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拜读蒲哥《茶铺春秋》随想(一)
读蒲哥的《茶铺春秋》,不能像我们在乡下唆“喇叭筒”连唆地唆,那样虽是过了瘾,但是把“喇叭筒”的烟屁股一丢,什么都像烟雾一样,不留下任何痕迹飞快就飘散了。读蒲哥的《茶馆春秋》,要像饮一杯美酒慢慢品,慢慢润味,才会回味无穷,满嘴留香!
由于眼疾,许久不曾上网,今天打开电脑,看见蒲哥大作,把鼠标一拖,我的乖乖!还是长篇。不由心头一缩,顿生敬意。因为蒲哥和我都只有一只眼睛,而且电脑方面的技术也差不多。我在网上发的很多文章,是李姐帮我代发的,他的大作是由马灯兄代发的。当然,李姐与马灯兄都是我们湖知网尊敬的版主,更难能可贵的是他们都是我们知青中的热心人。写完这篇文章,还得去打探一下,不晓得我们湖知网的电脑培训班几时开课?活到老学到老,我一定打电话给蒲哥,邀他一起去报名参加学习,不然永远都是一个电脑盲。
从众多的跟帖中,网友们对《茶馆春秋》都是赞赏声一片。这一点蒲哥是当之无愧的。大家都成了你的“粉丝”,这就会给你一种鞭策的力量,也许更能激发你这老家伙写出更多大家喜欢的好作品来!
其实,我很少叫刘蒲生同志蒲哥。见面、电话中我总叫他老大,偶尔也叫刘中将。我叫他老大,不光是是他年长我几岁,其中也包括了我对兄长、师长的敬意。我叫他刘中将,在他所认识的知青中,只有我一人是这样叫他,他也会答白。叫他刘中将事出有因。知青三十周年大聚会,知青们推举他出任这次大会的指挥总长。而他要我出任负责全盘接待的“卵谈处”处长。知青朋友们!三十周年那次聚会太难了,光是为了上面批准开这次会都很难很难。上面同意我们知青聚会了,于是每一个知青出钱的出钱,出力的出力,把外国、外省、外地的知青都请回来,几千人才圆圆满满聚了这次会。这一切,都与刘蒲生的领袖才能、领导能力、组织能力、协调能力、人格魅力有关。事后,大家讲起这些事,我用“芙蓉王”的烟合子剪了上面那朵花,粘在刘蒲生同志胸前说:“鉴于你在知青三十周年聚会的重大表现,不但要给你授勋,还要破格提升你为中将。(因为戴笠坐飞机撞死时是少将,所有军统、中统的军衔都不能超过少将。)”我叫他刘中将便由此而来。
无疑,蒲哥的思想是深刻的,经历和阅历是丰富的,文学底蕴是深厚的。不然,就不会有那么多鲜活的市井小人物通过他的神策,活龙活现地出现在大家面前。比如:李妹子一句“我只要有吃有糊,你总不得要我买单!”这一句,不单是表明了李妹子个人的心里活动,更活脱就地表现的是一种社会现象!现在有不少堂客们,清早一爬起来,梳妆打扮后就出门了,就到外面来混吃、混玩、混快活、混缴用。
李妹子的心地是善良的。当她得知小王的父母为了一份万把块钱的彩礼,硬要把她嫁到老山洞里、她逃到长沙在一家手机行打了两个月的工、工钱也冒领到的悲惨遭遇后,决定帮她,决定把她带到久哥开的麻将馆里给小王找个落脚的地方。李妹子万万没有想到,久哥见了眉目端正、白白净净的小王后,就像蚂蟥沁到烟袋子水里,就像飞蛾朴火,亡死亡命地贴上去了。上午见面,中午两人就睡到一起,下午小王就以老板的身份收麻将馆的台子钱了。但是,读过初中,讲得普通话,又长得眉目端正、白白净净的小王,虽然是迫于无奈,虽然是以闪婚的形式来满足久哥给自己的一个安身之所,她对这段婚姻满满意吗?毕竟久哥是被爱人丢下跑了很久的“二哥头”。毕竟小王是没有结过婚的“红花闺女”。蒲哥妙就妙在又把一个悬念抛给读者,至少明天我在店子里做生意的时候会想这个问题,这就是《茶馆春秋》的魅力所在。(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