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万仙山游历记
乐 乎
我也算是资深的旅游者了,不说见多识广,起码不能说孤陋寡闻,但当我看到一张绝壁长廊的图片时,仍然感到无比震撼。连忙上网查资料,原来绝壁长廊位于河南省辉县太行山腹地,属于万仙山景区的一部分。这么美妙的地方岂会轻易放过,无论如何也得游历一番。
万仙山离郑州约
不知不觉间到了绝壁长廊的入口处,资料介绍道:千百年来,由于交通不便,郭亮村与世隔绝,村民进出的唯一通道,就是百丈悬崖上仅容一人过的“天梯”。为了生存和发展,十三位村民组成突击队,号称“十三壮士”,发誓要打通峡谷大山,修筑一条与外界联系的富民路。1972年2月开工,1977年5月通车,在既无电力又无机械的恶劣条件下,历时5年多,凿通长
绝壁是坚硬的沉积岩,
绝壁长廊中,有几十个大小不一,形状各异的天窗,这是为清除石渣而开设的,如今已经成了通风透光的观景点,如同江南园林的花窗,移步一景,美不胜收。虽然早有思想准备,但行走在绝壁长廊中时,仍感到无比震惊,叹为观止。如此浩大工程,没有任何现代机械,完全用人工开凿,简直有点不可思议。有人称其为“世界第八大奇迹”,我看一点也不夸张,千米绝壁长廊就是人们用热血和生命一锤一钎凿通的人间奇迹!
绝壁长廊的尽头就是所谓的“天池”,走近一看,不禁哑然失笑。中国的天池多矣,新疆天池,长白山天池名扬天下,郭亮村天池岂可相提并论。郭亮村天池长不过
郭亮村依山势而建,村前村后山峰耸立,山村处于群山怀抱中。步入山村,就象步入了石头世界,满眼都是山石。住宅、院落、鸡舍猪圈都是用石头垒成的,石磨、石桌、石凳更是随处可见,
看似散乱的山村有着原始而粗犷的美,难怪有那么多美术院校的学生在写生。村子里的每一个路口都被这些未来的画家占据,他们用水彩或碳墨勾画着山村的沧桑外貌,工笔的、水墨的或印象派的郭亮村跃然纸上。说来惊人,凭着独特的太行山自然风光,保存完好的原始村落风貌,竟有100多所美术院校将郭亮村定为写生创作基地,全国总共才有多少所美术院校呀。
另外,郭亮村又号称“中华第一影视村”,据说有60多部影视剧曾在这里拍摄外景。但我看过的仅有著名导演谢晋导演的《清凉寺的钟声》,觉得外景特别美,没想到是在郭亮村拍摄的,如果早知道,我早就来了。旅店老板说,村子里不少群众都担任过临时演员,是见过世面的,许多农家的生活日用品成了影片的道具,原汁原味,现在这些道具都成了村民的收藏品了。
夜宿村民家,石头房间石头阳台,院内桃树梨树各一株,花开得正艳,红白相间,煞是好看。傍晚到村头红石古桥散步,多部影视片都有红石桥的镜头,或凄风苦雨,或柔情密意,或硝烟弥漫……演绎着人间的喜怒哀乐,人世的沧海桑田。我等草木一生,不也就是那红石古桥春生秋死的一片草丛么?在桥头的小卖店买瓶可乐,老板娘拿来一把椅子,把椅子搬到桥上,没有月亮,只有满眼星斗,脚下水声轻声喧哗。
清晨,上天梯看日出。不到五点半,忽觉颊上微醺,抬眼便见漫天彩霞,四方金红,晃亮了对面整壁的嵯峨群峰,壁做丹砂色,间着深谷烟岚,松涛雾浪,满川云霞。四下无人,静对漫壁丹砂,思绪飘若神仙,洗尽了心头的凡夫俗子之想,心肺之间便再无半分杂念。
可惜刹那之后,霞光遁去,重回寻常世界,红尘滚滚,为之一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