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端阳杂记
记得小时候过端午节,家家户户都是自己包粽子。我外婆和我母亲都是高手,包的粽子四角尖尖,既平整又严实。我们三兄弟也不甘寂寞,学着包,但总是松松垮垮,几处漏米。想想那时,全家围坐在一起,嘴里吃着粽子,耳中听父亲讲屈原的故事,其乐融融啊。如今母亲年过八旬,无法动手包了,而这门手艺我至今仍没有学会,要吃就只好去买,惭愧啊惭愧。
小时还经常用五彩丝线裹小粽子,吊成一串,与几个邻家小孩“办九九”,呵呵,也是趣味盎然。
后来在怀化铁路分局时,看到湘西人包粽子又大不相同了。他们不是包成四角尖尖的,而包成圆柱形的,体积庞大,大概每个粽子有半斤重,当然啰,味道是差不多,技术含量却就谈不上了。
下放农村时,第一次过端午节我印象比较深。当地人有一种说法,端午节那天下水游泳,可以保证当年不被水淹死,所以会水的青年农民就到大队的水库去游泳,我们几个男知青也跟着去了。农民在水里是扑腾扑腾的狗爬式,这时候就显出我们知青的不凡了:蛙游仰泳潜游踩水,一个个象浪里白条,把农民们看得目瞪口呆。
现在的年轻人也许会不知道端午节与屈原的关系,我却是自小对屈原的事迹了如指掌,因为家里有几本关于屈原的小人书。上个世纪的70年代末,曾经有一部脍炙人口的香港电影《屈原》(郭沫若写的剧本),那部电影的思想性和艺术性都堪称一流,而我也是第一次看到了令人窒息的精彩绝伦的武打镜头。电影看完,我还写了一首诗抒发一下感概:
清醒①大夫人所忌,
孤掌难鸣何以依。
千里长堤毁于蚁,
轻信馋言必别姬②。
屈公刚直质最洁,
百折不挠尤为稀。
铮铮傲骨斗刀霜,
耿耿忠心神鬼泣。
注:①屈原自赋“举世皆浊我独清,众人皆醉我独醒。”
②典出“霸王别姬”。
80年时,我正在体会恋爱的滋味,可是我在怀化,她在株洲,只能靠两地书联络感情,于是在端午节又写了一首诗:
一岁端阳一岁情,
酹酒东流去水晶。
请得屈老做月老,
玉成天下相思人。
如今,一年一度的端午节,没有了与父母兄弟同包粽子的乐趣,没有了去水库或湘江游泳的劲头,女儿也不在身边,我们夫妻俩吃粽子成为了一种仪式,想来真有几分惆怅。
2009.5.2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