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唐志龙是我的好友.十多天前,曾来过电话给我,说是他写的一个长篇小说,经过修改,要发给我,希望能发在知青网上,给大家看一看,以便更多地听取知青朋友们的意见.
唐志龙是我们江永知青,下放在回龙墟农场. 我曾在知青网上代他发过稿件,并对他作过介绍.因为他在这篇小说中,附了《后记》,因此,我就不作过多的文字说明了.引其的后记如下,读了,便对他的创作意图,有了详尽的了解了.
唐志龙新作:长篇小说《留守远村》的后 记
《留守远村》第二稿改定之际,适逢我离开江永返城30年(我在那块热土生活了整整16年)。
上世纪60年代,江永县先后接纳了七千来名长沙知青。写一部反映江永知青生活的长篇小说一直是我的心愿。但总觉得难以找到一个适合的、新的切入口,故迟迟没有动笔。
我当年下放之地,有七八千人,大部份是瑶族同胞。那里先后下放了700来名长沙知青和200多名本县知青。知青们在青春勃发的年龄,曾有过战天斗地的豪情,也经历了风风雨雨,坎坎坷坷,并在摔打中成长了。《留守远村》中发生的故事,我锁定在上世纪60年代末期到70年代中后期,我觉得这一段时期是知青开始思考和初步成熟的转型期。
《留守远村》有许多关于知青“苦难,”包括“心灵苦难”的叙述,但我注意用一种凄美的诗意笔触去描述,侧重表现他们在心灵的挣扎中自强,最后成为远村独立的一棵树。
《留守远村》写了知青与当地人结婚的3个家庭与一起恋爱悲剧,其中有融合,也有破裂。对他们婚恋本真的叙写,是我的一次尝试。
我注意了交叉运用知青与农民的视角再现当时的情境。我发现,许多事用农民的视角观照,可能会写得丰满些。
《留守远村》所撷取的人和事,并非完全虚构,大都是发生在当时江永知青中的真实。
书中主人公、教师苏仲恒与学生感情水乳交融的描述,联想现时乡村星罗旗布般崛起的“希望小学”,颇多感概。
《留守远村》的修改过程中,好几位朋友对拙作提出了很好的修改意见,在此一并表示诚挚的谢意。
2009年8月于长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