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论坛首页联系我们论坛帮助
>>  
搜一搜相关精彩主题 
湖南知青各地知青衡阳知青 → [贴图]50年代6.1儿童节

您是本帖的第 286 个阅读者
树形 打印
标题:
[贴图]50年代6.1儿童节
夜深人静
帅哥哟,离线,有人找我吗?
头衔:夜深人静
等级:版主
文章:9284
积分:50629
注册:2007年7月24日
楼主
 点击这里发送电子邮件给夜深人静

发贴心情
[贴图]50年代6.1儿童节

50年前孩子们这样过六一单纯年代,穷并快乐着
2009年05月31日 重庆晚报


按此在新窗口浏览图片

   1959年,当时参加重庆市少年宫乐队的两对小兄弟(左起依次为)肖能定、肖能铸,张小弓、张小弦,认真为“六一”活动排练。肖氏兄弟、小弓都已退休,小弦现任新加坡某大学教授。



按此在新窗口浏览图片


1959年,孩子们举着自己制作的航模飞机走过解放碑。


按此在新窗口浏览图片

在解放碑参加重大节日庆祝活动中,

儿童始终是充满纯真的笑容。

   50年前孩子们这样过六一 “让我们荡起双桨。小船儿推开波浪……”明天就是六一国际儿童节了,我们每个人都经历过或正在经历欢乐的童年时光。沿着人生阶梯步步而上时,童年往事总是珍藏的难舍记忆。50多年前,儿童节对孩子们就意味着:戴红领巾,唱《让我们荡起双桨》,做共产主义接班人的崇高理想…… 蓝布裙白衬衫 戴着红领巾游公园   “50多年前我在重庆锅炉厂子弟校读小学。我们过儿童节没有新玩具、新衣服,但同样有趣。”在59岁李世学的记忆里,他们会戴上鲜艳的红领巾,穿上整洁的白衬衫、蓝布裙,打扮得漂漂亮亮地到学校过节。

   李世学说,儿童节那天公园、公交车等公共设施一律对儿童免费,最重要的是父母还会给她三角钱,可以买梦寐以求的连环画。上午到学校集合后,由老师统一带队逛街、游公园。穿着统一的衣服、在大人们的注视下列队逛街,会让她们非常骄傲。

   玩了一天下来,大家晚上再到学校开晚会,合唱曲目少不了《让我们荡起双桨》、《南泥湾》……说到这,她又不自禁地哼起“水中鱼儿望着我们,悄悄地听我们愉快歌唱……”“总之,对我们而言,六一节与平时很不同,让人觉得无比快乐。”李世学笑着说。



按此在新窗口浏览图片

1956年儿童节,几个女孩在三八商店(现重庆百货大楼)选购鞋子。

按此在新窗口浏览图片

1954年,重庆的少先队员走在游行队伍最前面

(街头背景为国泰电影院)。

   “时刻准备着,为共产主义事业而奋斗” 1955年,小周育军背起书包上学。耳边响着父母的嘱咐:“在新中国你才读得起书,要好好学习!”

   家住南坪青青佳苑小区的周育军回忆,新中国首部儿童影片《祖国的花朵》中的插曲就是《让我们荡起双桨》,这首歌深受孩子们喜爱。歌词“我问你亲爱的伙伴,谁给我们安排下幸福的生活……”就是他们儿时生活的写照,孩子们在儿童节这天会在老师的带领下呼号:幸福生活是革命先辈换来的,我们时刻准备着为共产主义事业而奋斗!

   “在那个单纯、可爱的年代里,物质的贫乏并没有影响到我们的快乐!”周育军说,刻苦学习,报效祖国是大家共同的愿望。


来自儿时仰望星空的梦想,梦想的追寻和失落,天空中横亘的星河,光华璀璨却遥不可及。      月光下,宁静的湘江河畔,落水声打破了宁静,惊碎了月影,击碎了无忧无虑青葱岁月的梦……。
ip地址已设置保密
2009/6/1 12:18:17
夜深人静
帅哥哟,离线,有人找我吗?
头衔:夜深人静
等级:版主
文章:9284
积分:50629
注册:2007年7月24日
2
 点击这里发送电子邮件给夜深人静

发贴心情

怀念那个年代的童年


来自儿时仰望星空的梦想,梦想的追寻和失落,天空中横亘的星河,光华璀璨却遥不可及。      月光下,宁静的湘江河畔,落水声打破了宁静,惊碎了月影,击碎了无忧无虑青葱岁月的梦……。
ip地址已设置保密
2009/6/1 12:20:45
陌生鱼
帅哥哟,离线,有人找我吗?
头衔:顾问
等级:知青元老
文章:4554
积分:26999
注册:2008年1月9日
3
 点击这里发送电子邮件给陌生鱼 访问陌生鱼的主页

发贴心情

我的博客与相册http://blog.sina.com.cn/moshengyu2008知足常乐快乐开心
ip地址已设置保密
2009/7/18 17:58:33

如果您不会发贴或者不会发图片,请参看《入门帮助》,里面有详尽提示。

晴天蓝蓝
美女呀,离线,留言给我吧!
等级:版主
文章:1112
积分:13859
注册:2007年5月1日
4
 点击这里发送电子邮件给晴天蓝蓝

发贴心情

    我不怀念,但又难以忘却。

      "六一国际儿童节是孩子们戴红领巾的时候"我确实感慨万端。我好像是被剥夺了这样的资格。也不知为什么我就没有资格入队。因为受到歧视,不敢写入队申请,怕被拒绝。但没有一个人提醒我可以入队的。因为文革开始了,斗老师了,我们也就没有人管了,谁还会为一个不起眼的小学生成分又不好的来担责呢?那时一个人的政治生命又能算的了什么呢?那时好像有:不能放过一个,宁可借杀一千。但可笑的是:20年后我可就主宰我的学生入团的政治命运了。历史总是开这样滑稽的玩笑。在阅读学生的入团申请书时,我总有一种想笑的感觉。


ip地址已设置保密
2009/7/19 20:07:26

 4   4   1/1页      1    
湘ICP备05003987号

湖南知青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