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找到了40年前长沙知青的历史文物
今年4月5日,我在忘言阁网友的《知青文物---保存了三十四年的收据》一帖中,跟帖说过:“非常遗憾,当时本人招工上来什么都没要了,更没想到40年后会有个<湖南知青网>,所以无”历史文物”献给各位网友,但不知与我同下乡的堂弟是否有此良苦用心?”
谁知“五一”期间,我在家翻箱倒柜、清理旧物,竟然在一捆旧书信中不仅找到几封农村干爹的来信,而且还找到一份由“长沙市革命委员会下乡上山支援农业办公室制”的《长沙市下乡上山知识青年登记表》。真是“踏破铁鞋无觅处,得来全不费功夫”。当时,我的心情不亚于哥伦布发现新大陆,因为它是40年前长沙知青的历史文物啊!特请同事帮忙电子扫描附后。
当时,我与大弟弟(他是1964年下放到江永县的,才15岁)两人都是由街道组织下放的知识青年。这份表是街道办事处发给我们家填写的,其“填表说明与要求”注明由家长填写。父亲填写好我们兄弟二人的表交上去了(后来也可能进入了个人历史档案,我们自己无法看到),无意中留下了这份空白表至今。但有一点尚不明白:我们通常都是讲“上山下乡”,该表却是“下乡上山”(如果是印错了,那就象错版人民币一样珍贵)。
该表的上方印有“最高指示”三条:1、知识青年到农村去,接受贫下中农的再教育,很有必要。2、我们的责任是向人民负责。3、世界上怕就怕“认真”二字,共产党就最讲“认真”。
我想,如果毛嗲嗲他老人家当时再加上“二至三年”4个字(即:知识青年到农村去,接受贫下中农再教育二至三年,很有必要。),我个人是举双手赞成的(我还征求了个别知青的意见,他们说:加上这4个字就是真正的真理,大家下乡都有盼头)。因为,无论是对过去的知青一代、还是现在的年青一代,都是“很有必要”的,至少可以使他们真正体会和懂得: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