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看电影《南京!南京!》后的思考
等待了数月,终于等到《南京!南京!》的上映。
我很少进电影院看电影,但对于这部电影,身为一个中国人,我们应该支持陆川。
这不是一部商业片,也不是一部娱乐片,8000万美元的成本能不能收得回来,我不敢肯定。纵观以往的东京审判或者南京大屠杀,无一不是收视惨淡,明知道这种纪实片很难收回成本,但陆川依然要拍,这就是他的风格,从04年的《可可西里》到现在的《南京!南京!》。四年磨一剑,其中克服重重的困难才得以完成,只为了重现这段历史,重视这段历史。
网上有些人说现在没必要拍这种片子,应该中日友好,这样会引起反日情绪。日本国内甚至拒绝该片上映,日本人一片骂声。对此我只想说一句,这不是一部反日的片子,这是一部历史纪实片,真正的历史,发生过的事实!任何一部娱乐片偶像片能轻松破亿,这部片子不能破亿,那将是所有国人的悲哀,一种冷漠的悲哀。
纵观整场电影,气氛没有想象中好,走动者有之,交谈者有之,吃炸鸡,爆米花者有之,接电话联系业务者有之,甚至,有笑声。但不管处于何种原因,他们愿意出钱到电影院来看,至少这一点可以肯定。
有很多人问我这部电影好不好看,我不知道如何回答,这种片子只让我觉得沉重,并不一定合所有人胃口,如果要追求好看的话,这个可能不适合你。
整部影片用黑白叙述,给人以沉重感与历史感,与我之前所想的有点不同,《南京!南京!》在叙事手法上并不是单纯的写实记录,电影分为上下两个部分,前半部是沉重的历史写实,后半部是淡淡的故事感伤。
影片一开始就是描述国军的撤退,或者说溃退更为合适。守军与溃军的冲突,在日本人攻城之时,没有抵抗,只有逃亡。
我先将时间回到1937年,重温当年那长战争,尽可能的还原历史。
1937年12月1日,日军进攻南京,上海会战中,日军遭受一定程度的损伤,会战后大部分撤回日本休整,能够进攻南京方向的兵力只有3个师团,共计5万多人,中国方面,以唐生智为南京司令长官的国民守军共15万多人,双方军力对比为3比1,且中国是本土作战,在人力、物力和援军保障上占优势,完全有实力保卫南京。
在守与不守的问题上,白崇禧,刘斐等人明确表示放弃南京,蒋介石与唐生智提出要坚守。日寇于12月5日上午正式攻击南京,在12月7日的国民军师以上军官会上,唐生智对蒋介石说:“没有你的命令,我绝不会下令撤退,誓与南京共存亡!”
而事实上从12月5日到12月7日国民军撤离南京时,南京城并没有被攻破,当时日军不但没有攻进南京,甚至连城外一半以上的防御阵地都还没有突破。
12月12日凌晨的具体情况是,中华门方向没有失守,光华门城外87师的阵地屹立不动,中山门方向的阵地没有丢,水西门方向受到的压力更小,12日下午,一股日军曾经攻破中华门与水西门之间的城墙,但被51师306团敢死队消灭,12日夜日寇也无法攻入南京,紫金山第一峰,第二峰均在我方手里,南京的防卫态势并没有恶化。
12月12日,蒋介石下令撤退。
12月13日,南京沦陷。
我们应该注意这样一组数字:日军5万,国军15万,被屠杀的同胞30万!
我们的军队以3倍于日军的人数,甚至一场硬仗都还有没打,撤退了。
我们的同胞以6倍于日军的人数,几乎没有反抗,任日本人屠杀。
历史总是惊人的相似,1942年的斯大林格勒保卫战,那是史上最大的城市巷战,持续了200多个日日夜夜,苏联军民最终以牺牲90多万人的代价战胜了33万德军,并很快实现全面大反攻。现在那座城市已改名为圣彼得堡,让无数俄罗斯人感到自豪!
为什么会这样,这说明了什么?
抵抗是死,不抵抗还是死,可两种死却有天壤之别,前者窝囊而后者光荣!
网上愤怒的人很多,咒骂日本人的也很多,我们是应该愤怒,但除此之外,我们是否也需要思考一下,到底是何以至此!
当年的南京是中国的首都,放眼世界,任何一个国家都将首都看得无比重要,首都一旦失去,意味着国家已经被攻陷。斯大林在二战的卫国战争时说过这样一句话:俄罗斯虽大,但我们已无路可退,我们身后就是莫斯科。所以俄罗斯人用鲜血守住了莫斯科,攻无不克的纳粹铁骑被俄军一战粉碎!回想当年的红场誓军,是多么的悲壮激昂,但是,我们中国呢?
影片中,当7个日本军进入一所教堂,看到里面躲藏着成百上千的南京百姓和一些国民党溃军,这几个日本军颤抖着,甚至恐惧,但接下来的事确大大出乎他们意料,一个中国人举起双手,两个人举起双手,所有人举起双手,就凭他们7个人,数千中国人投降了!
我看过一些分析中国人和分析日本人的书,中国人享于安逸,有奴性,只要你不拿刀架到他脖子上来,无论你做什么他都懒得动一动。虽然我很反感这种说法,但是事实却是如此,甚至有过之而无不及!
屠杀中,无数的中国人被焚烧、活埋、斩首、强奸,但是,没有反抗。就是那样排着队让日本人杀,几十个日本人,喊着命令,成千上万人就那样认认真真的排队站好。刚开始,日本人拿刀的手还有些抖,杀了一个人后,杀了两个人后,中国人没有反应,都沉默着,他们放心了,开始享受这种残忍的杀人乐趣,就这样,攻占南京的过程中,杀了30万人,大屠杀!
以前说到这里,我会觉得愤怒,现在,我只感到耻辱!
有位网友说得很好:为什么那天,我们会称之为国耻?因为死了30万人?不是,是因为30万人这样的死法,才叫国耻!
虞啸卿说,“仗打到这份上,中国军人再无无辜之人!”不是吗?
刘烨所饰演的国民军官陆剑雄带领残军在城中与日军进行巷战,其中有小孩,有老人,结局是悲惨的,但至少他们抗争了,他们是战死的!
当即将被屠杀中国军人发出“中国不会亡”的呐喊时,我流泪了,是的,我们也许被打败了,我们也许懦弱过,但只要还有一个中国人在,我们就不会亡!
心之不死,国之依在!
陆川说,我不是要拍一部让人看了痛哭流泪的电影,不是对日本的谩骂,而是对历史的思考,为什么会有杀戮,为什么会被战胜。所以他在情节上点到为止。没有丝毫的渲染,死亡,杀戮是如此的直接,人群像波浪一样倒下……。沉重,没有感情描述,没有夸张。这就是历史,这就是事实,我们应该面对的事实。
通过全片中各个角色从不同的视角对整个事件观察,这一点是非常成功的,无奈的拉贝,懦弱的唐先生,勇敢姜老师,但最为成功的无疑是刘烨所饰演的国民军官陆剑雄与中泉英雄所饰演的日本军官角川。
一个对立面,两个不同的立场,给这场战争以不同的诠释。
从戏份上来说,中泉英雄应该是第一主角,他的角色一直贯穿始终,与各人交叉,通过他矛盾的心理让我们理解这场屠杀的残酷。也许有很多人会认为为什么要让一个日本人出演主角,从他的视角会让我们在很大程度上淡化给日本人的憎恨。我看完影片后也感觉并没有之前所预计将有的愤怒,而是沉默。
但陆川要的不是仇恨,我们需要的也不是仇恨,中国人需要的是思考,而日本人需要的是面对,是忏悔!
这点,陆川做到了。
其中几个女演员所饰演的角色都很好的表现出了她们的思想,态度。但真正令我感动的却是戏份最少的江一燕。在日本兵的威胁下,安全区必须交出100名中国妇女供他们玩乐,以换来安全区其他中国人的性命,在拉贝先生与唐老师的哭泣声中,她第一个淡定的举起手,“我去” 。那一刻,我的心刹那被刺痛,从她那平静的眼神,我看到了一个平凡中国女性的伟大。
一去,就再也没有回来。100个女性被抓走,3天后只有5个活着回来。
为什么?我们需要用同胞女人的身体换来耻辱的苟活?!虽非玉碎,岂能瓦全?!
角川在迷茫中爱上了给他以安慰的百合子,但百合子在他战友的蹂躏摧残下变得漠然,当他再次来到时已经不再认识他,直到最后死亡。失去了爱人的角川也许在那个时候开始反思,这一切是为什么?这场战争是为什么?
就像他问自己的一样,也许活着比死更困难吧。最后,用手枪结束了自己的生命。
范伟所饰演的唐先生在临刑前对日本人静静的说道:“知道吗?我太太又怀孕了!”看到这,我后排的一位母亲对她的孩子说,“你看,中国人不会死绝,中国还有希望。”
是啊,只要有一个人在,中国人就还有希望,日本人可以夺去我们的性命,但永远消灭不了我们的决心,在影片的结尾,所有演员的相片一一重现,他们的死亡日期都停留在1938年,但最后一张照片却特别的停留,小豆子还活着!
小豆子还活着!导演用这张照片告诉所有人,这就是希望,这就是中国的希望!
影片已经结束,但留给我们的是更多的思考,事情已经过去70多年,当年的人几乎都已经不在,现在的我们正肩负着中国的未来,我们该怎么做?
谩骂吗?不是,原谅吗?绝不是!
至少,我们绝不能忘记!
祖辈用鲜血为我们换来了和平,但在这安逸的生活中,我们是不是失去了更多?角川在战争中迷失,而我们是不是在和平中失去了自己的方向?日本人到今天都没有承认这段历史,尽管这在我看来是非常可笑的。在历史面前,我们都只是微不足道的一丝尘埃,日本人妄想用几本教科书和一些言论来篡改历史只会显得他们更加卑微。而国人呢,很多后人对此已经越来越陌生了,再往后几十年,或许将更淡化,即使提起,也没有任何感情,认为和自己没有一点关系,如果这样,那将是极其可悲的。
以前曾在电视中看过这样一个采访,一个美国教师说,当他们有一堂课上到日军侵略亚洲的那段历史的时候,班上的两个日本女生开始吵闹,说这不是事实,这时,他们班上一个平时很自卑、沉默寡言的韩国男生站起来走到他们面前,指着她们颤抖的说道,这一切都是真的,因为我奶奶告诉过我,她当年就被你们日本人抓去当慰安妇!
而同样的在国内的论坛却看过这样的言论,有人说,站在日本人的立场上,当时面对有可能隐藏于百姓中的国民军人,这样做(屠杀)也是没有办法。甚至有两个中学女生讨论,日本人那么好,当年怎么会侵略中国呢,一定是我们先做了对不起他们的事。另一个说,对呀,对呀。
更多的我也不举例了。
对比两个同为被侵略的国家,两种不同的态度,你是否心痛?
影片最后日军那场诡异的鼓之舞让我感到他们的精神所在,那一道道幡灵,祭祀着战亡的同胞,那种气势,直憾人心,与片中中国女性的小曲形成强烈对比。
异族的文化在我们的领土上起舞,战场输了,难道在精神上我们也要输给日本人吗?
忆往昔,我们也曾无比强硬过,当年美国人进攻朝鲜,中国表态,一旦美国人越过三八线,中国将无条件参战!美国人只当这是个笑话,但是,后果他们看到了,朝鲜战争成了美国历史上败得最惨痛的战争之一。当时我国何其贫困,武器何等落后,但我们用不怕死的精神给美国上了一课:中国,绝不是好欺负的!
1987年,菲律宾总统访华,谈到南沙问题时说:“至少在地理上,那些岛屿离菲律宾更近。”邓小平抽了口烟:“在地理上,菲律宾离中国也很近。”从此,南沙再无战事。
而如今呢?大使馆被炸了,飞机被撞了,岛屿被占了,文化遗产被别国霸占了,我们都是强烈谴责,强烈愤慨!请问,我们祖辈的血性都到哪里去了?仿佛任何国家都可以和中国抗上一把。也许,我们国情发展需要使用温和外交,但是,至少在领土的问题上,丝毫不能让步!温和不等于软弱!
何时,我们能再次的大声呐喊:犯我强汉者,虽远必诛!
历史总是不断重复。日本人从来没有认为输给了中国。他们认为如果没有美国参战,亚洲早就被统一,中国人在他们心中依然是低劣的支那人,中国领土依然是一块很大的蛋糕,日本人谦卑身躯的手中依然握着滴血的屠刀,如果有一天我们落后了,侵略必将再次降临。
而那时,我们和那些泡着日韩剧、使用着各种日本产品的哈韩哈日的后代们能够承担这份重任吗?我们能够认识得了这份责任的重量吗?
前些时有感于此写了一首诗:
夜思
卢沟东北望 黄沙万骨藏 忠魂今犹在 默奏别离章
碑林书亡史 字字断人肠 是吾炎黄辈 此恨莫能忘
请君歌一曲 拔剑祭国殇 化身修罗道 复我族人疆
一子皆不放 誓以百万偿 燃尽仇人血 胜过泪千行
最后一句偏激了。但思之至此,情难以控。也许现实中,我们都还要为着各自的生活而辛劳,为了收获成功,也许我们舍弃了很多东西。但是在心底深处,希望仍保留着那一丝清明,勿忘国耻,望以吾等之身躯,筑我中华巍巍长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