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7 楼
与白山黑水的缘分
一开始,在广西南丹县找到了农场和车站,风景觉得还过得去。回到上海以后,回来和殷一璀书记聊了起来,她也是77届的,她就说我们上海人拍片子一定要大气。当时我就觉得上海人做事情以前第一原则只是尽力不要把事情做坏,就是没有魄力把事情做到最好。后来受到了殷书记的影响,我就决定要把这部电影做到最好。后来想邀请我的好友陈道明和他聊起来,他也曾是一个男知青,通过高考考进大学的,也会很有感触。后来,他就说你为什么不去东北,那里有白山黑水、大小兴安岭那边知青很多。结果我们就和美工从吉林开始找一路北上,先找到漠河车站结果室外零下40度,肯定不能拍。后来朋友介绍找到了在黑龙江小兴安岭附近的伊春市找到一个农场非常合适,当时的标语和房子都在,也找到了一个火车站,就是想如果找到一个蒸汽车头那该多好,大家就下决心找蒸汽车头,找了很多人去问,后来终于在鹤岗市一个矿区里找到了一个能开又有车厢的老式蒸汽火车,当时我想真是天助我也。但是这个车头太老,不能上轨道开。最后找到一个废弃的车站,我们摄制组就自己搭了一个站台。
最遗憾的是伊春在秋天实在很漂亮,满山遍野都是七彩的。白桦林里的树叶都是黄色的,真是很漂亮。结果我们摄制组去了,在一夜之间开始刮了阵风也就代表了当地马上就要冷下来了。在东北很快就冷下来,室外温度也在零下了。结果最后没有办法拍到伊春最美丽的时候。
拍摄的艰难险阻
首先车辆的行驶安全是一大障碍,印象最深的一次是亲身经历危险翻车事件。那次伊春下暴雨,由于零下20度,结果地上全结成了冰,那天我一定要回到伊春,结果路上车子翻到了路边的沟里,险些出了意外。
还有一次下大雪,雪地里大车不能开,当天有六十几个演员要进农场,结果没办法就马上组织他们搭了二十几辆小车浩浩荡荡的车队开进的农场。
在东北冬季室外的气温相当低,室外在零下的工作温度时候很多机器都是电子的就不能正常工作了,机械上的润滑油首先就冻住了,用棉被裹住也没用,北京开来的大型发电车也断断续续供不上电。一天12个小时零下20度条件下,演职员就在这样的环境下继续工作确实很困难。我们要拍一场秋天的戏,在农场室内是不能生火的,演员呼气理论上是不会有水蒸汽的,想尽了一切办法还是没用,结果他们就口含冰块,开拍了就脱掉棉大衣。
令我感动的团队
我们有一半的戏是不需要雪的,但是当时已经下了很大的雪。结果就马上组织了一个铲雪队,用大型吹风机把场地打扫干净。当晚就用大量的木屑盖住地面,在上面覆盖塑料布,第二天就把塑料布掀开继续拍摄。然而在我们需要雪的时候又没有雪了,又组织了铲雪队到山里去一袋一袋地运雪。这支队伍经历了灭学、铲雪、造雪,所有的苦都尝了,当时的所做深深感动了当地的工农兵。
一个开拖拉机的摄制组工作人员每天早上3点起来把拖拉机开到农场,把收费站的工作人员给感动了,感慨拍电影实在很苦,后来我们摄制组离开那里,所有收费站的工作人员都整齐列队来送我们,也令我们很感动。
我们摄制组的照明很令我感动,他一个人裹着两条被子在38米的高空照明,就这样一上就是5个小时,他确实是很敬业,觉得这个工作就是我的,结果他下来的时候冻得话也不能说了,我在心里说:兄弟,我谢谢你。从这点来讲,职工和职业的区别就是,职工化的人未必能吃这样的苦,而职业化的人就一定能吃这样的苦。团体和团队都是不同的,大家荣辱共进的精神就决定了以后团队里每个人的成就,他们就在不断地用行动写着自己的履历,我以后就肯定愿意和这些人合作,现在的这个社会就是很讲究职业道德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