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拍这种舞台片子,光线不好,人又放肆动,用L16这种机器拍难度反而大些。不知是不是用“博物馆”模式拍的(室内,静物,光线不好)?不知用其他的模式试哒下冒?因不能人为地选用较高的快门速度,照片糊的可能性是较大。
我用自己的机器拍这种题材,一般都不能用自动测光与自动对焦,都设为手动了,即将快门光圈调到略欠曝的状态,并锁定焦距。这样拍摄起来就较容易些。
回彭老师:室内拍摄眼下是我最挠头的一个难题,再加上‘主题’的剧烈运动,想不糊,真是百里难挑一。
红机器的几种模式拍摄我试过几种。如黄昏和黎明、夜景、宴会和室内、风景、运动、近摄等等。除‘近摄’拍起来“得心应手”外,其它模式都没用出最佳效果。尤其是用“黄昏”模式,拍出来总是蓝色基调,而用“室内”模式拍,有时又是黄色基调。还不如用‘自动’好得多。这几张跳侗族舞的照片就是用的“自动”拍摄。
彭老师讲的‘手动技巧’我已收藏,待大炮到手后再照着实践。
回晓泛姐:
“向北,你的老师真好,时刻关心你的一举一动,你一定会大有长进,羡慕你呀.”
晓泛姐,你说得不完全对,彭老师不是“我”的老师,应该是“我们”的老师。刚找到照片就不记得老师哒?其实,彭老师是我们每一位想学电脑、想学摄影的DDIJ的老师。只是我笨些,出错多些,所以老师就“批评”得多些。彭老师也是想通过我“以点带面”,达到让我们共同进步的目的。我是‘因笨得福’咧!
其实,我拍片所犯的‘错误’也是很多初学摄影者常犯的错误,所以彭老师的点评也适用于大家。我们不妨把老师的点评都收藏起来,等到自己遇到类似问题时,就可对症下药了。我自己就建了一个“瞟学摄影”的文件夹。里面收藏了彭老师以及其他摄影高手如立立姐、丈八兄、信马姐他们关于摄影方面的点评、讨论、经验之谈的帖子。又比如,怎样压缩片子、如何“治”红眼病、“水平光线拍树林子,效果非同一般”等等,我都是从彭老师跟楚人、雨声动听兄、富裕中农兄的帖子中瞟学的。
所以,晓泛姐再不要说彭老师是“我”的老师。应该说是大家的老师!不过,我还是很沾沾自喜我的“因笨得福”!
(晓泛姐今天怎么没去练歌?今天上午我们练了近四个小时,学了好多动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