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论坛首页联系我们论坛帮助
>> 广交天下知青,同叙百味人生
搜一搜相关精彩主题 
湖南知青天下知青茶座天下知青茶座 → [原创]无言的结局

您是本帖的第 1065 个阅读者
树形 打印
标题:
[原创]无言的结局
尾巴
帅哥哟,离线,有人找我吗?
等级:知青(VIP)
文章:315
积分:3950
注册:2007年4月30日
21
 点击这里发送电子邮件给尾巴

发贴心情

ip地址已设置保密
2009/5/13 11:32:57

请关注《公告活动通知》栏目,里面有新的内容

尾巴
帅哥哟,离线,有人找我吗?
等级:知青(VIP)
文章:315
积分:3950
注册:2007年4月30日
22
 点击这里发送电子邮件给尾巴

发贴心情

ip地址已设置保密
2009/5/13 11:33:13
云鹤
帅哥哟,离线,有人找我吗?
等级:知青(VIP)
文章:183
积分:1190
注册:2009年5月1日
23
 点击这里发送电子邮件给云鹤

发贴心情
如此动人好读的言情小小说,在知青网还少见,浩宇兄爆一冷门,可谓性情中人的赢家,好文,拜读之后还盼新作品。

宁静致远,觅寻快乐度夕阳。
ip地址已设置保密
2009/5/13 13:06:34
尾巴
帅哥哟,离线,有人找我吗?
等级:知青(VIP)
文章:315
积分:3950
注册:2007年4月30日
24
 点击这里发送电子邮件给尾巴

发贴心情

青春总失去莫明
只想情谊能共永
只想相爱永莫停
真心能随年月证

---摘自<<电视剧难兄难弟主题曲>>

初读<<无言的结局>>,由于是在颇爱传统忆旧又颇有些许名气的<<湖知网>>上,所以,我读时多看史迹,少言言情,结果用长沙话讲,好象冒运到味。

正如许许多多英雄知青般或者知青英雄般,浩宇兄回忆甜润苦涩初恋时,还得硬着头皮跟帖说,为表达主题,帖中写有一段40年前纯朴友情的故事。是啊,为表达主题,青春少年友情纯朴了,不过,用情谊二字更为确切罢,谈情谈情原是美,如何。

今天闲暇清静,我将<<无言的结局>>复印移至白纸一般的备份记事本上,将文章删头去尾,细读慢琢,一气呵成读了,读懂了,原来如此,这只不过是一个俗而又俗、俗不可耐的现代青少年的早恋自白书吗?

“那冒缘分喏”。老人遗憾罗!我们遗憾吗?

有缘无份,平淡说来,只是要将头尾删去,如此而已。



(点击按钮  即可播放)


(<<难兄难弟>>
电视剧难兄难弟主题曲
(罗嘉良 吴镇宇 宣萱 张可颐)

(罗)人情人情如做戏
有真心假意地
(吴)从前从前如梦去
太多的不堪记
(宣)无人无人能做到
这一生都趣味
(张)悲悲喜喜常换转
有一些都优美
(合)ah
青春总失去莫明
ah
只想情谊能共永

(吴)情人情人常念记
我一心痴醉地
(罗)为何为何难共对
太伤心皆因你
(张)谈情谈情原是美
两相偎相靠地
(宣)情缘情缘难顺意
有一些不应记
(合)ah
只想相爱永莫停
ah
真心能随年月证



ip地址已设置保密
2009/5/17 11:37:12
尾巴
帅哥哟,离线,有人找我吗?
等级:知青(VIP)
文章:315
积分:3950
注册:2007年4月30日
25
 点击这里发送电子邮件给尾巴

发贴心情
以下是引用浩宇在2009-5-9 10:59:49的发言:

无言的结局

   69年1月3日,我们班几个同学聚集在彭同学家,光线暗淡的小屋里,我们围着烘罩坐着,寥寥数语只是商议如何结伴同行,究竟到华容还是到资兴,实在说不出哪个地方好些,最后决定去华容也只是随学校的大队伍走罢了。

   屋里煤气很重,我不时地起身走动,显得焦躁不安,同学们却相对平静,没有笑语,没有叹息。

   我跟他们说:“我必须回去跟父母道别(父母在外地)要过几天才能回来。”另外我还有一句话没说,我必须把我的决定告诉她,因为她一直在关心我的去向。

   她是长沙一所中专的学生,那学校处在半停课状态,只有部分学生留守学校。正是吃晚饭的时候,我很快在食堂找到了她。

   “洽饭冒?”没等我回答她便拿起盆子打好满满一盆饭菜送到我手上。

   “肚子饱,不想洽。”我不痛快地说。

   “是吃饭的时候,怎么洽不进。”她疑惑地望着我说,我只好慢慢地一挑一挑洽起来。

   “快点洽,饭会冷哒。”

   我瞥了她一眼,忽然发现她旁边有两个男生,其中一个瘦高个子皮肤白皙。啊,又是他,这个小白脸,干嘛老缠着,心里顿时冲出一股无名火,我把手一摊说:“我不洽了。”

   “不洽哒?浪费粮食啊!”她急了,冲着我就一句。

   “什么浪费粮食,不洽就不洽!”我提高声调,猛地将饭盆往桌上一砸,饭菜匡哒一桌,我遂起身甩手而去。

   “不洽算哒,莫跑洛。”她边喊边追。

   我已走到校门外,听到她还在追喊,情不自禁地放慢脚步。她气喘呼呼地追上来说:“你以前不是这样,不洽就不洽撒,我是怕你饿啊!”我没答话。

   她无奈地说“同学笑我的饭盆子给砸扁了。”

   “谁说的?那个小白脸?敢当我面说我就冒他一砣。”

   她知道我不是那样蛮撞的人,但还是解释说:“他(小白脸)和她同年级,都是校篮球队的,学校没课上又没多少人了,他好像就来得多一点。”

   她拉着我的袖子盯着我说:“今天你怎么啦,一定有事要跟我讲。”

   “我要下乡啦,你说急不急。”我叹了口气,把这几天的情况和下乡决定全吐了出来。

   她不时地安慰我,我俩边说边沿着学校旁的乡下小路走去。路两旁的蔬菜地泥土飘香,小土包上树木杂草包围着几栋土砖房,窗外散落微弱的灯光,再远一点有一口鱼塘,一棵早已落叶的老树,旁边一栋破旧低矮的土砖屋孤独而没有声息,惟有一群麻雀叽叽喳喳的像是呼唤同伴归巢……

   这儿,就是她的家。

   由于一些原因,她们搬到这农舍居住。在她家我们围着一炉火,谈下乡的事,谈中专毕业分配,重复聊着过去的故事,肚子饿了,又弄了点洽的,直到很晚我才离开。

   第二天我赶到外地父母单位,父亲已被揪斗,母亲战战兢兢维系家庭,宿舍外墙上尽是批斗父亲的大幅标语,弟妹们过早地没了欢笑,惊恐地不知所措。哪儿也在动员下乡。父母知道下乡是不可逆转的,只是跟我准备些旧衣物,嘱咐要和贫下中农搞好关系,力所能及做事,自己照顾好自己。随后几年我们家一共有四个子女下乡,那段日子无疑是父母最担心最难过的日子。

   等我回到长沙,大批的下乡的同学已于1月8日走了,水哥对我说:“不是等你,我们也早走了,下一批1月14日。”他们没丢下我,这使我好感动的,现在我还十分留念我们同时下乡的7个同学在乡下朝夕相处的日子,直到6年后,我最后离开乡下时,生产队会计账户上还是一个户头 — 长沙知青。

   她从不穿军装,平时她喜欢穿(也不是很显眼的)花衣服,14日那天她穿着花布衣系着红围巾在清一色的黄蓝制服里,显得特别起眼、靓丽。她给我买了一些必备的生活用品和一包点心,用网袋和一个大脸盆兜着,还有一个封面印有“红卫兵”三个字的日记本,本子里夹着她的两张近照,扉页留下她清秀的字体,末尾一句是:严于律己,宽于待人,保重身体,早日归来。说实话,当时我就对“早日归来”这句话感觉相当沉重,对“早日归来”的美好祈愿并没有信心。

   我告别了我的嗲嗲娭毑开始了新的征程,只有她送我一起到了二中,操坪里有很多人却没有走的动静,也没有遇见同伴,一打听,原来去华容的日期已改为1月18日

   那些日子,每天不是我去她家就是她来我家。她很勤快,以往每次来见我有家务事总要帮忙搭上一手,有时跟我嗲嗲娭毑聊上几句,两老熟悉她喜欢她,这回她见我在屋里升火搞得满屋是烟,她连忙说我最会发(炉)火,便接过扇子提起火炉在外面升起火来。几分钟后提着通红的炉火进来了。娭毑禁不住当面夸起来:这同学就好,又高大又漂亮又能干。我担心老人说多了搞得她不好意思,把娭毑拖到一边说:“你老莫讲哒,我早就跟你老讲过我是下乡的,她将是城里有工作的。”

   “那冒缘分洛。”老人小声地自言自语,脸上流露出遗憾。

   临走的前一天晚上,她匆匆过来对我说,学校要她明天到H市去,因此不能来送我。就要分别了,我突然感到很不是味。

   我俩在外面走着,多少次在林荫大道,在小巷里,在乡间小路上。但这次的感觉大不相同,马路上行人稀少,茫然地走,默然不知哪里是要去的地方,昏暗的路灯照着浅浅的影子,寒风吹来,很冷。我执意送她到她家门口,要分别了我们似乎没有分别的意思,我感觉心跳得特别快,有好多话要说又不知如何表达此时此刻的心情,半响,结结巴巴冒出一句:“你真好,如果我不下乡……。”

   “如果?你不会回来吗?你肯定会早日回来的!”她的话总是充满温情而善解人意。相比之下我感觉自己说得有些俗气、多余。

   我不好再说什么,脑子里稀乱的,直到她拉着我又往回走。

    天公也有意捉弄,一会儿北风夹着雪籽呼啸而来,吹得全身冰凉。不能再走了,我担心她受冻又要送她回去,但她坚持要独自回去。她握住我的双手久久地凝视着:“你到了华容一定要来信呀!”这句话她已经重复了几遍。

   回答是绝对地肯定“好嘞,会来信的,怎么会忘记你呢?”

   然而我没有守约,下乡后我一直没给她写信。

   我虽然知道她毕业后分配在s市的某个大型企业,但却不愿意刻意去见她。91年我到s市参加企业负责人会议,会议之余便抽空到她厂,那个厂蛮正规蛮气派。蓦然回首,她早已在厂门口等着,我看见她老远就在扬手,她不再是穿花衣服的年轻女生,此时的她身着工作服,头戴安全帽,显得清爽干练。她告诉我她任厂技术部主任工程师,家里……

   参观工厂,听她介绍设备及生产情况,因行业不同所学专业各异,我不感兴趣;轰鸣的机器声冲淡了回味往事的气氛,我有些踌躇,思绪飘零,感觉此行差矣,不如留住回忆比见面要好。

   临别,她送我一程,闲谈中像是不经意似的突然冒出一句:“你说下乡后给我写信,怎么冇来信呢?”

   我沉默着,她接着补上一句。“我知道你不会给我写信的,这就是你的性格,但没想到你会来看我。”她轻轻地说着,把头稍稍偏了过去。

   我没有回答,我真的讲不清当时为什么没有给她写信……


附被删头去尾部分:

下乡40周年系列文章之一

   今天是我下乡40周年纪念日,与此相关的一些事,一件件、一幕幕清晰地呈现在眼前,令人深思、令人感叹。

   记得68年下半年,工人宣传队进驻学校,大规模的红卫兵运动已进入尾声,复课闹革命有一日没一日的流于形式,随之而来的是间断的枯燥无味的政治学习。我们是68届的,照理是毕业了,但大学的门早已关闭,剩下似乎有三条路,下乡、待业、招工。那些日子的课堂学习班上,工宣队和政治老师只是说“一颗红心,两种准备”,除了下乡可能性较大以外,没有其他好消息,同学们心神不定,三五成群的猜测着种种可能的去向,也有人说某某工厂要招多少工,某某机关要补多少员,不言自明纯属道听途说聊以自慰。

   命运啊!到底向何方?临近年底形势已经完全明朗,大家心中明白只有下乡一条路了,随着老人家发出知识青年下农村接受再教育的号召,下乡已成定局,有的地方有的学校已有人先行一步。城里气氛压抑得很,整个社会都在动员,居委会的人多次上门催促。更可恼的是我家隔壁住着个居民小组长,留着短发、一张蜡黄的脸,嘴里刁着纸烟,手里端着茶杯,不男不女阴阳怪气的,根本无视我家嗲嗲娭毑年迈多病,一天上门串得好几次,催促我下乡,顺便要东要西的,搞得我晚上都做恶梦,唉,真的呆不住了,只有下乡的命啦!

......

   也许因为乡下日子过于辛苦沉闷,要操心的事情也太多,心情压抑有些透不过气来;

   也许因为前方的路太凄迷,周围的同学一个个地招工招生离去,而自己返城的希望却一次次泡灭;

   也许因为如她所说的性格使然的缘故,我理解为不愿追求自己认为没有答案的事情,深信忘却其实更美好;

   也许因为上山下乡本身就是无言的结局,让人不明就里,找不到理想的归宿和有意义的答案;因而随之发生许多事也注定是无言的结局,淡淡的没有颜色,静静的没有浪花,默默的没有声响。

   40年过去了,仿佛一切都已随风而去,然而一旦提起却猛然发现,那个年代,那些事儿早已深深的留在记忆里萦绕不退,从来不曾忘却。

            (此帖写于2009年1月18日,今应好友要求发此帖)




ip地址已设置保密
2009/5/17 11:37:29

 25   5   2/2页   首页   1   2    
湘ICP备05003987号

湖南知青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