谨以此文悼念2008那一灾难的日子
祈福在路上
宜君
2008年5月12日大地震时我们正在旅行的路上,因为都在大山里转,对外界的消息不那么灵光。傍晚时分,当我们到达一个目的地,刚走下长途汽车,就接到一连串的电话,家人、朋友第一时间地关心我们身处何方,有没有危险。因为,我们行走的大山与四川震区相邻,也曾经是九十年代的地震区。所幸,我们所在的区域并没有发生灾情。但曾经的经历使这一片土地上的人们感同身受,一路上,他们都特意指给我们看,当年地震后,由政府及各界援建的新城和新房,他们因而对四川震区人民也更多了一份关爱与祈祷。
在我们到达丽江古城时,正开始三天的全国哀悼日,5月19日下午2点28分,玉龙雪山停车场上,数十辆汽车同时按响了喇叭,景区所有的游人和工作人员在喇叭长鸣中为地震中逝去的人们默哀。那一刻,丽江在经历了整整一个星期的大雨后开始放晴,轰鸣的喇叭声直上云霄,直震得太阳从厚重的云层中露出几缕阳光,令雪山也动容。
从那天起整整三天,丽江风和日丽,正是可狂欢的好天气。然而,从古城的四方街到玉河广场,从曾经喧嚣放肆的酒吧街到悠悠古乐的表演场都是一片静默……5月20日那一夜,玉河广场上呼啦啦聚起了一大片身穿民族服装的人群,问其中的一位阿奶姆(大妈),她告诉我们:今晚他们要按纳西族的习惯,为逝去的人放河灯。她还告诉我们,放河灯是他们民族传统的习俗,用以对逝去亲人的悼念和对活着的人们的祝福。往年他们都是在七巧节或中秋节放河灯,但今年他们要提前为震区的逝者送去祈福。我们问:你们来了多少人啊?她说:全城的人恐怕都来了,大概有上万人吧。
果不其然,沿着玉河流入古城、流经四方街、再流向远方的一条条河道两边,早已排满了当地的村民,一色的裙衣坎肩的民族妆饰,一脸的认真与虔诚。几个小伙子正在分发河灯,姑娘们则依次点燃一捧捧荷叶上的蜡烛。这其中有年迈的阿奶姆,也有稚气未脱的学生小娃,烛光闪闪罗列两岸,照亮了祈福的人们,也点燃了为四川灾民祈祷的心声。
丽江的天色黑得晚,正在祈福的人们等待天渐暗时,从紧临河道旁安静的酒吧间里传来了由低到高,由弱到强的歌声:轻轻地捧着你的脸,为你把眼泪擦干…… 紧紧地握住你的手,这温暖依旧未改变……我们同欢乐,我们同忍受,我们同风雨,我们共追求……歌声传出楼道,很快得到河边上,特别是站在村民们身后越聚越多的古城游客们的应和。不知什么时候,聚拢来的一些游客拿不到河灯,却找来了许多蜡烛,也纷纷点燃擎在手上。突然,有人带头在河这边高呼:“中国加油!四川加油!”很快,对面也传来:“中国加油!四川加油!”的应呼声。一时,口号声、应呼声此起彼伏,如同往日酒吧间的对歌。最有意味的是,先呼的是普通话,后来则加入了当地方言、四川方言、云南方言,虽有点杂乱,却情绪高昂。
当地时间八点半左右,天全黑了。一声哨响,一声吆喝:放河灯了!村民们一边祈祷,一边将一盏盏河灯放下河道,不一会顺水漂荡的河灯连成了片,闪闪烁烁,摇摇曳曳,在黑黝黝的河面上浮起了一条绵延不断的火龙。有人在问,这玉水河流向哪里,飘荡的河灯会流到哪?一位年长者肯定地回答:冰清玉洁的雪山之水会流到长江,一江的灯火会送去我们的祝福。
看着河面上飘飘荡荡的河灯,听着周围人们热切的议论,感染着溶入这民俗中的铿锵呼号,我庆幸我们能在旅途中赶上这么一场有意义的仪式,让我们深切地体会到,什么是万众一心,什么是众志成诚。愿这河灯如当地民谣所言“一放三千里”,祝福灾区人民“重建家园甜如蜜”。
写于2008年6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