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潇湘晨报
报道提及,在对江永石枧村附近的崖洞内的雕刻进行考察后,国家文物鉴定委员会专家杨泓认为:虽然造像附近的石碑上刻有“雄山寺”的说明,但现在能找到的仅仅是摩崖造像,并没有发现寺庙遗址,所以这个遗址并非寺庙,而应是“摩崖石刻造像龛”
此报道澄清了今年年初有关江永石枧村“雄山女寺”的一系列报道带来的疑惑。
我们早就知道,在江永石枧村的田洞里,在紧靠石枧河的南岸,离石枧村大约2里路的地方,有一座在田洞中突起的高30
同样我们也清楚,在这座小山的正北方,在石枧河北岸,是一片连绵的高约为100
因为今年年初有关江永石枧村“雄山女寺”的一系列报道中把发现石刻的小山称为“雄山”,把刻有石刻的“龛”称为“雄山寺”,这样一来,就把山里的庙变成了水边的庙,在石枧河北岸的山变成了石枧河南岸的山,这种地理上的错误真把我们这些当地人给弄糊涂了。这就相当于如果在湘潭的昭山的庙里发现有刻有“岳麓山”字样的石刻就把昭山称为岳麓山,把昭山庙称为“麓山寺”一样,会令人莫名其妙的。
早在年初,本人和江永的一些网友就对“江永石枧村发现雄山女寺”的报道提出了质疑,现在这条错误的报道终于在专家的考证下得到了纠正,总算是还了石枧村地理的一个清白。
关于石枧村的摩崖石刻,我还想说两点的是:
一 石枧村的摩崖石刻在40年前就为石枧村和邻近村的村民所知,然其能躲过“文化革命”中“破四旧”的劫难保留至今,这和原下放到石枧村的知青在历史和文化方面的修养和素质较高有很大的关系。
二 此摩崖石刻被媒体误称为“雄山寺”进一步又被误称为“雄山女寺”体现了当今媒体的一种浮躁的心态。
江永的女书闻名于全国,一些媒体按照其炒作的惯性思维把江永的东西尽量往“女”字上靠,夸大其“女”的属性,企图打造出江永的“女文化”,这种手法在商业上是可行的,但在历史上是错误的。
江永的历史悠久,其文化渊源应该有两个主流,夏层铺以西,桃川,上洞,粗石江,源口,石盘一带的文化应该是“谢沐”文化体系。谢沐县,谢沐古道,谢沐关是这个地区文化的主线。石枧村的南面即是牛岗岭—秦汉时期的谢沐关,石枧村自古以来就是一个防守谢沐关的兵营,石刻造像龛距谢沐关大约为
另外,在牛岗岭附近的岩寺营,山门口,大地坪,大河边,洲子上等村庄的石山,石洞应该还能找到类似的石刻,因为我当年就听说过,有人在某石洞里躲雨时见过“鬼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