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木林森兄《我一年的农村经历》有感
木林森兄是湖南知青网我们桂阳版块上一名活跃、实力很强的写手。虽然他豪爽又随和,有极强的亲和力,与我们老知青已完全打成一片,但我却一直将他当一个知青家属来看待。“因为他没有亲历过知识青年上山下乡”“别人上山下乡时他参军入了伍,没有象我们一样在农村受煎熬”。不过当我读了木林森兄的《我一年的农村经历》,尤其是读完第(10)篇以后,我深深地认识到木林森兄与我们老知青不仅仅是一家人,更是一路人。木林森兄经历的1958年“疏散城市人口,四屬戶家庭遷返老家農村”,与几年后我们经历的“知识青年上山下乡”,实际上是一回事。而木林森兄在乡下一年的经历,也同样令人刻骨铭心,甚至,他的经历比我们更加痛苦。是的,木林森兄在农村只一年而我们八年九年十多年,但如果不是木林森兄的慈母付出了生命的代价,木林森兄在农村只会是一年吗?就是一辈子窝在乡下做农民也不一定啊。
当年,夺取了政权的领袖抱着乌托邦的幻想,又以为自己无所不能,为此实行了一种极不符合社会生产发展规律的政策。在这种极左的政策下,农业歉收、工业受挫、商业服务业凋敝,城市对人口的容纳能力极大地降低。“疏散城市人口,四屬戶家庭遷返老家農村”也好,“知识青年上山下乡”也好,都是由于这种极左政策收不了场造成的。而极左路线内外交困收不了场的最疯狂的反应,就是发动所谓的“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试图以“继续革命”来解决问题。当然,这造成了更大的灾难……
把城市的学生青年、职工家属往乡下赶,既不符合世界的发展趋势,使家人天各一方也极不人道。这种不人道的做法造成了许多人间悲剧,木林森兄慈母的去世,就是这种人间悲剧中典型的一幕。
虽然我的花甲人生及十年的农村经历已使我见识了许多人间悲剧,对不少事都已见怪不怪,但木林森兄道出的农村生活往事,尤其是伯母生产、重病、甚至去世丈夫都未能在身边那令人心碎的悲惨一幕,仍使我的心灵受到极大的震撼。
《我一年的农村经历》使木林森兄在我心中的形象更加高大,不但因为文中所表现出的木林森兄运用文字的功力,更因为那字里行间处处使人感受得到的木林森兄的孝心和爱心。
《我一年的农村经历》,尤其是第(10)篇,实际上是木林森兄忍着巨大悲痛为母亲建造的一座纪念碑。这座纪念碑虽然是建立在网络这个人们称之为虚拟的世界上,但却实实在在地建立在了我们的心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