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夏是栀子花盛开的季节。栀子花不择水土、易栽易活,叶色浓绿、四季常青,花色洁白,素雅芬芳,因而受到人们的喜爱。前不久,知青网友依梦在散文《栀子花开花香依旧》里这样描写:“每到初夏,只见树上缀满了一个个橄榄般大小的、绿色的花苞,像依附在绿叶间的小精灵。慢慢的,花苞尖尖渐渐泛出白色,就这样,一天一天,它默默地积蓄着芳华。再过几天,清晨,就可以看到它如芙蓉般绽放,白色的花瓣一层层的镶嵌在淡黄色花蕊的四周,颗颗细小、柔和、晶莹的露珠在上面游动。随着花瓣的舒展,那一阵阵淡雅的清香,慢慢随风飘溢而出,芳香缭绕,缕缕不绝。那清新隽秀的感觉,如入仙境般的美妙,常常让我流连忘返。”她又写到,初中毕业上山下乡以后仍然与栀子花为伴,直到步入花甲之年爱花之心依旧,喜爱它的淡然与宁静,常常枕着它的清香入梦。她的美文是对栀子花传神的写照,她抒发的是历经磨难、知足常乐的知青们坦荡的心迹、不老的情怀。
从小与栀子花有缘。住在郊区时,花开时节跟着母亲到邻近的山坡上采摘,竹篮子提了回来,放在沸水里汆,待水放凉,捞起来沥干了再漂,一朵一朵细心地撕开花瓣,择净了花蕊,炒了做菜吃,清新爽口,满颊留香。搬进了城直到现在,年年初夏总要到菜场买些栀子花回来陪着母亲戴上老花镜慢慢地择,不光是品尝时令菜,更为了与母亲一起重温择栀子花的旧日情景,光阴便在这清香与温馨里缓缓流淌。
山栀子也是结果的,那果实叫黄栀子,呈略长的椭圆卵形,周围有六条纵向的棱。在农村学校念小学的时候,每到秋天,学校总要组织学生到校外去满山遍野地“小秋收”,黄栀子是我们的主要收获。采摘的黄栀子集中起来送到了供销社,卖黄栀子的钱怎么用是校长老师们的事,我们那时候只关心哪个山坡上有糖罐子、苦槠子、毛栗子摘。黄栀子与它们一起留在我快乐的童年记忆里。
黄栀子是一味良药,母亲略通医道,常用黄栀子为我们清火退烧。黄栀子还可以做染料,采摘黄栀子回来,手总是被染得黄黄的,好几天也洗不掉。那一年正是“过苦日子”的困难时期,深秋的寒风一天比一天凛冽,我们兄弟俩的棉衣却还没有着落。那年头做棉衣可是件大事,买棉花要凭“棉花票”,买布要凭布票。偏偏那年每人只发一尺五寸布票,上面号召“新三年,旧三年,缝缝补补又三年”,这一尺五的布票就是照顾大家打补丁用的。父亲早逝,家庭的重担全落在母亲的肩上,日子过得紧巴巴的。母亲买回了棉花,买回了做衣服面子的布,却无法凑足买里子布的布票和钱。母亲紧锁眉头思索半晌,翻箱倒柜找出来一幅旧的蚊帐围子。帐围子已经用过多年,灰不灰白不白的,用手试着撕扯还算结实。母亲从药店买回包黄栀子,和帐围子一起放在搪瓷脸盆里煮,就用染成黄颜色的旧帐围子给我们兄弟俩做了棉衣里子。“黄马褂”里子的棉衣陪伴我们度过了一个又一个温暖的冬天。每当回想起母亲在灯下飞针走线为我缝制棉衣的情景,我的心头就响起唐代诗人孟郊的《游子吟》:“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早年初学这首脍炙人口、感人至深的古诗时,我不明白为什么这首诗只有六句?五言律诗中,五绝是四句,五律是八句,而《游子吟》既不是四句也不是八句。若干年后我终于明白了:好诗自然天成,发自肺腑、吐露心声,又何必拘泥于格律?与《游子吟》相比较,表达对母亲的景仰和感激之情的诗句虽多,直到今天却仍然无出其右。
常见的栀子花多是灌木,但也有长成高大乔木的。去年也正是栀子花开的时节,得知学长大肚子郭兄的母亲去世的噩耗,我们与洋葱、小二、九爷等学友插友一起相约来到郭母居住的省物资厅的宿舍送她老人家最后一程。郭母的房间素净整洁,物品书籍摆放整齐。走出后门是个小小的院落,虽然仄狭却极清幽。尤其让人眼前一亮的是,在后院小小的花坛里栽种着一株历经数十年沧桑的栀子花,别无他物,杂草不生。虽然容身的空间如此狭窄,那苍劲的虬枝却不屈地昂扬伸向苍穹,吐放出满树绿得耀眼的枝叶,点缀着几朵洁白素雅的重瓣花朵,那样的淡定,那样的从容。尽管院墙外就是喧闹嘈杂的环境,她却是洁身自好、一尘不染、一碧如洗,静静地开放着,吐放芬芳。
瞻仰墙上郭母的遗像,丰满白净的脸庞,雍容端庄的微笑,镜片后放射出睿智的眼神,那是我心目中大家闺秀和老知识分子的典型风范。在殡仪馆告别仪式上,郭母原工作单位来人致悼词,介绍了郭母在新中国成立之初参加工作,一生兢兢业业从事财务工作的经历。虽然因为家庭出身的原因她也遭受过许多磨难,但她始终如一、胸怀宽阔、笑对人生。直到退休晚年,老人家仍然保持着乐观开朗的性格,团结互助,友善待人,和蔼可亲。国人最看重追悼会上单位所做的悼词,因为那可以说是“盖棺论定”。听着那几乎是千篇一律的生平简介:“…某年某月生于…,某年某月参加工作,…某年某月调任 …,某年某月退休,…某年某月因病医治无效逝世”,我不禁心生感慨:几十年的人生经历、一辈子的苦乐韶华便在这短短几句“生平简历”里浓缩了。我的眼前幻化出她老人家后院的那株栀子花,那苍劲挺拔的枝干、洁白素雅的花瓣不正是她老人家的化身么?栀子花不像桃李凋谢随波逐流,更不像柳絮粘泥堕淖,“宁可抱香枝上老,不随黄叶舞秋风”。郭母是我们苦难而坚韧的前辈、平凡而伟大的母亲。花开花落终有时,人总是要老去的,但应该像她老人家一样,像她后院的栀子花一样,老得有朝气、老得有品格、老得有精神。健康豁达的郭母活到了九十高寿,她为我们做出了榜样。
春去春会来,花谢花会再开。去年秋冬,我们在自家小屋的周围也栽上一圈栀子花,今年它们长成了绿篱,清晨看着枝头一张张生气盎然的笑脸,晚上枕着清香进入悠悠梦乡,栀子花伴随着我们宁静安详的晚年。
可入药和做染料的黄栀子
重瓣栀子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