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饭后群众演员开始安排有序步入教堂,尖形屋顶下的教堂的大厅里早已布置成西洋式婚礼大典的模样:圣父、圣母和圣子的画像悬挂在黑色十字架的两旁,神甫的讲台傍鲜花锦簇;教众的席位分成两边,中间留出长长的过道,过道的两边是白色的纱带牵起的圣洁的花篮,前门是一个花环绕成的拱门,新人们将从这个拱门里走向婚礼的殿堂。
我们开始自由入座,但很快这种自由入座的格局就被一副导演模样的年轻人进行调整。我们四个男子汉被调开,搭配到一些女士和年青人中间去,这种调配我们理解成:参加婚礼的嘉宾要像一家子一家子来祝贺的模样。我的左边是一男一女两个年轻人,他们戏言说导演叫他们装成一对,要我当他们的父亲,我看这年轻人想象的应该没错。但我还发现,几个其貌不扬的老者被安排坐到最边上去了,谢天谢地,我还没有被导演看成影响环境美观的那一类!
电视剧的拍摄确实是一个系统工程,我们进去后他们还在不停地忙碌。导演、副导演们拿着对讲机叫嚣乎东西、呼唤乎南北;摄影师和灯光师抬着沉重的铁器挥汗如雨,强烈的照明灯烘烤着他们打着赤膊的皮肤;场记、化妆师们也忙前忙后,一丝不苟。下午3、4点钟,几个主要演员才进入视野,最引人注目的当然是年轻漂亮的女主角、今天婚礼上的新娘;新郎也是个帅气十足的小伙,灵秀得有点像陆毅;其他什么伴娘、岳父、神甫和矛盾冲突中的其他角色,一一现场亮相。
经过细细地描眉、粉黛和用针线临时缝合衣襟以后,拍摄正式开始。
我们没有看到剧本,无法知晓本剧的全部内容,但从剧情来看,似乎又是讲现代家族的恩怨、情仇,这样的内容总觉得似曾相识。从小朋友唱“小燕子穿花衣,年年春天到这里……”看是新中国大陆的故事;从教堂婚礼的习俗来看又像是香港或台湾的事情;再从故事的跌宕起伏看又有点像旧中国三十年代的上海滩。今天已经拍到51集的第17场景了,应该接近剧目的尾声,好像由于情仇而大闹婚礼现场的过程中又出了人命,新郎嘶叫着冲出教堂的大门,再一次演绎人生故事的深谷和巅峰……
摄制组从导演到一般工作人员都很年轻,但他们的团队精神、敬业精神和精益求精的工作态度着实让人心服。几乎没有一个镜头是一次成功的,往往要重来5、6次,有时我们低语:演员怕莫都搞“宝”了,找不到感觉了。听到一句“OK!过!”的声音,我们都如释重负!
太阳西下,满教堂的人都已经精疲力竭,又没有发矿泉水,群众演员早已昏昏糊糊,参加唱歌的小孩们有的忍不住哭了起来。此时导演指挥群众开始力不从心,小孩们经过连哄带骗,搞了好几遍才有气无力地唱完了那支他们自己也不知道什么句子的歌。
最后的镜头拍完已经晚上8点40分,黑暗中吃饭多年没有经历过。回到家中已10点过后。这天从清晨5点多出发到夜晚10点多归来历时17小时,两盒盒饭,一顿早餐,于此而已!
我估计,今天剪辑后的电视剧片段不会超过5分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