诸葛亮神乎人乎
诸葛亮(181-234)字孔明,号卧龙,三国时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琅邪阳都(今山东沂南县)人。幼时父母双亡,随叔父诸葛玄避乱到荆州,后隐居于襄阳隆中,躬耕读书,潜心钻研治国用兵之道。刘备“三顾茅庐”时,诸葛亮提出占据荆、益二州,安抚西南少数民族,外联孙权,待中原有变,遂两路出兵北伐,进而统一中国的建议,即所谓“隆中对”。后成为刘备的主要谋士,并出任丞相,助刘备建立了蜀汉政权。
诸葛亮是个妇孺皆知的人物,即使未读过《三国演义》的人也多半知道“三个臭皮匠顶个诸葛亮”的俗语。可见诸葛亮是个很了不起的人。为何诸葛亮了不起?因为他能呼风唤雨,料事如神。在人们的意愿演绎下,诸葛亮甚至成了近神似妖之人。其实,就史实来讲,“隆中对”所预言统一中国虽未实现,但三分天下,三足鼎立却实未出他的意料。赤壁大战时,周瑜费尽心机,又是对黄盖使苦肉计,又是对蒋干使反间计,等诸葛亮用草船“借”来了箭,曹军也傻里傻气地将大船用铁链捆在了一起时,火攻计划却迟迟不能实施,因为老天不配合,只是刮北风。这时周瑜只有求助诸葛亮,于是诸葛亮在七星坛祭风,半夜东风骤起,黄盖火攻凑效,曹军大败。周瑜对此耿耿于怀,疾呼“既生瑜何生亮”,后来吐血而死。诸葛亮借东风虽无历史记载,可他七擒七纵孟获及平定云南后用当地官吏管理南中的事迹却在《三国志》中有明确记载。毛泽东说诸葛亮会处理民族关系,他的民族政策比较好,获得了少数民族的拥护。并赞叹这是诸葛亮的高明之处。诸葛亮一生英雄,常胜不败。建兴六年(228)秋,蜀、魏大军对峙于祁山,魏将孙礼得知蜀军缺粮,想装作运粮兵,车上不放粮食而载满干柴茅草,还把硫磺等燃料灌进去,等蜀兵来抢粮时就放火烧车。外面再以伏兵相应,把蜀军围住,必定大胜。诸葛亮见孙礼运粮于祁山之西,早看穿了他的把戏,嘱马岱引三千兵暗中潜入祁山之西,二更西南风起时,便在魏营南边放火,火借风势,魏军车队很快都燃了起来。马忠、张嶷趁机两路杀出,魏军大乱,死伤无数。再说那司马懿乃魏之顶尖大将,可总也斗不过诸葛亮。司马懿在武都、阴平之战中吃了两次败仗后,按兵不动,固守城垒,任蜀兵怎么叫骂,就是不越城池一步。这样对粮草短缺的蜀军相当不利,诸葛亮决定“引蛇出洞”,速战速决。于是蜀军连退两次,司马懿知是计谋,不敢发兵追击。诸葛亮又第三次退兵,司马懿想这回可能是真的了,经不住张郃反复请战,遂令发兵追击。结果还是中了诸葛亮的连环妙计,被杀得首尾难顾。诸葛亮一生谨慎,司马懿生性多疑,司马懿铁定就要中诸葛亮的“空城计”。他二人最后一仗是诸葛亮临死时,料想自己一命归天后,司马懿会趁机追杀,便授计领军杨仪:在自己死后撤退时,如司马懿赶来,就推出自己的木雕塑像吓阻追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