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媳妇经-------家娘是妈 一张鲜红的结婚证把老公和我捆绑在一起,家娘成了我的第二个妈——非血缘母亲。“爱屋及乌,”在把丈夫当成最亲近的人之后,我自然待家娘如同亲娘。但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要想做到让家娘满意,还必须得有实际行动,而且还得是真心实意。 撤开嗓子喊妈:矫情 第一次把“阿姨”转口喊为“妈妈”,着实有点难以启齿,憋了老半天才发出了“妈”字音节。久而久之,这“妈”的喊叫声便成了亲情的联接,不但喊得顺溜,亲切自然,甚至还是调剂婆媳关系的秘密武器——每每在不好说话的时候,一声亲昵的长长的略带撒娇和矫情的“妈妈吔”可以化解许多的尴尬。得到的回应是,家娘如待小孩般地在我的脸颊上轻拍,说:“我的好媳妇吔。” 挽起胳膊上街:亲密 挎着家娘的臂膀走路,已是我二十多年的习惯。年轻时的小资动作,经常让我家小姑子看不过眼,却又无法效仿。这小资表现可不是学得像的。虽然小姑子与家娘是血缘的承袭,可身上没有时尚的元素,行为只能保守,关爱之情仅靠言语表达。不像我,嘴巴喊得甜,还辅以身体语言“双管齐下”。这让家娘很受用。当有人误解我们是母女俩的时候,家娘便会骄傲地告诉别人:“这是我媳妇哩。” 敞开心扉谈话:痛快 能否相处的好,在于交流和沟通。家娘是直肠子,碰上我这急性子,倒也合得卯榫。 哪个做娘的都希望儿子媳妇好——这是我的看法;媳妇和女儿一样——这是家娘的认为;我和家娘的共同愿望——家里一切和顺。在这样的基础上,我们交谈尽可以畅所欲言,想说就说,无顾虑,不见外,因为出发点是好的,言语轻重不计较,也就没什么意见可生,即使有不同看法,也不影响关系。况且,家无大事,非原则问题,上下无所谓,没必要理论,更没必要往心里去,求大同存小异则可。 打开荷包抠钱:迅速 金钱往往是婆媳矛盾产生的导火线。 按长沙习俗,“三节两生”(春节、端午节、中秋节,婆婆和公公的生日)是一定要随礼的。特别是老人的生日一定要记得,倒不是家娘在乎一点礼物,而是在乎这种形式,说明晚辈心里有他们。 对待钱物,在娘家与婆家的处理上我一向注意“一碗水端平”,如有厚此薄彼的情况发生,宁愿砝码偏向婆家。一般情况下,我看见适合老人的用品都是买两份,尤其见有家娘喜欢的东西,更是马上抠钱。就因为我与家娘相处时掏钱比较爽快,老公暂时还没留私房钱的念头,他说没有必要。我把他的话外音理解为,方便接济父母家用是男人留私房钱的理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