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时间的推移,沿着渠江的便道很快就修好了,大队伍转移到留坪附近的山里去修路。但在矗立在渠江边的狗爬岩的施工的进度却很慢,拖了工程的后腿。这是江边的一块大石头,上面只有一条凿出来的小路,很陡,当人们经过时,经常需要手足并用,因此被戏称为“狗爬岩”(是否还有其他的典故,也许还得知情人提供了)。为了不拖工程的进度,公社决定成立一支突击排,从各大队抽调一批强劳动力(好像有五十个人),专门对付狗爬岩,排长是甘棠大队的铁匠陈(个头比较高,不太苟言笑,头上总是戴一顶赵本山式的黑呢帽,不过不演小品),由公社武装部蔡部长直接指挥。由于乐群大队的知青最多(该大队曾有150多名知青),因此突击队里乐群大队的知青也最多,知青自然又成了其中的主要劳动力。除了前面提到过的眯子兄、吴映红、苏海南、邬恩波、狗熊、罗中柱、黄友、刘小兵外,好像还有广式、丈八等(回想起来,我熟悉的乐群知青大部分都是在修便道时认识的)。等到我们第一天到狗爬岩上工,立刻就明白这里为什么这么难修了。狗爬岩的石头很硬,却很脆,几锤下去,炮眼里的石头不是变成灰,而是变成了一颗颗坚硬的四方角小石头把钢钎紧紧地抱住,根本无法继续打下去,不可能像平时那样,利用钢钎的旋转把炮眼里的灰冲出来。大家只好打所谓碗口炮,即炮眼的口径约碗口大,但由于石头坚硬,很快把钢钎头的角磨圆,因此钢钎挂不住炮眼的边,一锤下去,钢钎总是往中间跑。炮眼打不过二尺深,底部就成了鸡窝状(圆弧形),再往下打,很快就把钢钎卡住了。由于炮眼的深度不够,加上对炸药的使用不当(后面会谈到关于炸药的争论),每天爆破的效率很低。还幸亏眯子兄他们在工程早期,找到了一个小山洞,在里面塞了上百公斤炸药,一炮炸了一大方石头下来,不然进度会更慢。后来我哥哥很快发现把炮眼口打成长方形,利用四个角引导钢钎的方向(因为中间的石头会阻止钢钎向中间滑动,可以避免把底部打成窝状),又便于出渣,这样可以把炮眼打得很深,提高爆破的效率。由于方法的改进,每天排里最长的钢钎(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