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论坛首页联系我们论坛帮助
>> 广交天下知青,同叙百味人生
搜一搜相关精彩主题 
湖南知青天下知青茶座天下知青茶座 → [原创]乡村随笔 婚俗

您是本帖的第 234 个阅读者
树形 打印
标题:
[原创]乡村随笔 婚俗
宇尘
帅哥哟,离线,有人找我吗?
等级:知青(VIP)
文章:267
积分:3787
注册:2008年1月27日
楼主
 点击这里发送电子邮件给宇尘

发贴心情
[原创]乡村随笔 婚俗

婚 俗

      在我下放的公社居住着瑶、汉两个民族,瑶族住山里,汉族住平地,两个民族有着不同的婚姻习俗。

      汉族比较保守,婚前,男女双方基本上没有什么接触,不象城里的青年男女那样一起游马路,逛公园,看电影,谈情说爱。他们婚前的一切事情,如相亲、提亲、下定礼等,都由父母操办。当然,那也绝不都是父母的意思,大部分还是代表着儿女们的心愿。下定礼后,双方的婚姻关系就基本确定,无特殊情况,一般是不会变动的,后面的事就是准备婚嫁,住的、用的、穿的、盖的自不用说,酒宴也是免不了的。要说有什么特别的地方,那就是开脸、对歌和哭嫁。

      一是开脸。新娘出嫁时,不仅要讲究衣着美,而且要讲究仪表美。仪表美主要体现在容貌上,如将眉毛修得整齐细长,将脸上的汗毛拔掉,使之显得光滑明亮,这叫修眉开脸。开脸的工具是一根搓好的细线,用它在脸上不停地滚动,汗毛便卷入线中而被拔出。但要对付较粗的眉毛,还是得动用镊子。开脸一般由新娘的母亲或年长一些的妇女来完成,别看,这还是一件技术活呢,不拜师傅,是学不到这门技术的。开脸能美化面容,可对于新娘来说,却要忍受疼痛之苦。不过,一生就这么一次,也不要紧的。一天,我到一位农民朋友家去玩,正好碰见他母亲在给即将出嫁的妹妹开脸。母亲坐在高凳上,女儿坐在矮凳上,女儿依偎在母亲怀里。母亲双手将线拉紧,在女儿脸上来回滚动,汗毛一排一排地卷入线中,裹着湿润的汗水。女儿痛得直叫,母亲边哄女儿开心边继续着手上的工作,就象哄三岁的小孩一样。开脸结束后,女儿泪花里带着一丝微笑,仍靠在母亲怀里不愿离去,母亲紧紧地搂住女儿,眼里也含着泪水。这是女儿最后一次在母亲身边撒娇,也是母亲最后一次对女儿的爱抚。

      二是对歌。新郎到女方来迎娶新娘时,须带来一支庞大的歌手队伍,新娘方也同样要准备一支应战的歌手队。歌手们各自簇拥着本方的主人公新郎和新娘,以门楼为擂场,摆开阵势。看热闹的,起吆喝的,围得水泄不通。先由新郎方开头唱一首,由此拉开对歌的序幕,新娘方紧接着回一首。然后一边一首,轮换着唱,不许重复。谁重复,谁就输了;谁没有歌回,谁也输了。唱的多是当地流行的情歌、山歌,后又时兴唱革命歌曲。开始是个对个,接着是群对群,歌声此起彼伏,一浪高过一浪,唱到跑调匡瓢处,老人笑得合不拢嘴,小伙子乐得前伏后仰,场面非常壮观。这样的对歌一般要二、三个小时才能结束。看着新郎那灿烂的笑脸,看着新娘那羞涩的笑脸,听着双方那粗犷动人的歌声,是既饱眼福,又饱耳福。双方的歌手都是女性,也说不清这是为什么,可能唱歌是女性的一种偏爱吧。据说,新郎方歌手如果对不过新娘方歌手,就不能把新娘娶过去。说是这么说,但百分之百的新娘是被娶走了。可见,对歌纯粹是一种热闹的方式。如果真象上面所说的那样,恐怕新娘是希望自己的歌手输掉的。

      三是哭嫁。新娘离开娘家时,要放声痛哭,哭得涕泪俱下,哭得气喘吁吁。这是一出精彩的独脚戏,围观的人都哑然不语,唯有新娘的哭声向四周飘荡,与前面那对歌的场面形成强烈的反差。新郎方的女人们劝着、搀着、拉着新娘上路,新娘一步一回头,边走边哭边数落些什么,那从哭声中挤出的土话,我一句也听不懂,但她那伤心的哭诉却是很感人的,似有与娘家生离死别的味道,往往有很多妇女都跟着流泪。我不理解,婚庆应是一件喜事,为什么会来得这么悲伤。一位农民大嫂告诉我,这不是悲伤,是感恩,是表达孝的一种方式,她数落的全是娘家父母生她养她,对她的恩德和好处。我由茫然变得恍然,我理解了新娘,我看懂了哭嫁。

      与汉族不同,瑶民们则非常开放,尤其是那些未婚的姑娘。某年冬季的一天,我到一位瑶族朋友家做客,刚进屋一会儿,就来了好多年轻姑娘,她们将火炉团团围住,有说有笑,并不时地用眼睛瞅我。朋友叫我过去烤火,我说不冷。其实怎么不冷,是火炉边已经没有我的容身之地。到吃饭的时候,姑娘们又把饭桌围得严严实实,连个空位都没有。主人叫我吃饭,我站在旁边傻帽,心想,人都坐满了,怎么上桌。经主人安排,我坐了进去,两边的姑娘将我夹得紧紧的,帮我斟酒,帮我荚菜,说一些调情的话,然后她们就哄堂大笑,弄得我怪不好意思的。后来朋友告诉我,他们瑶山就是这样,无论谁家来了客人(指男客),姑娘们闻讯后,都会过来凑热闹,有时一直玩到深夜。她们围住火炉,围住饭桌,就是要让客人从她们中间挤进去坐,客人如果不去,就会挨冻,就会挨饿。姑娘们往往通过这种方式来择偶,只要姑娘看中,客人同意,这桩婚事就算成了。但客人必须到瑶山来落户,因为瑶族的习俗不是嫁女,而是招男。

      姑娘们离去后,朋友还告诉我更加离奇的事情。他说,在他们瑶族,男女之间是非常自由的,他们在田间地头劳动之余,相互玩笑打闹之时,男人可以随便摸女人的乳房,甚至下身,女人也一样。晚上,他可以和其他女人睡觉,他老婆也可以和其他男人睡觉,相互之间都不干涉。他说,他们大队除支书外,其他大队干部每人都有几个相好的女人。所谓相好,就是可以同床。我问他支书为什么没有,他说支书五十年代在外面当过干部,接受了新思想。他说的这些习俗,其实是一种婚姻制度,叫对偶婚制。所谓对偶婚制,是指有一对确定的夫妻,以他们为核心组成一个家庭,但男女双方都各自可以找其他性伴侣的一种婚姻制度。恩格斯在论述原始社会的群婚制时,曾经说过,对偶婚制是群婚制的最高形式,由此而过渡到一夫一妻制。令我惊奇的是,在二十世纪七十年代,在我所在公社的瑶族聚居地,竟然还保留着这种原始社会对偶婚制的痕迹。

      瑶族朋友所说的这个情况,又从另一个侧面得到了印证。有两对知青曾经下放在这个大队,他们交了一些农民朋友,多数都是与他们年龄相近的。一次,两位女知青出山来和大家谈起她们在山里的情况时,特别提到找野汉子(即野男人)一事,说那些妇女朋友经常到她们家来坐,每次来就劝她们找野汉子,说你们都是二十好几的人了,正是最好找的时候,以后年龄大了就难找了。那些妇女朋友都是每人有好几个野汉子的,见她俩无动于衷,都替她俩着急。据她俩说,在瑶山里,找的野汉子越多,这个女人的身价就越高。对瑶家妇女来说,野汉子多是很引以自豪的。这样看来,她们与野汉子似乎是一种确定的关系,那就是亚夫妻关系。以此推断,找野老婆也应是如此。这两位女知青的话,进一步证明了对偶婚制的存在。

      一次偶然的事件,使这种婚俗遭到了严重的撞击。那年,大队一个姓赵的青年光荣入伍,临行时,与未婚妻依依不舍地分别。两年的义务兵役,时间并不是很长,可就在这两年期间,未婚妻与本队的张某发生了关系,怀孕了。赵某是土生土长的瑶民,他知道这里的婚俗。可他在部队接受了教育,他懂得,他与未婚妻的婚姻关系应受到法律的保护。他将此事向部队首长作了汇报,要求对破坏军婚者做出处理。根据他的诉求,县公安局发出了逮捕令,派干警到瑶山来抓人。可瑶民对抓人很不理解,认为他俩并没有犯法,反而指责赵某这样做不对。赵某未婚妻的母亲说,她女儿已到了这个年龄,赵某又长期在外,不能怪她女儿和张某。她说,结了婚以后都可以这样,何况他们还没有结婚。张家人更是坚决不依,抓捕遇到了阻力。公社得知此事后,提出了一个折中方案,意思是破坏军婚固然应当法办,但鉴于这是瑶族的风俗习惯,建议由公社负责对张某进行教育,并罚其到公社劳动改造一段时间。公安部门同意了公社的意见。可赵某不服,坚决要求按法律办事。县公安局再次发出逮捕令,将张某捉拿归案,后被判刑一年。习俗,终究还得服从法律。

      张某刑满释放后,发现老婆与同村的李某关系非常密切。本来,按照习俗,这是无可非议的,但张某现在不这么看。他认为,既然我和赵某的未婚妻不行,那李某和我的老婆也不行。于是,他多次向老婆提出,并多次警告李某,可他们对他的话不理不睬。一天,张某在喂牛时,看见李某大摇大摆地走进了自己的家门,进去后随手将门关上。张某立即赶回,可门被拴住,进不去。他大声叫喊,没人开门。气急之下,他抱住一根粗大的木头往门上撞,当他把门撞开冲进屋时,老婆和李某分别躲在左右两扇门后,每人操一根木棒,朝他劈头盖脑地打来,没有作任何防备的他,当场被打断一条腿。他告发到大队,大队未作处理。张某对此事实在是想不通,咽不下这口气,他找来一根绳子,上吊死了。李某和张某的老婆各被判了八年徒刑。张某之死和两人被判,一时在瑶民中产生了很大的震动,但事过之后,一切又恢复了往日的平静,男女之间还是你来我往,自由自在,他们仍然按照自己的习俗生活。足见,个人的力量是无法撼动沿袭千年的习俗的,哪怕付出死的代价。

      我离开农村已经三十多年了,我不知道那里是否还保留着这样的婚姻习俗,包括汉族和瑶族。

                               二零零九年五月二十八日于汕头


ip地址已设置保密
2009/5/29 22:25:10

一帖最多只能发二个栏目,请勿一帖多发!

夜深人静
帅哥哟,离线,有人找我吗?
头衔:夜深人静
等级:版主
文章:9284
积分:50629
注册:2007年7月24日
2
 点击这里发送电子邮件给夜深人静

发贴心情

   瑶族较为汉族开放,但宇尘兄所说的“对偶婚制”从未听说过,史料也无法查阅,估计只是个案的原始部落才会如此。

   旧时瑶族与汉人通婚,过去瑶民女权盛行,所以“招郎”较为普遍。招郎有两不辟宗、男从女姓两种。前者可以两边居住,这样更好照顾双方父母。后者从妻,男方倒插门后终身随妻,随妻姓,所生子女都要随母姓,完全脱离男方原有家庭。但女方要拿足一笔钱给男方父母“卖断”,这就是瑶民的母权制婚姻,所以,过去现在的重男轻女在瑶族基本没有。


来自儿时仰望星空的梦想,梦想的追寻和失落,天空中横亘的星河,光华璀璨却遥不可及。      月光下,宁静的湘江河畔,落水声打破了宁静,惊碎了月影,击碎了无忧无虑青葱岁月的梦……。
ip地址已设置保密
2009/5/30 12:57:15

如果您不会发贴或者不会发图片,请参看《入门帮助》,里面有详尽提示。

宇尘
帅哥哟,离线,有人找我吗?
等级:知青(VIP)
文章:267
积分:3787
注册:2008年1月27日
3
 点击这里发送电子邮件给宇尘

发贴心情
回复

瑶族较为汉族开放,但宇尘兄所说的“偶婚制”从未听说过,史料也无法查阅,估计只是个案的原始不落才会如此。

先谢过人静兄.

纠正一下,不是"偶婚制",是"对偶婚制".建议你读恩格斯的<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一文,里面有对原始社会的群婚制包括对偶婚制的论述.

ip地址已设置保密
2009/5/30 22:29:06

一帖最多只能发二个栏目,请勿一帖多发!


 3   3   1/1页      1    
湘ICP备05003987号

湖南知青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