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九)云中游
水文站工程眼看就完工了,来了两位女同胞;一位中年妇女、一位年轻姑娘,听她们自我介绍,她们来自“腊哈地小学”,中年妇女是校长,年轻姑娘是一个班主任老师,想找我们去学校帮忙整修漏雨的教室和破败的门窗、桌椅,细夫和我与她们经过恊商,决定用做点工带帮忙的方式去学校干几天,我们告诉她们:以前我们包工的工程最低工价是除伙食外五元多一天,为表示帮忙的诚意,我们只要三元一天,由于人去得少不便开伙,由学校负责伙食,我们交粮票吃饭,不要求好菜,只要每餐有辣椒就行。
商量好后,校长告诉我们就由村后马路顺路走大约八九里就到了,为了认一下路,我们送她们出村,来到村后一看,我们倒抽了一口凉气,这条宽不到一米的小路怎么就成了“马路”了,百思不得其解,只好请教水文站的人才知道原来云南地属山区,货物运输全靠马驼,这种路就是马走的路,所以通常叫“马路”了,听此一说,我们才恍然大悟。
回来商量一下,我和刘安定、细夫再去两个泥工两个副工,一行七人第二天清晨就出发了,天气是个睛天,太阳还没有出来,天上飘着片片白云,顺山路蜿蜒向上,走了约一半路,越走离云层越来越近,又走了几十米远,我们全部被浓浓的大雾包围了,路本不宽,人是从一列队形往前走的,相距三、五米,但听到脚步声和说话声,就是连人影子都看不到,脸上凉飕飕的,好在脚下还能看到两三步路,不然真的要用树枝探路了,只好放慢步子前进,时间过得快,路却没走多远,大约二十分钟仅仅走了不到两百米,突然听到走在最前面的细夫大叫:“我到天上来了,云都在我脚下。”我们几个紧赶一阵,哈哈!我们真的到了天上,云在我们脚下缓缓地飘荡着,空气也格外的清新,东方天际一个橘红色的小半园照在我们脸上,也把脸映成了橘红色,“马路”正好朝向东方走去,几百米以后开始走下坡路了,走了一段又平着走,这段路上,云层刚刚遮住了我们的小腿,自己倒是感觉不到,看着前后走着的人们,真像是在云中往前飘浮着移动,真使人有了一种飘飘然的感觉,我心想;如果是女孩子,一定会发出惊奇而快乐的尖叫声。
过了这段平路,开始下山了,慢慢的我们又走进了云层里,大约二十分钟后才从云层里钻了出来,直到太阳完全升起,云雾渐渐散去,我们来到了目的地——腊哈地小学。
这种云中游的经历,在大西南的近三年里是绝无仅有的一次,事后细细想来;其实云和雾就是一样的东西——水蒸汽遇冷形成的极小的水珠,在高处我们看到是“云”到了接近地面就是“雾”了。