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青山之“路”
---蹉跎岁月回忆录(三)
青山,为青山水轮泵站的简称,是当年临澧县集蓄水、灌溉、发电等综合功能于一体的重点水利建设项目,位于县城西北30多里的澧水河畔,离我们生产队约70多里远。工程建成后,《湖南日报》曾以“青山着意化为桥”为题,对此进行了长篇通讯报道。
1969年初冬,全县组织青山民兵师万人大会战。各公社为民兵营,大队为民兵连,我与全大队100多人自带钱粮、行李奔赴青山参战。当时,那万人挑灯夜战、腰斩澧水、围堰兴坝、造福子孙的劳动场面蔚为壮观,胜似1958年的大跃进。上级要求各民兵连必需有政治宣传员,领导便指定我干这个差事。于是,我白天一边劳动,一边采访,将好人好事及时写成稿件送到工地广播站。晚上,还要忙着写情况汇报、发言材料,绘制墙报专刊等等。虽然人很辛苦,但心里很充实,还有一种驱动力和成就感。例如,有个老贫农要他儿子回去盖房子,儿子坚守工地没回家,领导大会、小会表扬。我便写了一篇“小屋与大厦”的小评论,广播后得到指挥部的好评。后来,我们转战澧南修建引水渡槽,我在民兵营部大门上书写了一幅对联:洞坪洲头横斩澧水兴大坝; 江家坡前飞架天河起宏图。大家看到后,都说表达了我们转战南北的坚实足迹和雄心壮志。还有一次,我在输水渠道的大堤上用石灰画了“水利是农业的命脉”8个4*6米大的美术字,可把我累得够呛。因为字太大,每写一个就要跑到对面山上看效果,来回爬坡多次,直到8个大字的整体效果满意为止。
说实在话,我在中学时代就深受“认真学好数理化,走遍天下都不怕”的学习氛围和“虽有家财万贯,不如薄技在身”的传统观念影响,梦想走“白专”道路当一名优秀的工程师。但在青山工程建设中,我又想:现在上大学、当工程师的美梦只怕是无望了,如果通过搞宣传、“爬格子”,也许会走出另一条新的人生之路,这也是当时我个人的内在驱动力。现在看来,不论是业余爱好的“爬格子”,还是职业生涯的“搞文秘”,都为今天的“话题遍天下,网阔任我游”打下了一定的基础。
此外,我在青山工地还学到了一条书本上没有的、现实生活中颇为重要的社会经验---不能得罪领导,哪怕你是无意的。我在工地的表现虽然有目共睹,大家也都推荐了我,却没有评上先进。虽是“小菜一碟”的区区小事,但这是为什么?后来,我才明白缘由:一个年青的民兵班长仗着自己是贫农子弟,成天吊儿郎当,出工不出力,还经常训斥别人。我看不惯,便说他是“小人得志”。谁知此人是带队领导的亲侄儿,我无意之中就得罪了带队领导,评先也就榜上无名了。据悉,1957年许多人就是得罪了领导而被打成“右派分子”(例如,李加网友的父亲就是因为得罪厂长被打成了右派,自己蒙冤数十载,还连累家人受罪)。
总之,青山之“路”是我下乡的第三“幸运”,使我另辟人生溪径、增长社会见识,因此无怨无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