这都无损于他,反而是郭沫若和登徒子一样,被钉在了耻辱柱上。
显赫一时的楚王和他壮丽的宫殿早已灰飞烟灭,而宋玉的文章和他的名字却长留人间,这或许是文人唯一值得庆幸的地方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