争论不好吗?不!争论好,非常好!争论是坦率、是真挚、是朋友间才有的一种交流方式、是人类求知、探索本性的文明表现形式。争论不是争吵,争论会给人带来快乐,争吵只会给人带来烦恼。靖县乐园里面的所有人都是朋友加兄弟姐妹,所以靖县乐园只有争论,没有争吵。大家放宽心,靖县乐园永远都会快乐的。大家小心,哪一天我也会出个题目让大家争论争论,那才有味呢。
我认为分为二个范畴:其一、对那场"运动"怎么看.其二、对"知青"群体的看法. 第一点:二十八年前公布的下面这个"决议"已见端倪.只是种种原因一些人沒有认真阅读罢了.阅读此文要全篇通读(官方新华网、人民网可找),联想当时的时代背景最好还参读后面的两个附件.在此文之前、以后有关政策连续出台,从法律上也有着进一歩的完善.那时期知青应该都有体会(那怕只当过极短时期的知青).只是认真阅读这些文章真要化上一些时间.认真阅读后,就有明确的答案.我原想自己也写几点跟帖,总写不好,倒不如凭点记忆化点时间找出文章来.
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
(一九八一年六月二十七日中国共产党第十一届中央委员会第六次全体会议一致通过)
www.XINHUANET.com 来源: (新华网转自)人民网
…… .
“文化大革命”的十年
(19)一九六六年五月至一九七六年十月的“文化大革命”,使党、国家和人民遭到建国以来最严重的挫折和损失。…… .
(20)“文化大革命”的历史,证明毛泽东同志发动“文化大革命”的主要论点既不符合马克思列宁主义,也不符合中国实际。这些论点对当时我国阶级形势以及党和国家政治状况的估计,是完全错误的。
…… .
四、实践证明,“文化大革命”不是也不可能是任何意义上的革命或社会进步。……历史已经判明,“文化大革命”是一场由领导者错误发动,被反革命集团利用,给党、国家和各族人民带来严重灾难的内乱。
(21)“文化大革命”的过程分为三段。
…… .
(22)对于“文化大革命”这一全局性的、长时间的“左”倾严重错误,毛泽东同志负有主要责任。但是,毛泽东同志的错误终究是一个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所犯的错误。……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的根基仍然保存着,社会主义经济建设还在进行,我们的国家仍然保持统一并且在国际上发挥重要影响。这些重要事实都同毛泽东同志的巨大作用分不开。因为这一切,特别是因为他对革命事业长期的伟大贡献,中国人民始终把毛泽东同志看作是自己敬爱的伟大领袖和导师。
…… . 【附件一、邓小平文选第二卷:对起草《关于建囯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的意见(一九八0年三月--一九八一年六月)】 【附件二、中囯共产党第十一届中央委员会第三次全体会议公报(一九七八年十二月二十二日通过)】
历史亊件虽已过去,回过头来看,来思维:起草决定通过这些文件的人们,当时需要多大的气魄、胆识、智慧……;甚至要冒极大的风险…… .
肯定什么?精神和品质:忠诚和奋发.(对祖国的忠诚,牺牲精神,对人类美好的追求,对知识的渴望,对困难的坦然,对公平、公正追求的正义感…….)他们中有笑,笑是苦恼的笑、苦涩的笑、雅气的笑、侥幸的笑、也有战胜困难成就感的笑;也有不笑,那是"政治上"莫明其妙的压抑感,是因为身体或经济上等等原因已经达到生存边缘的极限了.笑也笑不起来了.然而他们依然保持着:忠诚和奋发!这些精神和品质,我想在世界上任何国度、种族、民族、部落、群体、社团……,以至各个老板和家庭,都是赞许和接受的.要真实的记录,为什么?我们是过来人.为的是什么?"磨练"也好、"苦难"也好、还有把这两方面融合在一起的"悲壮"也好,真实的记载为的是避免类似于这样的"灾难"、"内乱"再发生.我们忠诚不畏艰难,但决不能以那种背景,形式去实现.忠诚和奋发过去有,我们做到了,把一生中一段最美好的青春年华贡献了.现在和未来人们中也一定有.不过应该掌握好本领(知识与技能),至少能自食其力,不能仅靠一张哗众取宠旳空嘴,更不能成为国家社会家庭的负担.在法律的框架下,到社会最需要的地方去实现自身的价值. 记载这段历史定宜庄要来写,一定还会有赵宜庄、王宜庄也要来写的.一个月前看电视,九十九岁的季羡林老先生在接受记者的采访时说(意思):要好好的真实的记载(文化大革命)那段历史,不然的话以后又会有些"疯子"出来发疯的(指类似于那个年代的两个"反革命集团"的人物.)…… . 另外,离开那段岁月后,每个人又走过了稍长一点时间的不同的人生路程,各各现况不一.在衣食无忧、身体又好、有点空余时间而又願意的话,倒不妨回忆真实纪录一下那个年代的东西.现在国家正向"法制"社会转型, 行为言行注意苻合政策法规为好.
和谐永存
《中国知青文化概论》是李建中继《中国知青上山下乡》和《回眸、反思、述评-中国知青》后的又一专著。体现了知青一代对历史和现实的关注和思考,填补了知青研究中由知青主体进行全方位深层次的反思和更高水平研究和探讨的理论著作出版的空白。
作者简介:李建中,1944年生,湖南邵阳人。1964年赴胡南省绥宁县山区插队,73年返城。执着地重视中国知青文化方面的资料收集和研究。设计并出资制作的《上山下乡纪念章》被国家博物馆及世界多家博物馆作为文物收藏。
《中国知青上山下乡探析》论著,是作者在社会科学领域的一项研究成果。
《回眸,思考,评述----中国知青》专著,代表了当今社会弱势群体--知青一代,对历史与现实的关注和思考,填补了知青研究中,由知青主体进行全方位深层次的反思,和更高水平研究探讨的空白。
以上几本书的作者,在邵阳专区绥宁县当过9年知青。我想他比没当过知青的人总结的东西,更能代表知青的观点。大家有时间和兴趣,不妨把此书《中国知青文化概论》找来读一读。
★历史学家黄仁宇的《“大历史”观》
http://2009.hnzqw.com/dispbbs.asp?BoardID=85&ID=33661&replyID=&skin=1
黄仁宇先生是史学界的异数,致学于哈佛学派和剑桥学派之间。他的“将宏观及放宽视野这一观念导引到中国历史研究里去”从而高瞻远瞩地考察中国历史的“大历史”观,在史学界影响深远。他的作品在不失史家谨严之基本原则下,同时又能让大众愿意去接受,使得了解历史不再被识为畏途、不再是几个历史学家斋中之物。按现代大史家钱穆先生之不知一国之史则不配作一国之国民以观之,则黄仁宇先生之欲树国民历史性格功不可没。从历史观点和著作风格来看,他继承了钱穆先生的特点:作一个真正的平民学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