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小 凤
---蹉跎岁月回忆录(七)
小凤,是一个普通、纯朴、勤劳、善良的农家女孩,也是乡下干妈为我物色、引进的一个对象(二姨的大女儿),但远不及干妈精明能干。由于这个特殊的原因,我便写了一集关于她的话题。
1969年春节过后,干妈带着我去姨妈、舅舅、姑妈等处“走人家”,我也就第一次来到20多里外的二姨家。小凤在家排行老二,上面是一个腿有残疾的哥哥,下面还有3个小弟妹,他们生产队的自然条件比我们生产队差多了,全家7口人生活十分困苦。我在她们家住了一晚,没事就到屋外走走看看,或坐在火坑边听大人们拉家常。第二天,便与干妈一道去别的亲戚家了。
又过了一些时日,干妈告诉我:她准备接小凤到我们家来。我说:“这也好,伯伯经常不在家,我又要去青山修建水利工程,小凤来了您就多个帮手,如果有三病两痛也有人照应”。于是,小凤来了后,我们以兄妹相待。她叫我“大哥”(叫堂弟“小哥”),我叫她“小凤”。她除了出工干活、上山砍柴、喂猪种菜、帮干妈料理家务外,晚上还在灯下做布鞋、纳鞋垫,真是“穷人的孩子早当家”。我见她文化低,就教她识字、写信(她也是“乡村夜校”的学生),还告诉她看地图,知道北京、上海、广州(这是我“文革”大串联去过的地方)、长沙、常德等大中城市和红太阳升起的地方---韶山,在什么位置(我读书时,对历史、地理很感兴趣)。
后来,生产队的一些女人(受干妈的委托)问我愿不愿意“招郎”?我笑着回答:“只想招工,不想招郎”。的确,1969年9月下旬,我第一次(也是唯一的一次)回长沙想看看建国20周年的盛况,国庆节后便返回乡下。这时,我发现有一小部分知青招工走了,既为自己错失良机而懊悔,也看到今后还是有机会的。于是,我写信给父母亲:“非儿不孝,如果不招工上来,决无颜面回长沙见二老!”如果在乡下“招郎”,将意味着今后要在广阔天地里修补地球一辈子。好在两位老人深明大义,没有为难我,让我为了个人前途而如愿以偿地招工回城了。
我招工走后,干妈还是为小凤在当地招了郎。但不知什么原因,这个上门女婿与老人的关系处理不好,小凤也责备她丈夫:“大哥(指我)在我们家,从来没有惹姨娘(指干妈)生气,与她老人家争吵。你为什么就做不到呢?”干妈曾对我说了女婿的一些不是,也有可能老人“重男轻女”。当年在农村时,我做错了事情,干妈只是笑着说我两句,而小凤做错了事情,则要被干妈责备;吃饭时,干妈常常事先在我的碗底放入一个煎蛋,而小凤就难得享受这种优厚待遇。后来,老人一气之下,就要他们回男方自己家去了。我去看望二老时,见到过他们夫妻一次,也听说他们家有两个男孩,生活过得还可以。特别是二老去世后,他们也立了一块石碑。所以,二老的坟头有我和小凤各立的两块墓碑,这在当地是很少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