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是引用蔼姬在2009-4-29 19:31:42的发言:
红色剧院也是我小时候经常去看戏的地方,楚人说的话剧我也看过一些。非常羡慕楚人小时候看过那么多的话剧,受到很好的艺术薰陶,怪不得才气十足。
红色剧院也是我小时候经常去看戏的地方,楚人说的话剧我也看过一些。非常羡慕楚人小时候看过那么多的话剧,受到很好的艺术薰陶,怪不得才气十足。
六十年代时,上海话剧团来长沙演出的"日出","茶花女","七十二家房客"
我都看了,演得很成功.轰动一时,现在很难看到了,深感遗憾!
很小的时候,父亲带我去剧院看过几回戏,都是京剧;有一次还是看梅兰芳,是在大众游艺场,观众怕有45千人,我们站在后面,老远的什么也看不见。后来我姐姐迷上了越剧,经常带我到解放剧院看戏,如《南冠草》、《水母传》等。我们一家都不爱看湘剧和花鼓戏(长大后我改变了看法)。到剧院看戏,不管是看什么戏,都是那个时代一种难得的享受。
但是我从来没有在剧院看过话剧。
话剧在我心目中位置一直很重要,我把它看成纯文学作品,有别于戏曲(当然除了《牡丹亭》)。从小时候就涉猎过的莎士比亚的戏剧,到6、70年代读的莫里哀、契诃夫、高尔基等人的剧本,再到80年代开始接触的存在主义、荒诞派戏剧以及布莱希特“间离效果”作品等等,我也算“读”了不少话剧,但就是没有进过话剧剧场。我想,随着剧场演剧这一从古希腊开始的模式日渐式微,我这辈子恐怕都不可能到剧场看话剧了。
86-88年,我在中山路上了三年班,天天经过红色剧院,偶尔在那里看过电影。然后又亲见它改换门庭,变成了肯德基。当改革开放打开了潘多拉盒子以后,中国文化渐渐失去了它的价值和地位,文化单位的没落也就在劫难逃了,红色浪漫曲或将成为绝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