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论坛首页联系我们论坛帮助
>>  
搜一搜更多此类问题 
湖南知青个人专栏知青个人专栏东方之河专栏 → 外 婆

湖南知青网历年论坛链接:2006年 2007年 2008年 2009年

您是本帖的第 132 个阅读者
树形 打印
标题:
外 婆
东方之河
帅哥哟,离线,有人找我吗?
等级:版主
威望:200
文章:4250
积分:101200
注册:2007年4月12日
楼主
 点击这里发送电子邮件给东方之河

发贴心情
外 婆

外 婆

        又是一个清明.
     风和日丽,正是踏青的最美时光;而我的心是难以开朗,难以有好的心情去赏春的.
     走向郊外,走向外婆的坟茔;坟茔未到,泪已先流......

     32年来,我年年是如此的为外婆心碎流泪的......
    
     32年了,外婆就孤寂寂的守着这孤零零的山头,任风吹日晒,雨打雪飘,她老人家就这么安祥的睡着.因她一辈子经历的风霜太多,再多的苦难对她来说都算不了什么.她以她如海的慈爱善良和包容,感化教化着我和我的兄弟姐妹们,使我们能象一个人那么活着,是的,就如她那么象一个大写的"人"字活着,就真的够了.她把她的一生演绎成了中华民族优良传统的最感人的一幕.当我一步一步的追寻她的足迹,追忆她的慈爱,我竞感到我的词汇是那么的苍白,无以言表,以致多年来想写一下追忆她的文字,竞无法提笔.
     32年了,今天,我要用最质朴的语言<用任何华丽的词藻,尽管我还擅长堆砌这类词藻,都是对她老人家不敬的>,为她写出如下的追忆------
     外婆刘氏,阴阳今年足岁96.她祖上也算是一个书香门第.外婆漂亮聪惠,会棋琴书画,也能女红操持.至北伐与农运高涨之时,家道正式破败.她17岁时就携着已守寡的她的母亲我们的老外祖母,勇敢赘迎一深爱她的同村青年,也即我的外公.外公在事田耕之暇,也以摆渡来补贴家用.可当我母亲来到人世不到两岁时,外公因患当时的不治之症,自投河而逝.外婆从此就祖孙三女相依,再没二嫁.
     外婆凭着她的贤惠与善良,赢得了族邻的敬重,田耕之事都由族邻帮着料理,她又以她祖传的诊治肝炎的秘方,医病赚点贴补,维持家用,一直供母亲读到相当中专的中师学校毕业.母亲在城里找了份工作,与我父亲结婚后,外婆就这么的一直为母亲精心的抚育着我们先后来到人世的姐弟五人及伺奉着她的母亲.因我父亲也是两岁丧父,三岁时却母亲再嫁,我们姐弟都没见过祖母,所以我们都习惯称外婆为婆婆.
     我父母亲都在忙着教育工作,很少顾及子女.我们都是婆婆一把屎一把尿,缝补浆衫拉扯大的.一个大家子,生活困窘不说,这照料之事又是何等的辛苦?婆婆每天都是早上四点就起床,外出把一天的菜蔬算计买好回来,边做饭,边一个个的把我们唤着起床,该穿衣的她就赶紧着一个个帮着穿,该早晨读的就催着读书,她最后就去照料已卧病在床的她的母亲.她就这么开心的看着我们吃早饭,一边为她的母亲喂饭送药,她很难与我们同桌吃.我们每餐都是把桌上的吃得所剩无几,现想起来,婆婆待我们读书走后她吃了些什么?接着,她老就要拾掇与打扫,搓洗衣服,那一大桶的晾洗衣服是要提着走到很远的郊河边的.回来晾晒后,她就缝缝补补破衣,扶着她的母亲散散步.然后就是做中餐晚餐.她既要算计着油盐酱醋的花消,又要使我们几个正要吃着长身体的谗小子吃饱吃好.时有断粮,她就会招唤乡下的亲属送来南瓜红薯之类的掺和着维持下去.在那最闹饥荒的60年代初,我们的记忆中是没有挨饿的.吃过了晚饭,婆婆就要催促我们把作业认真做好.那时的电灯昏亮,我们几个都在不同学年的读书,她就自摆桌板,自做小煤油灯,让我们都有一个自己的作业空间.她看着我们做作业,就一边巴哒巴哒的抽着水烟壶,一边灌述着:人之初,性本善...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张公能百忍,家和万事兴...敬老尊贤,折枝让路...等等她的为人之道和感慨.我们也就在不知不觉中受到感化,虽听个一知半解,但从她老的嘴里吐出,我们都是感到特别亲切和神圣,不亚于又上了一堂必修课.等我们睡去,她老吹熄灯,总是在二更天了.她老就是这么几十年如一日的为我们辛劳着.
     她爱我们,爱这个家,也爱着一切与她交往的人.乡下亲戚来了,她总要招呼着弄上一点好吃的,就是客人再要来去匆匆,她都要到餐馆去买一碗面条算作留客吃饭;我们居住的巷子那时养的狗多,一些陌生人不小心走进这巷子被狗追得凶,她都要急着开门把他们接进来,喘息一下,她去把狗撵走.特别是半夜时分,她肯定是最快的去赶狗的一个人.每逢过节时分,凡向她祝福说好话的,她都要多少送点礼物,就是遇上来乞讨的,她哪怕只剩最后一口饭最后一分钱,她都毫不迟疑的送出去.她与我母亲生日相差不几天,她总是劝谢来客,她是不做生日的,要来,就让客人来为我母亲做生日.其实,她这么做,一是省了客人的礼物,二是自家也节省了一次.她一辈子想到自己的太少了.
     在婆婆的呵护下,我们姐弟几个都逐渐长大了,要飞走了,这是她最欣慰与最伤感的事.在那么个年代,我们前三个大的都下放了农村,后一个弟弟当了工人,一个弟弟当兵去了.而这时,她老已病入身体了.记得我那年下放时的清早,我们几百号人挤在广场,她老就拖着病体赶了过来,许久许久的对着我挥手,她那忧郁难舍的眼神和飘飞的白发,已永远的嵌在我心的深处.虽说婆婆把她几个孙子都看得一样重,但按世俗所说:娘重满崽婆重长孙.我知我在她心里没说出来的分量.我在乡下的任何喜怒哀乐都牵扯着她的心.我因读工农兵大学没能如愿,一时兴起,写了个万言书的投诉,她听了看了,就哭了个三天三夜.她每年都要为我去几次庙宇,向菩萨跪拜,求个上上签来祝福我.可签是好的,但就是菩萨没有显灵.婆婆自己都陷入了困惑之中.她不久就真病倒了.我一年难得回来看她一次,而每次,她都要抖抖的从小手绢包包里解开给我几个路费钱,煎几个鸡蛋为我送行.并说菩萨已保佑我会有大的出息.在真正困惑的年代,菩萨真是自己都感到困惑的,但我深知婆婆的那一片良苦用心,比天高比海深.婆婆真病倒的那年,我刚好被抽调回城搞一个中心运动,使得我与婆婆朝夕相处.我们婆孙俩最动情之处就是到餐馆去买回一碗面条或水饺什么的,你夹着给我,我夹着给你.推来让去,直到凉了,直到婆婆说我老了有病了吃不下了,直到她慈祥的快慰的看着我把大半的东西吃下.婆婆的病在今天看来不算啥病,就是腹膜肿之类的,她也不太愿去求医,情愿每天敬敬菩萨,说菩萨也会保佑她的,实际上她是想为家里省上几个钱.痛得不行时,就叫我替她摸一摸揉一揉.她也倔犟的不想哼叫出来.她这病整整折磨了她四年,在最后时光,她的腹部肿涨的凸起很大.我就只能从背后抱着她,给她轻轻的揉...揉...在似乎看到天堂的那一刹那,她微笑着并无痛苦的闭上了眼睛,无声无息的倒在我怀里,永远的去了......
     我不知婆婆去世时我是怎么痛苦着过来的.
     我精心为她选好了一个山地,让她的坟墓朝着她出生地的方向.
     她去世后的第二年,我终于考上了大学,圆了我的梦,也了却了婆婆平生的一个遗愿.我不信菩萨,但我仍把我的这个圆了的美梦归于婆婆在生在阴的庇佑......
     每当我清明时节拜俯在婆婆坟前的时候,我总是重复着一句话:我能做个堂堂正正的人,我能每天潇潇洒洒的活,就是婆婆您老给了我受用无穷的品行美德善良的教诲,而我,却难以再回报和伺奉您啊!
     流不尽的泪水,洒落在坟前......
     烧上一把纸钱,让我的哀思,就如这飘飞的纸烬,一半潜入黄泉,一半直飙天堂......


对自己走过的路从不后悔,最多,在必要时,回头看看.
ip地址已设置保密
2009/5/13 15:02:22

 1   1   1/1页      1    
湘ICP备05003987号

湖南知青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